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8年
2008年

他山之石 2008年12月26日第24期

发布时间:2008-12-29  |  浏览:

     编者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更好地对照先进找差距,在此选登几篇临沂高速发展的经验材料,供借鉴参考。

临沂崛起的根本经验是

思想大解放带来经济大发展

      临沂人认为,解放思想也有一个时间问题,谁解放得早、谁抢先解放思想,谁就抢先抓住了发展机遇,谁就会得到抢先发展。临沂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最早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1992年开展的,他们紧紧围绕着“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市委采取“不换思想就换人”的行政手段把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统一到“南巡讲话”上来,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思维开辟新思路。市委、市政府先后几次组织全市各级干部赴上海、去深圳、到温州、访苏杭,汲取沿海先进地区解放思想的经验,结合临沂实际,先后出台了《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办法》、《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有关加快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改变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使临沂市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1999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达到845个,利用外资达到6.4亿美元,三资企业达到633家。同时,大批的内资项目、城建项目和科技项目纷纷落户临沂,这成为临沂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解放思想是灵魂深处的大荡涤,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事情,必须动真的、来实的。临沂市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走过了一个实践、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从2003年开始,他们又从破除形式、求真务实抓起,开始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发展需要,一年一个主题,选时岁尾年初,相对集中时间,通过建立领导、群众、宣传、监督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机制切实动真的、来实的。解放思想首先解放的是领导的思想,建立机制最重要的是建立领导机制。在几次大讨论活动中,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带头冲锋陷阵,重点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从上到下,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新局面。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年初亲自“布阵”,年尾亲自召开“要账会”。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四大班子成员,组织民主党派、行风监督员、群众代表等,听取职能部门一把手的汇报,面对面地“号脉”、“挑刺”,全体参会评议人员进行综评打分。对前十名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对后三名,限期整改,并对其主要负责人一年黄牌警告,连续两年就地免职。领导就是力度,压力就是动力,动真的、来实的就会收到真效。2003年以来的5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犹如汹涌澎湃的浪潮,荡涤着临沂人的观念,拨动着临沂人的心弦,在沂蒙大地上催生着一束束闪烁的光环,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展现在世人的面前。2003年,在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的前提下,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8%,成为临沂历史上最好的一年;2004年,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实现了经济总量过千亿、人均过万元的双突破;200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荣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并在“2005浙商论坛”上当选10大投资潜力城市之首;2006年,荣登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政府效率单项奖榜首;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5家企业进入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临沂市是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之一;2007年,他们又确定了“新临沂、大临沂”战略,发展气势更加旺盛。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想抓就抓,不想抓就不抓,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做到识时抓、识事抓、识实抓。2003年,临沂市的领导深感1992年以来解放思想大讨论给临沂带来的巨大变化,因此,他们从2003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并决定连续搞、扎实搞、求实搞、深入搞,做到识时、识事、识实。一年一区间,五年一贯制;年初定盘子,岁尾算总账;全市有纲领,部门有重点;次次有新意、年年有新招。2003年,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展了以“解放思想谋发展、与时俱进建小康”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各级各部门围绕“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在其他地方能做,而在我们这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为什么先进地区经实践证明完全行之有效的东西,到我们这里就难以推行?为什么市委、市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做到的事情,有个别单位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有些问题,领导指示过、会议部署过,为什么难以落实?”四个为什么,集中解决“守、满、怕、难、懒、散”等陈旧观念。2004年,面对全国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形势,开展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奋力赶超”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重点解决部分干部群众机遇意识不足、开放意识不足、竞争意识不足、创新意识不足、法制意识不足、效率意识不足等“六个不足”问题。2005年,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临沂”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重点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2006年,围绕把“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开展了以“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满、窄、庸、浮”四个方面的问题。2007年,围绕建设“新临沂、大临沂”的奋斗目标,开展了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又好又快发展意识和驾驭发展能力不强、发展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等影响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总之,临沂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贯彻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在谋划中捕捉主题、在创新中解决难题,已经成为临沂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之源。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临沂如虎添翼,发展思路越来越宽、发展气魄越来越大,今年3月召开的党代会勾勒出了一个以“富裕临沂、开放临沂、生态临沂、文明临沂、平安临沂、活力临沂、和谐临沂”为主体的“大临沂、新临沂”宏伟蓝图。到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力争实现12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力争实现2500亿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同时,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6年分别增长97%、97%、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000元和5800元,向区域经济大市和经济强市大步迈进。把临沂建设成为鲁南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他们的总体目标,把沂水河打造成“江北的秦淮河”是临沂家喻户晓的大工程,他们一转抠抠唆唆的“土豹子”方式,花巨资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为设计师,设计、规划出了“南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北文”(文化、办公)、“中商”(商贸、物流)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一个总投资300多亿的打造“江北的秦淮河”立世战役总号角已经吹响;打造航空城、国际空港,建成集客、货运于一体的大客流、大物流的4D级新机场的现代化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义乌是中国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与义乌比美、同义乌抗衡”,建成全国一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久形成“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是临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定盘星”。今年年初,他们已经在全面实现传统商贸物流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用现代物流理念和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等方面有了新的举措和动作。“一点不能少,一个不能落”是临沂全面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建设文化名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他们又一个新的“战略高地”。保护、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已经抓在手上,围绕“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四大主题,高扬“蒙山沂水”旅游品牌,建设“养生长寿名地、休闲观光名山”的大序幕已经拉开。

