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8年
2008年

“远学临沂、近学铁岭”专题资料(五)

发布时间:2008-12-29  |  浏览:

项目年里抓项目 大项目助推铁岭经济发展

辽宁公共信息服务网2008-12-18

  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按照项目年的总体安排,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紧紧围绕沈铁工业走廊和新城区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全力构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招商引资助推了铁岭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中,我市形成了以承接沈阳项目为主攻点,以“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为突破点的“一点为主,多点突破”的全方位、多元化的招商格局。通过围绕产业集群抓招商、围绕重大项目抓招商、围绕地方资源抓招商、围绕优势产业抓招商、重大项目先策划再进行概念招商,大唐集团煤矸石发电等一批超5亿元、超10亿元的大项目纷纷落户铁岭。同时,我市还积极参加省政府组织的招商活动,通过多渠道大力推进,我市接洽的一批高质量大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
  铁岭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周轶赢:“在2008年我们几次大型招商活动当中,我们采取了大规模的宣传、大规模的会议等多种方式,吸引了各类客商了解铁岭。比如我们沈阳招商月活动中,前后三天,共请来了8000多位客商参观新城区和东北物流城规划模型,有力的宣传了我们铁岭。同时,我们采取了高规格、大规模的新闻媒体方式。比如我们两次香港招商活动,我们利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以及其它分类报纸,全方位宣传我们铁岭。另外一个我们以小分队的形式或者小规模的形式,采取推进我们招商引资的项目,而且这种方式逐渐成为我们2008年,也是今后我们对外招商的主要方式,那么这种形式主要是领导和客商一对一、面对面的进行洽谈,进行推进。对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存在的问题主义解决。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我们项目落地的时效性。”
  副市长周轶赢说,今年招商工作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上下结合。在基层招商人员的项目资源中挑选出重点项目,充分利用省政府招商的平台,帮助铁岭推进项目。据统计,今年由省长陈政高帮助铁岭推进的项目达34个,涉及项目金额达219个亿,市委书记李文科和市长张竞强推进的项目数达到89个,涉及项目金额达596亿元。第三个特点就是实现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随省政府和市政府对外招商活动以及请客商到铁岭来等方式,让更多的客商了解铁岭,到铁岭投资发展。据统计,截止目前已有1000余人次的客商到铁岭参观考察。第四个特点就是采取前后相结合的方式。所谓前就是我们对外开放战线的各级干部冲在了招商引资的最前线,引进项目。同时在后方的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全力做好项目落户的督察、服务等工作。第五个特点就是新老结合。在巩固沈阳等传统招商阵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境外香港、美、加等地招商。招商引资重点主要围绕专用车基地、昌图换热器生产基地、西丰的鹿产业、开原起重机基地和五金建材等基地,同时突出以新城区“一个中心、四大基地”为主的对外招商活动。
  截至今年年底,全市共开展了15次招商活动,其中参加省里招商活动6次,自行组织9次,国内11次,国外4次。15次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390个,签约合同项目244个,亿元以上项目196个,合同金额441亿元。已落户项目218个,到位资金181亿元。
  铁岭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 周轶赢:“2009年,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争取在产业集群和概念招商上有新的突破,上一个新的层次。到目前为止,我们安排相应的各县市区,每个县市区结合各自县里的特点,提出1-2个发展的概念。同时,围绕概念做好项目招商工作,按照包装好的项目,我们2009年要与目的、有的放矢的在珠三角、长三角、香港、日韩以及我们的老根据地沈阳、长春、哈尔滨继续开展相应的、大规模的或是小分队相结合招商方式,进一步推动我们铁岭主导产业的形成,进一步推进我们铁岭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个撬动铁岭经济跨越发展的支点

铁岭日报2008-04-29

商贸物流建设回眸(一)

  〔新闻画面〕102线国道铁岭县凡河站地段西侧,分别写有“整个东北,在等待一座世界之城”、“商贸物流之城,财富策动之都”的东北物流城大宣传牌高高耸立,一马平川的土地上塔吊林立、彩旗飘舞、尘土飞扬,各种车辆来来往往,数百名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在不停地忙碌着……

  〔同期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物流办主任宋彦麟:经过前期的拆迁、征地、规划、设计等工作,从3月15日起,东北物流城一期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包括总部办公大楼及6大专业市场全线开工,目前建设者正昼夜兼程确保8月份顺利竣工。

  市委书记李文科指出,东北城的落户,对铁岭来说是个巨大鼓舞,对铁岭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个巨大的拉动。可以说,这是铁岭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又一部力作,也是我们思想解放、思维创新的又一硕果,更是铁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

  战略决策兴大业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商贸物流活市”发展战略。建设现代物流企业,既是铁岭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整个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适应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需要,铁岭的物流城填补了辽宁的空白

  物流,通俗地讲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最早是在“二战”期间,围绕战争物资供应,以美国军队“后勤”理论为原型,将“后勤”体系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物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研究员蒋省三在一篇理论文章中对物流业作了这样论述:现代商贸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综合服务支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我市首次提出发展物流业,是2005年10月19日“学临沂、找差距、明方向、促发展”动员大会上:“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要扩大开放、发展工业(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城市(包括发展物流市场),这是铁岭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点。

