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8年
2008年

他山之石2008年11月28日第22期

发布时间:2008-12-09  |  浏览:

     编者按国务院部署扩大内需10项措施出台以后,江苏、山东、广东等省所辖的部分城市快速做出反应,并相继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和办法,在此做如下介绍以供借鉴和参考。

苏鲁粤扩大内需:出手快 手笔大

     苏州:“宜居苏州”成关键词 苏州安排了重点项目和实事项目160项,总投资2170亿元,其中,明年当年完成财政投资55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150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方面。

     明年,苏州将加快推进7个国家级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5万平方米,综合整治城区110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和185条街巷等。通过加大对环保、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的投入,着力打造“宜居苏州”。

    无锡:3个亿给企业“补钙” 最近,无锡市通过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科技创新、扶持企业等12项。从现在起,到2009年底可完成政府性投资45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1500亿元;到2010年底可完成政府性投资100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3300亿元。

     市委、市政府强调,一方面要增加市本级和各级财政投入,发挥政府性投资主导地位,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引导和促进社会投资;另一方面,抓住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的良机,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该市还启动企业“补钙”计划,市级财政年内增加安排3亿元资金,主要用于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新上项目贴息、信贷风险补偿和担保机构损益补贴。

     常州:500亿主打“高新”牌 常州成立扩大内需领导小组,组织排定16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189亿元。其中,2009年度计划投资398亿元,可望带动全社会投资1500亿元以上。

     这些项目突出了“高新”元素,包括大口径无缝钢管、天合光能、风力发电机组等高新技术及工业项目75个,总投资500亿元;国际化先进制造业创新基地、综合物流中心、中华龙城现代休闲旅游区一期等现代服务业项目26个,总投资260亿元;全福农牧养殖产业化、高效生态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项目5个,总投资5亿元。

     镇江:拟发行16亿企业债券 镇江市初步确定,三年内安排197.7亿元,投向106个项目。这些项目包括两个层次:上报国家和省发改委列入中央预算内安排计划和备选项目库的项目四大类33个,总投资34.9亿元;市新包装上报项目73个,总投资162.8亿元。其中,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类项目38个,总投资36.3亿元,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类项目18个,总投资62.4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类项目3个,总投资59.3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类项目14个,总投资4.8亿元;市发改委还排出8个工业和港口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334.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该市拟报国家发改委批准2个企业的债券发行项目,申请发行债券16亿元。

     扬州:“打包”投资活全盘 扬州市包装了一批争取资金和进笼子的基础设施项目。2009—2012年,扬州拟安排3900亿元左右资金,其中2009年度重点项目计划投资760亿元。重点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共排出申报国家项目和资金40项。

     该市期望通过增加投资密度和投资范围,达到全盘“激活”的效果。目前,扬州市正在加快推进江海高速、安大公路、京杭运河“三改二”、古城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游泳跳水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工程建设进度;大力推进沪陕高速江都至六合段工程、邵伯和施桥船闸改造工程,争取年底开工;苏中江都机场、淮扬镇铁路、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扬州港扩容、宁通公路(328国道)扬州至江都、廖家沟大桥新建、500千伏扬州西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009年均可望开工。

      连云港:金融扶持服务全覆盖 连云港市近日公布10项措施,从现在起到明年多方投入约300亿元(其中政府主导性投入180余亿元),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投放、支持企业发展和推进民生事项4大类,增加建设投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该市将加快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启动30万吨级航道工程、赣榆港区、灌河口港区建设,加快内河航道及码头建设,加快推进疏港通道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物流园区、铁路、公路建设;加快实施白塔埠民航机场候机楼国际厅改扩建工程,加快落实新机场选址和启动工作;争取开工田湾核电二期工程,启动国电灌云电厂建设等。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该市还决定,努力扩大信贷规模,每个县区都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到2010年实现乡镇全覆盖。

      青岛:扩大内需进入实战 一是迅速形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势拉动。项目投资与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结合,与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相结合,与改善基础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一批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项目,尽快启动一批新项目,积极储备一批重点项目。二是迅速将中央财政、金融、税收政策落实到位,努力做到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的需要,满足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需要,满足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促进住房和汽车消费。三是不失时机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四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县域经济发展三项工作。五是加快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围绕高新区及重点区域开发,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市区老企业搬迁改造。六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推进增值税转型等各项改革;加快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确保出口稳定增长。七是确保各项民生继续改善,当前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稳定、扩大就业,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居民的实际困难。八是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为基层、为企业着想,比作风、比效率、比服务,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烟台:两年内预期投资3800亿 烟台加大投入、扩大内需、迎接挑战的战役全面打响。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烟台新机场、龙烟铁路、烟台港西港区疏港铁路专用线、海阳跨海大桥等众多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烟台由此将成为支撑半岛现代交通网的枢纽。