临沂市商贸物流业

发展的现状及经验

     临沂市委、市政府紧密围绕把临沂打造成“物流之都·商城临沂”的目标,致力于形成“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努力铸造出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天下物流,中国临沂;中国临沂,物流天下”的品牌,在整合提升传统的批发市场和加快建设、培植一大批现代物流企业上苦下功夫,大做文章,临沂商贸物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临沂商贸业主要以临沂商城为核心向外辐射。临沂商城20多年来,历经“西郊大棚底——专业批发市场——临沂批发城——中国临沂商城”四个发展阶段,现有服装、化工、建材、五金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60余处,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总营业面积600多万平方米,经营摊位4.6万个,上市商品4万多个品牌系列,从业人员10万人,日客流量达30多万人次,商品交易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年商品交易额达400多亿元,市场综合效益连续17年居全国同类市场前列,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临沂商城拥有庞大的物流配载体系,已形成了以金兰、天源等国际物流企业为龙头,20余处大型客、货运市场为一体,40余家第三方物流公司,2000多配载业户为支撑的综合运输网络,每天发车6000多个班次,货物运输从业人员12万人,物流总额达1500亿元。

      临沂物流业正是在临沂商贸业的发展繁荣中,在临沂商城的整合与提升中不断发展与壮大起来,并走上了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成为助推临沂经济发展的引擎。根据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

      (一)物流相关行业数量多,产出大。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止,全市从事物流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为1733个和3164个,从事商贸物流产业的个体工商户9.9万户。全部物流业总产出为209.3亿元。

     (二)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公路货物运量215万吨;民航旅客吞量7.6万人次。物流业的总体规模快速扩大,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4年普查资料显示,1733家物流企业法人单位拥有资产111亿元,全部物流企业和个体户从业人员21万人。第三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4年33%上升到2005年的34.3%,上升了1.3个百分点,占三产三分之一以上的物流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三)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8138.1公里,比2000年增加487.3公里,境内铁路里程339公里,铁路、公路、民航货运总量为1.1亿吨。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支相联、衔接配套、运输便捷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辅之东西横贯全境的铁路,通达国内各大城市。

     (四)物流投资呈多元化趋势。全市物流呈现出国有、集体与个体、私营、股份制及外商投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占全部物流业总值的85%,年末从业人员18.6万人,占86%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完善了物流市场竞争机制,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而且其迅速增长的态势表明,非公有制物流企业已成为临沂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重要部分。

