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8年
2008年

他山之石2008年6月16日第11期

发布时间:2008-09-05  |  浏览:

■    市领导关注什么

部分城市拉开城市空间布局的经验

      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的载体,是经济发展不可再生的短缺资源。城市规划的本质,就是用最经济和集约化的方式优化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结构的开发与利用。从城市发展的规律来看,在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都正迎来自身发展的“平台期”,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所有城市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

      青岛: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

      1993年至2001年,青岛成功实现了“东扩”、“西进”城市框架的重大战略构想。去年,青岛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城市发展战略。

      “拥湾发展”的战略,以胶州湾为依托,以主城区和黄岛区、崂山区、胶州湾北岸三个辅城为支撑,把环胶州湾地区打造成城市核心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临近的海阳、莱阳、高密、诸城为外圈层,从而促进了各圈层的合理分工和有机协作,实现了与半岛城市群的区域性战略合作,构筑了经济协作、错位竞合、互补配套的区域统筹发展模式,更好地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在山东半岛乃至沿黄流域等更广阔区域带动建立“资源共享、产业互动、错位增长、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共赢新格局,促进青岛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着力推进了山东半岛区域一体化进程。打破了青岛传统的“主城”、“辅城”的空间概念,选择青岛、黄岛、红岛“品字型”的经济发展三极,作为城市整体布局中的点状布局,以正在建设中的近300公里的滨海公路、已经通车的同三高速以及环海高速作为轴线,连接起重点区域、重点城镇,沿线安排数个功能互补的卫星城组团,从而形成基本覆盖青岛带状地域的沿海经济带;同时,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组团发展,深度推进5个县级市向都市新区发展,形成一个中心城市、五个次中心城市、16个重点城镇的框架布局。在这样一个布局中,西海岸、东海岸、胶州湾北岸、城郊区、老城区将贯穿为“五大方阵”,碧波浩渺的胶州湾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内陆湖”,大青岛将从根本上完成从半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的嬗变。

  这个架构跳出了传统城市单纯“同心圆”式扩张的旧模式,而是沿主要交通干线“放射线”型延伸,在延伸放射线上通过营造卫星城市,最终形成放射形态的大城市圈。这既改变了单纯“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又改变了单纯沿城市交通干线“延伸造城”的模式,从而构造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众多卫星城相拱卫,层次分明、多重互补的小城市群,构成梯次有序的大城市圈,构成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主要结构框架。

       青岛的空间布局安排,很好地解答了如何从“市区”向“市域”拓展这道全国许多城市在扩张中都不得不面临的难题。这一布局不是一个连绵的高度集约化的巨大的城市,而是一个大的区域概念。在这一全新框架之下,自然环境与建成区交错,依托高速交通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患上无药可治的“大城市病”。今后通过发展轨道交通,城市运行的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有专家甚至认为,青岛这一城市布局为今后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蓝本。

       根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青岛将围绕滨海公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即“一线展开”,迅速启动“组团发展”。按照布局均衡、结构合理、发展有序、辐射延伸等原则,将组团发展分为四大层级全面推进。中心城区是第一层级,要优化发展。次中心城区为第二层级,要加快建设。滨海组团新城区为第三层级,要有序开发。中心镇为第四层级,要积极培育。青岛最终将把“两点一环”变为“一环”,即环胶州湾城市圈。在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后,青岛将把重点转向以红岛为首的胶州湾北部地区开发建设,以及东西两翼旅游度假区建设,从而最终实现大青岛“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总体城市空间发展结构模式。

  日照:实施“双城一区,轴向拓展”的发展战略

      日照市坚持港城一体的方针,做到城市规划与港口规划有机衔接,城市建设与港口发展相互促进,城市围绕港口和海滨进行布局,港口城市和海滨城市的特色比较突出。在城市建设上,立足“蓝天、碧海、金沙滩”的独特优势,突出“大绿量、花园式、开放型、生态化”的海滨城市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先后建成了世帆赛基地、万平口生态广场、灯塔广场、迎宾路、山海路等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树立起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区域平坦开阔,建设条件良好,发展空间较大。

      未来的日照会是什么样子?该市提出了“双城一区,轴向拓展”的带形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日照《发展战略规划》打破行政体制的条块分割,统筹协调市域乡镇,谋求更大发展;尊重规律,尊重生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整座城市的未来发展之路,搭建起日照沿海城市空间发展的完整框架。新规划超越了主城,从区域一体化、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等角度出发,对高速发展中的日照进行了梳理与重构。接轨青岛是日照实现自己目标的第一步,因此在区域发展的策略选择上,接轨青岛、融入半岛是日照的首选。该市将建设对外交通网络,加强日照港与周边港口的分工协作,谋取组合优势;整合石臼港区、岚山港区,做强桥头堡;加快与青岛及半岛其他城市的产业对接。 