      市委提出“在大的政策背景下乘势打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小环境”,成立由市长挂帅的扩大内需领导小组;部署两年内预期投资3800亿的几十个项目。市委书记孙永春说:“迎接挑战的过程,就是烟台再造发展新优势的过程。市委、市政府抱定同舟共济的决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市里一批鼓励、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即将出台。

     烟台还将围绕改善社会民生、强化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水平等方面具体落实“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其中,民生方面的投入涵盖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除铁路、公路、空港之外,还包括30万吨油码头、西港区航道、龙口港区4个10万吨级煤炭泊位、海阳核电、胶东引黄调水、烟台防潮堤、亚沙会场馆等重点项目;围绕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烟台近期争取组建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自主创新,带动高新企业发展,快速膨胀先进制造业,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

     威海:直面危机应对挑战 威海市成立扩大内需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公室,分设在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建委,分别负责扩大内需和项目投资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业企业运行与市场开拓、房地产和民生等工作。各市区也将成立扩大内需领导小组,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各项组织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同时,为加快项目推进,搞好与上级部门的工作对接,在济南和北京分别设立两个临时性的项目推进办公室,统筹协调项目上报工作。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目前威海市正着力抓好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现代产业等方面投资落实,争取融入国家拉动内需的大盘子。

     市发改委初步确定了40个上报项目,并积极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接,计划争取无偿资金3.74亿元,其中民生类项目1.29亿元,高新技术项目1.1亿元,交通类项目可争取列入国家和省投资篮子的项目总投资约364亿元,仅荣乌高速公路就达20.4亿元。市财政局提前与国家财政部、省财政厅进行沟通,及时摸清了财政支持的重点。市经贸委积极组织企业筛选上报项目,三角集团年产515万条子午胎项目已经列入工业信息产业部预选项目,为28户中小企业争取贷款3亿多元,为山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争取贷款2.5亿元。市建委已就棚户区和保障性住房项目、垃圾处理厂二期项目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市外经贸委已完成与省外经贸厅就相关项目的对接,现正积极与商务部沟通,全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扶持政策。市民航局今年已经争取了两笔共5000多万元的无偿资金,新政策出台后,又推出一批新的项目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市交通局除积极对接荣乌高速文荣段等项目外,又提出了一批事关该市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市科技局已就68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个省自主创新专项、10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一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与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衔接。市农业局在第一时间就农村沼气建设、粮食优质产业工程、农产品质量检测等项目的争取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他相关部门以及各市区、开发区等也都在积极与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对接,为该市更多地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奠定了基础。

     东莞:投资1400亿元实施“四大工程” 东莞市初步计划投资140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创新创业等“四大工程”,努力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衡较快增长。

     一是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工程。预计投资481亿元,重点完善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等设施网络,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等。其中,近期抓好在建的41项总投资91亿元、明年筹建的51项总投资60亿元的市属重点工程。中远期规划建设总投资330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东莞轨道交通、番莞高速厚街段、从莞高速东莞段等工程。

     二是实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工程。计划投资500多亿元,抓紧开工建设52个现代产业项目。比如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实验室、东莞南海海洋生物技术、东莞保税物流中心、中外运东莞红海物流、华为通讯信息技术、南玻绿色能源等项目。

     三是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计划投入近350亿元,规划建设37项污水处理、4项垃圾处理、东莞运河整治和生态修复等工程。

    四是实施创新创业工程。主要是“六个十亿”,即:设立1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推动外资企业就地转型。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地区总部,创建自由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增资扩产,帮助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设立10亿元“科技东莞”专项资金,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主要资助企业研发投入,兴办设计机构,申请专利,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奖励名牌企业,扶持企业上市。设立10亿元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优质企业贷款贴息和银行贷款风险补偿,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设立10亿元“创业东莞”专项资金,鼓励扶持群众就业创业。

     规范和清理行政事业收费。取消“三资”企业场地使用费、“三来一补”综合服务费,减半收取2009年堤围防护费,为企业减轻负担近10亿元。

     为来料加工企业缴纳保证金提供反担保,使保证金由“实转”变为“空转”,预计为来料加工企业减少约10亿元的资金负担。

 

市图书馆综合Tel:3895111)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