     (五)物流业发展水平领先全省平均水平。据测算,2004年山东省物流业增加值约为1467.7亿元,占GDP的9.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9.4%。临沂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8.5%,占GDP的比重比全省高3.2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全省高8.1个百分点。

      临沂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先发展后规范,政府力推物流业

      临沂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将物流业作为批发市场的配套产业和临沂经济发展支撑产业重点支持发展。在物流业的发展初期采取了多项灵活、高效、优惠的支持政策:在市场管理方面,为支持物流业迅速做大做强,采取了灵活的管理方式,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先兴市、后建场,先发展、后规范,逐步走向划行归市,专业化发展;在对物流管理上,政府专门成立流通业发展局,纳入政府直属序列。在财政支持方面,市级财政设立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数额为上年度全市生产总值的万分之零点五以上,在国家预算投资、国债投资、国债转贷、国债贴息资金中,优先支持发展潜力大的现代物流项目,在技改贴息项目申报中,适当对现代物流项目进行倾斜;在税收优惠方面,新办物流企业,符合国家规定的按新办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免收一年的政策办理;在土地政策上,按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优先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用地进行规划预留,物流园区建设需要占用耕地的,优先安排用地计划,解决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土地出让金按工业用地或交通项目用地标准执行。

      (二)依托商贸城,决心做大物流业

      物流业能作为临沂市一个重要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了临沂商贸业的发展。一方面,临沂商贸业二十余年形成的人气、商气为临沂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临沂批发城,经历了由摆地摊到简易大棚再到门店经营的发展历程,集聚了一般区域性中心城市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气”和“商气”,这正为临沂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使发展物流业成为一种可能;另一方面,初期的临沂批发市场模式的诸多缺陷在竞争中日益凸显出来:首先,批发市场的先天不足制约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商城市场基本是村居兴办,基础设施不配套,仓储、批发零售功能分区不合理,市场与城市发展规划衔接不够,秩序较乱。其次,周边城市的“商贸觉醒”正在演变成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物流热。各地普遍认识到了商贸流通对大工业生产的支持作用,都努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临沂批发市场正面临市场辐射半径缩小、流通渠道被悄然截流、市场经营额逐步萎缩的严峻形势,物流优势地位受到威胁。这些危机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商贸流通领域进行变革,这使临沂发展现代物流业成为一种必要性。

      有了可能性与必要性,临沂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选择以现代物流手段来对接市场,化解危机,迅速开展了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突破口,高标准改造提升临沂物流层次,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物流城的大建设、大提升工程。

      (三)结合城区改造,全力打造物流城

     临沂原有的批发市场均集中在交通拥挤的西部地区,被纳入了旧城改造范围,就地改造发展现代物流业已经行不通,临沂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最终决定结合城市发展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实施东西两片同步建造物流平台的工程,即搬迁西部老市场,在新建地点通过整合提高市场功能,向现代物流业过渡;河东侧经济开发区内,以规范化的第三方物流为标准,创建国际物流园区。

     临沂再造物流城的决心和魄力引来国内和世界各地投资商关注的目光。2002年,澳大利亚金龙基集团率先来临沂,斥资62亿元在临沂西北部建设澳龙国际物流城。2003年,中侨商贸城、香江物流园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纷纷落户临沂。外资企业在临沂西部你追我赶,内资企业也不甘落后。2004年,鲁信集团投资100亿元在沂河东岸动工兴建大型国际物流项目。五家市外企业先期投入的300亿元资金,快速形成了东西衔接、互为一体的新的现代物流城,增添了直接对外贸易的3个陆路口岸。

      立足临沂、连接全国、打通世界,澳龙国际物流城总裁罗荣基以此为发展目标,用全新的经营理念和高科技首开国内信息网络平台,在工程奠基之时就与中国铁通联姻,通过铁通遍布全国的几千家网点及物流信息平台联网,使在物流园区内的经营者足不出户,即可通晓全国各地的市场信息,并以代理、电子商务、仓储、配送等方式替代传统的批发兼零售的交易方式。同时,临沂还有报关报检、联运、国际集装箱中转,将交易双方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在现代科技的网络上融为一体。一座座现代化的物流城正在临沂迅速崛起。

