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8年
2008年

他山之石2008年10月31日第20期

发布时间:2008-12-09  |  浏览:

青岛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青岛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备受瞩目。截至2006年底,全市重点龙头企业基地面积已达到71万亩,订单合同农户同比增加27.4%,带动农户户均增收4891元,广大农民从中真正享受到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收益。截至目前,全市该行业已创建了10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6个国家级示范企业和23家国家出口示范企业,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近年来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此项工作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新兴产业,已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认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国家、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青岛市经贸委围绕市委、市政府“四轮驱动、民营为先”的发展战略,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倍增行动计划,开展质量建设年活动,强化政策扶持、产业引导、人才培训和运行监测,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集团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可谓赫赫有名,其创造的九联模式一段时期内几乎成了该行业发展的“宝典”。该集团已发展成为集种禽繁育、饲料生产、肉鸡养殖、宰杀加工、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国家大型肉食鸡专业加工龙头企业。近年来,九联集团加快了膨胀规模、增加效益的步伐。通过吸收农民入股、土地及厂房租赁和扶持养殖大户等方式,建设14个种鸡场,存栏种鸡80万套,年孵化能力1亿只;38个现代化肉鸡养殖场,年出栏商品肉鸡6000万只,带动了12000多户农民参与肉食鸡养殖业,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该集团在养殖、加工的生产链条上不断拉伸、整合,带动了种植业、包装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年增加社会效益3亿元。九联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撬动了更大的社会效益。随着时代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又在不断增加更为丰富、精彩的内容和故事,成为青岛市农产品加工行业一道不老的风景。

     集团从单一的水产加工,到集水产品、蔬菜制品、调理食品、有机食品的加工出口以及蔬菜种植和肉食牛养殖、加工为一身的民营大型企业,其发展得益于不断实施国际合作、开发生产高端产品。一方面是主动出击,引进优质外资和技术。2004年至2005年,佳元集团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的客商合资合作开发新产品。特别是与日本大河商社合资养殖鲁西黄牛优良品种与红花和牛的培殖转变。该项目在国内属于新开发项目,适合高消费群体,其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肉质好、口感好、市场销路好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大力开发高端新项目。2006年初,佳元与英国客商和中国香港客商,合资合作开发了永佳食品及必得康绿丰有机食品项目,已投入运营。其生产程序是将国内的大豆经过挑选加工,在FD低温脱水处理后,生产出有机即食大豆粉、丝、浆、方便面,该产品属有机绿色营养食品,主要销往日本、欧盟等地。有益的国际合作,让佳元迅速跨入高端竞争,其产品也由低端市场逐步向高消费群体和高端市场跃进。在参与高端合作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生产、文化也得到了同步提升和重塑。

     外贸在农产品加工行业一直给人“剑走偏锋”的印象,其发展路径突出“特、新、高”。

     06年,康大食品成功在新加坡主板上市,其领军人物高思诗在上市成功后表示,此举打通了康大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规模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持,也标志着康大从产品经营进入了资本经营的一个新的时期。此后,康大的发展更注重求新求特求高,在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投入上不遗余力,并藉此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高端竞争。2006年康大还投入15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国内一流的产品研发和检测中心,进行产品改良、新品研发和产品的无公害检测。去年康大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年度新品占总收入的25%,精深加工品达到总产量的90%,并决定争取用三年时间完成康大食品的全面升级换代,实现康大食品国内驰名商标的品牌目标。由此可见,康大的“剑走偏锋”,本质上就是科技领先一步,产品领先一步,时刻注重以创新求发展。

     九联、佳元和康大这些青岛农产品龙头企业的代表,有的是老字号,有的是近两年突飞猛进的新贵,有的在国际合作中实现高端发展,有的通过技术创新在市场上独领风骚,有的则在原有优势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但殊途同归,都通过努力占据了各自领域的制高点,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市有两千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但真正能成为“龙头”级的企业还很少,九联等的发展经验,对于引领全市“农字号”实现更大的跨越,有着借鉴意义。

二、告别低附加值,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实践活动。

     应全行业新的竞争形势,青岛市今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工程的意见》,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构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增强精深加工能力,这预示着青岛农产品加工“精耕细作”阶段的到来。