      该市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选择上,通过对市域空间的东西统筹和市区空间的南北梳理,明确市域空间以同三高速公路为界,采取“东部集聚发展,西部点状发展”的策略。通过对同三高速公路以东地区进行南北梳理,确定未来日照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双城一区,轴向拓展”的带形城市模式,支持、带动日照市工业化、城市化在海滨地区的快速发展。

      双城即日照主城区和岚山城区;一区即市区北部的海滨旅游发展区;轴向拓展即沿海、沿路(同三高速公路、龙王河北部疏港公路)轴向带形拓展;带形城市即充实主城,引导新城和城乡协调发展,最终促成日照带形城市的形成。 

      杭州:实施“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

      杭州由于城市区域狭小,其发展一直举步维艰,表现在城市建设主要靠旧城改造来取得新的发展空间。在2000年,余杭、萧山并入杭州市区,使杭州市区面积从原来的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城市发展从此有了广阔的天地。根据“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总体战略目标,杭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城市“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依托、中心镇为基础,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市域网络化城市。保老城、建新城,把新的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定位在钱塘江北岸的城区地理新中心,这就是钱江新城。钱江新城建设的主要动因就是城市发展空间的需要。

      钱江新城位于杭州老城区的东南面,距西湖约4.5公里,杭州火车站2公里,萧山国际机场15公里,濒临钱塘江,规划用地约15.8平方公里,其建设目标是紧凑型城市。根据规划,钱江新城是全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省会经济的主平台,重点发展金融、会展、商贸、文化、旅游、中介咨询等服务业。其中,新城核心区定位为长三角南翼区域中心城市的中央商务区,是杭州市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具有行政、商务、金融贸易、信息会展、文化旅游、居住等六大功能。高强度开发将带来人口和产业的高度集聚,对疏解老城区人口,合理安排产业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钱江新城确立了杭州城市的基本形态,是大都市重构的关键一环。杭州千年来一直保持“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回绕西湖建城,不仅地域狭窄,而且因湖面的存在导致路网缺相。城市新中心移至都市几何中心,在充分拉开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使城市布局得以完形,主城区四个象限得以完备,为城市交通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江春水穿城过,两岸群楼竞比高”将成为“钱塘江时代”的杭州概括。这是杭州实现由“西湖时代”跨入“钱塘江时代”的核心工程。

      沈阳:“三步走”战略建设城市新区

      沈阳在前几年由于城市空间无序开发和利用,带来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困难,城市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城市发展后劲显得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被列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黑名单”,在全国区域中心城市中的位次不断下移。要从根本上化解这种困局,必须突破瓶颈,对城市发展空间进行重新整合,开拓城市发展空间,实现城市发展新布局。2001年10月,沈阳市组建了浑南新区,并特别赋予其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从120平方公里的浑南新区,到126平方公里的铁西新区,再到191平方公里的沈北新城规划,沈阳市大手笔实现三个方向的空间重大调整,被媒体誉为区域整合的“沈阳式振兴启蒙”。

      所谓“沈阳式振兴启蒙”,就是通过采取“三步走”战略,一边以空间战略布局推动产业发展,另一边以机制体制创新推动城市快跑,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城市如何建设城市新区的新道路。

      第一步:拓展空间,成立新区,“不让旧机制‘过河’”。第二步:用符合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运作新区。第三步:复制“铁西模式”,实施沈北大开发,以新区带动老区,辐射郊区。

      在上述三个新城区建设“三步走”战略基本到位的情况下,2006年以来,一项更大的扩城计划同时推出,沈阳发展空间规划总体构想是确定“东优、西进、南拓、北统”的空间发展战略,即:向东突出生态环境,将东部地区规划为生态旅游度假区;向西打造百里工业长廊,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区;向南延伸,跨浑河发展,建设“新城区、高新区、物流区”;向北规划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以高效都市型农业为依托的城乡统筹发展区域。整个四大发展空间的规划总面积为3551平方公里,相当于沈阳现有建成城区的11倍。规划期限近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按此规划,浑南新区、铁西新区、沈北新区加上正在规划的东部新区,形成了沈阳大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东部旅游产业基地,西部装备制造、化学工业等重化工业基地,南部 I T等高新技术与科研基地,北部农业深加工和产业化基地。四大产业空间的拓展,完成了沈阳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布局,打造成沈阳大发展的全新平台。沈阳市强调运用符合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运作行政区划调整,搭建城市产业发展空间,整合城市无形资源,实施城市空间战略性变局,国内城市并不多见。

     上述这些城市的经验告诉我们,拓展城市空间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城市空间为载体。没有发展空间,也就没有发展的潜力。拓展城市空间,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山东临沂新区建设的所需资金都不是靠政府投入,而是靠经营土地。所以,拓展城市空间,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通过经营好城市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运营效益,解决拓展城市空间的资金问题。       

 

(市图书馆综合)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