     (四)高起点规划,努力铸造“天下”品牌

      根据《临沂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临沂市充分发挥在区位、交通和商贸流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努力铸造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天下物流,中国临沂;中国临沂,物流天下”的品牌,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到2010年,临沂市将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多层次、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实现由商贸大市向现代物流强市的转变。“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东西两大综合物流园区和一批特色专业物流中心,基本形成现代物流网络的框架,基本建成高效、便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

      围绕打造“中国现代商贸城”的目标,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分销代理等现代流通方式的运用,使临沂市尽可能快的成为区域性商品采购交易中心。依托澳龙、华药、香江等市场群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对临沂批发市场进行合理布局调整,引导交易方式由现货交易向“展示交易、物流配送”方向转变。

临沂打造专业特色市场

推进“商贸富区”战略的经验

      一、临沂专业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特点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东部连接日照,地近黄海,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近年来,该市下大力气抓市场的建设和培育,建成以临沂批发城为龙头的各类市场999处,其中各类专业市场300余处,个体工商户24.12万户,从业人员62.56万人;2005年实现成交额476.6亿元。

      1、规模大。临沂市规划市场用地31平方公里,计划用7年的时间将城区大小68处市场全部迁建。临沂市每个专业市场投资均超过2亿元,建筑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了一个大的市场群;已建成的临沂华东板材市场、临沂化工市场、澳龙服装市场、临沂汽摩配城、临沂家电厨卫城等市场每个项目投资均超过2亿元,占地都在400亩以上,其中临沂汽摩配城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目前,临沂批发城已发展成为占地20平方公里,拥有68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4万多个经营业户,从业人员10万多人,3万多个上市品种,日客流量达30余万人的大型商品集散地;2005年实现成交额425亿元。

      2、档次高。临沂市场内部配套设施十分齐全,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批发市场改造提升为重点,全面实施新一轮市场改造、建设、提升工程,市场建设档次不断提高。一是规划设计档次高。临沂市正在进行第四代市场建设,将所有大棚式市场全部改造,保证商户进厅经营。目前,交易市场内部安装了自动防火系统,电力线路实行管网化安装,市场内部配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市场内部设有银行、保险、仓储、货物运输配套等服务行业分支机构。工商、公安、税务等管理部门在市场内设有窗口,及时为经营者提供一条龙服务。二是配套设施齐全。临沂市建设商城的同时,在商城一侧建设一个亚洲最大的汽车站,保证了市场启动后交通方便,为市场创造人气,吸引更多的客户。三是市场布局合理,设计新颖。临沂汽摩配城经过合理设计布局,造型美观,方便实用,车辆可驶到任一楼层装卸货物,扩大了高层商铺的利用率,使高层商铺与低层商铺具有同样价值。

      3、辐射广。临沂市场辐射全国各地26个省、市、自治区,每天有20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参加交易,特别是临沂批发城,其综合效益近年来一直稳居山东省工业品批发市场首位,在全国十大工业品市场中名列第三,年出口交易额超过80亿元,从而初步形成了鲁东南地区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4、拉动强。随着临沂市场规模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国内外许多企业纷纷来临沂投资办厂、设外贸公司,带动了工业化、外向化进程。仅围绕临沂批发城从事餐饮、运输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就达30多万人;有餐馆、旅店1150家,有客运站12处,货运信息配载站510家,储蓄所、信用社48家;日发客车1800余班次。随着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形成、发展、壮大,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规模较大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00余家;为塑料批发市场生产加工塑料的企业达6000多家,2005年产值达60多亿元,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