     创新,大势所趋。随着欧盟、日本等各项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不断提高门槛,如何增强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走出低层次加工的困局,一直令相关企业“挠头”。为此,该市主打“创新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积极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提高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步在粮油、畜禽、果蔬和水产等行业中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岛城将着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到201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2.5:1,四大优势产业加工转化率(包括初加工)达70%以上,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由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40%以上。为达成这一“精耕细作”的目标,该市依托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深加工能力的“路径”是:

     加强技术创新和示范体系建设。依托国内知名农产品加工研发机构、驻青高校、科研院所,选择20家农产品加工重点骨干企业开展实施技术创新专项推进行动,年内建立5-8家青岛市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城阳、胶州、莱西等重点优势区域及粮油、畜禽、果蔬和水产重点行业,建设1-2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粮油、畜禽、果蔬和水产等重点行业,着力突破花生蛋白、酶工程、生物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以及高效分离、杀菌、防腐、干燥等农产品精细加工技术,开发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功能性健康食品和配料等,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新型保鲜、储运、加工技术及设备的自主开发。

    引进消化吸收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立足本市农产品加工业需求,引进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和企业急需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提升优势行业技术水平,到2012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力争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充分利用农业部948项目借梯登高,争取国家引进成熟技术和关键设备在本市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落户,加快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推广一批重大技术及实用技术。每年推广10-20项农产品加工适用和重大关键技术,以尽快提高本市农产品加工重点行业的技术水平。积极开展技术对接活动,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难题,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同时运用先进技术、工艺与装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技术重点突破。以往农产品加工企业“两头在外”,只充当了“加工车间”的角色,在技术、品牌等方面都比较欠缺。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受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相关企业加快转型,从低层次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建设年活动”,不断树立品牌。

     市农产品加工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积极推进生产流程再造、管理升级,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创建水平,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增长迅速,带动农户作用明显。为从源头上抓好原料性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发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按照国际标准实施农产品卫生安全质量的全程监管与控制。截至2006年,全市新增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9万亩,其中企业自建基地增加2万亩,新增带动农户7万户。

     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建设年”活动,整体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为有效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建设,大力提升农产品结构层次,不断开发国内国际市场,市中小企业发展局2006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建设年”活动的意见》,积极组织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质量建设年”活动。各区市积极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食品安全生产水平,重点督导100多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同时,鼓励各企业积极申报ISO系列、HACCP、FDA认证和其他有关认证,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企业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

     扎实开展创建品牌活动,品牌经济显现成效。为增强产品竞争力,扩大企业知名度,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品牌,通过参加争创品牌活动,不断增强企业创新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的能力。目前,青岛九联集团等已成功申报国家级名牌,青岛长生集团等已申报省级名牌,青岛润德集团、青岛春明公司、青岛宝泉公司等多家企业已申报市级品牌。城阳区近几年来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已培育农产品品牌10多个。

四、因地制宜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金融支持。

     积极探索银团贷款方式,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农产品收购资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资金提供贷款支持。有人士建议在银团贷款试点中,重视“政府筛选推介、银团合作贷款、优质担保公司担保”的运作模式。具体地说,就是政府根据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将优质企业或具有优质项目的成长型企业推荐给银行;由对企业有贷款意向的银行组成一个贷款银团,由主办银行牵头组织实施贷款,协办银行配合参与,按比例承担风险。

     加强同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合作。有人士建议政府积极加强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合作,争取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加大对该地区上述方面的支持力度,或在该地区开展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支持上述方面的试点。与此同时,还建议市政府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进一步增加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也可在试点基础上,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企业化运行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园区为贷款平台。

     鼓励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管理,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资金支持。鼓励商业银行选择不同类型地区,进行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的试点。有人士建议积极争取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合作,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将经济结算报告期由l2月底改为9月底(农产品原料大规模收购之前),对银行货币回笼和企业信用等级的影响。据此,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在现行报告期不变的前提下,修订或适度放松对农产品加工业的信贷管理政策,包括信用评级标准。

     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及其同金融支持有机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支持,优化调整支持方式和支持结构。将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与强化金融支持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