      5、环境好。临沂成立了“临沂商城管理委员会”,下设22个市场管理所,为正县级事业单位。市场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建立健全一套适合市场发展的激励、管理和规范机制,对市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审批,所有职能部门必须在市场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开展工作,未经市场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到市场检查、罚款等。同时,临沂市规定,投资建设专业批发市场投入使用后,投建单位经营缴纳的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营业税地方分成部分三年内全额奖励给投资建设者;出台了《关于鼓励市场经营大户兴办加工业的意见》等政策。

      二、临沂专业市场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纵观临沂市场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发展历程,临沂市场的兴旺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政府立足实际,因势利导,开明决策;得益于当地相关产业与专业市场的互相促进,互动发展;得益于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得益于当地有关职能部门“先繁荣,后规范”的科学管理。

     1、坚持“三个结合”,发展统一市场

      一是坚持开门迎客与向外发展相结合。临沂的市场建设,首先得益于观念更新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临沂人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改革开放、振兴沂蒙的先导,坚持常抓不懈,使广大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和商品经济观念大大增强。80年代初,当一些外地人带着针头线脑来临沂城沿街摆摊时,他们投资60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60亩、拥有800多个摊位的玻璃瓦大棚结构的百货市场,为其提供经营场所。同时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措施,为他们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吸引了4400户来自全国的客商到临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外地客商的示范下,临沂市的农民、下岗职工纷纷入市经营,成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在开门迎客的同时,临沂人坚持向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个人到市外甚至国外建市场。例如,素有“山东南菜园”之称的苍山县,把市场办到了县外省外,在沪、宁、杭地区多数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苍山蔬菜一条街”、“苍山蔬菜直销市场”,使苍山蔬菜牢牢占稳了当地市场。

      二是坚持综合市场与专业化市场建设相结合。临沂市的市场建设走的是“先分散后集中”、“先综合后分离”的路子。即将相对分散、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行业或集市集中起来,新建一处综合市场或交易区,运作一段时间后,按照“统一规划,一市一品”的原则,再将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商品分离出去,建立新的专业批发市场,形成特色突出、规模较大、有利于购销、管理的市场格局。在市委、市政府的规划下,各县区也都立足当地区位、资源优势,建起了各具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市场与资源紧密衔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是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效益相结合。市场建设要讲规模、上档次,但更要讲效益、求实效。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受利益驱使,竞相新建、扩建、改建批发市场,搞重复建设、交叉经营,导致市场整体竞争力下降。为此,他们及时确立了“巩固、繁荣、提高”的市场建设指导思想,严把市场准入关,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调整、合并那些重复建设的市场。同时,他们将管理、激活市场作为一项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坚持规模与效益的统一。措施的及时、有力,使市场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大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坚持“三个平等”,维护公平竞争

     一是坚持投资主体的平等,调动建“市”积极性。在市场建设初期,政府财力有限,提出了“政府统一规划,工商集中管理,多方筹集资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建“市”的积极性。2001年临沂批发城市场建设总投资达32亿元,其中90%以上是集体和个人投资的。为维护投资主体的平等地位,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坚持人不分南北,钱不分内外,只要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并与当地的生产、加工业关系密切;只要经营手段先进规范,能够促进商业结构升级;只要符合“一市一品”原则,能够招徕客商,他们就审批立项,允许建设。

     二是坚持经营主体的平等,保护营“市”积极性。市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经营户的主观努力,而要增强市场的凝聚力、吸引力,就必须维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不能厚此薄彼。多年来,他们在市场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全局意识、长远观念,只要是进场合法的经营,一律一视同仁,实行同样的优惠扶持政策,提供同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是坚持行业平等,促进整个经济的全面发展。他们特别强调“办一处市场,带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原则,把市场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来抓。市场的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拓宽了市场空间,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崛起。临沂市的胶合板、塑料、服装、五金、家具、建材、化工等行业正是在批发市场的拉动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如随着胶合板批发市场的兴建,临沂市已建起胶合板厂6000多家,年产值50多亿元,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