  2006年10月12日至15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再次组织赴山东考察学习,一个新的大收获就是深化了对“商贸物流活市”的认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临沂为例,临沂市场综合效益连续16年居全国同类市场前列,批发市场已成为临沂经济的一大亮点,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临沂现有68处专业批发市场,总建筑面积500多万平方米,经营摊位4.6万个,从业人员10万人,上市商品3万多个品牌系列,高峰日客流量达20多万人次,商品交易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商品交易额高达425亿元。临沂之所以能有今天这么大的市场规模和专业化发展,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从低档到规范提高的过程。

  李文科说,从农业社会到工业文明到现代文明,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这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现代经济,工业化是发动机,城镇化是助推器,发展商贸物流是活化剂。借鉴山东三市的经验,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商贸物流给山东三市经济带来的巨大拉动作用。因此,铁岭要把经济这盘棋做活,也要靠商贸物流活市。

  在2006年10月14日学习山东三市经验座谈会上,在思想大解放的热潮热议中,我市正式提出了“商贸物流活市”的战略举措,并写进了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变成了站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跨越的一个战略决策。

  2006年12月22日,市委五届二次全体会议上,把“商贸物流活市”提到了一个更高的位次上:把工业化、城镇化和商贸物流活市确定为铁岭今后发展的主旋律。

  “商贸物流活市”是继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后市委市政府提出铁岭发展的又一重要支撑。

  市长张竞强对铁岭发展物流业作出了这样的定位: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突破口,以建设东北国际物流中心为主要标志,努力把铁岭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现代物流基地,促进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逐步形成了发展商贸物流战略的思路:在新城区附近建一座东北物流城,立足东北,依托沈阳,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

  科学的决策源于对市情的深刻把握。

  宋彦麟说,发展物流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走向,对于整个区域经济至关重要,物流业正在成为世界最关注的行业。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约占70%。美国的工厂多在国外,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方面仍有差距,如果亦步亦趋地走,永远赶不上人家,必须眼光前移,思路超前。在一定意义上讲,铁岭则是中国发展的缩影。铁岭是农业地区,一产比重大,二产比重小,三产比重更小。过去,铁岭几乎没有商贸物流业,铁岭人辛辛苦苦创造的利润很大一部分被流通环节拿走。因此,发展物流业也是铁岭的经济发展走向,而且能够填补铁岭的空白。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全面实施,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极。东北经济区是以腹地经济为主的经济区,对物流需求强劲,东北经济圈集聚约1亿人口和全国范围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东北亚更是一个汇集15亿人口的巨大财富磁场。专家预测,2010年东北经济区经济总量将达40000亿元,物流量将达40亿吨。巨大的物流需求,一方面显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新崛起,另一方面也为在东北亚核心区打造国际、国内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制造业和经济贸易基础。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物流办常务副主任曾科说,铁岭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为发展物流业创造了首要的便利条件。铁岭有“辽宁北大门”之称,南距中国最具活力的十大城市之一沈阳仅30公里,而且铁岭处于中国东北经济区的核心位置,处于京沈城市发展轴与京哈城市发展轴的交会处。铁岭位于哈大经济隆起带上,又是东北腹地与沿海经济带的连接点。铁岭正处于东北亚的中心,半径150公里内集聚着辽宁7座人口超百万的大型城市。半径700公里内更是坐落包括天津、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在内的29座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京哈、哈大高速公路,102线国道和京哈电气化铁路贯穿铁岭南北。规划中的东北物流城40分钟可抵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小时可抵达沈阳经济区6个城市,3小时内可抵达营口港和长(春)吉(林)经济区,4小时可抵达辽宁任一港口、航空港及哈尔滨经济区。

  铁岭实施“开放立市”战略,已初步形成“一体两翼”的沈铁工业走廊,17个重点工业园区。4年来共引进2695个项目,到位资金580亿元。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产业集聚步伐的加快,原来小规模、分散化、无组织的流通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工业的快速发展。

  铁岭农副土特产品、煤炭和电力资源极其丰富,加上以批量进货、大量销售为特征的大型商场的兴起和连锁经营的遍地开花,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不断扩大,呼唤着物流业的发展。

  市委政研室城市科科长费鹏程撰写了8000余字的《铁岭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对策》,他道出了这样的观点:作为拥有208万农业人口的传统农业地区,铁岭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既可以吸收剩余劳动力资源,又可以促进农业人口的有序转移,扩大城市规模,做大做强辽北区域中心城市。

  而铁岭的橡胶制品加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旅游业、五金建材、纺织等一些方兴未艾的产业资源及市场潜力资源都有待于找到一个平台,一个驱动力和一个激活的动力源。

  鉴于此,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12月专门成立了市推进商贸物流建设领导小组,宋彦麟兼任领导小组组长,副市长周轶赢、孙德兰、郭治鑫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政府相关部门27位主要领导组成,又从相关部门抽调10余名精兵强将组成了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工作机构。根据工作进展需要,2007年经市委常委会研究,物流办从临时机构变成了市商贸物流建设管理办公室这一常设机构。

  出于职业敏感,市货运公司总经理张春德多年前就关注物流业,曾专门写信给市政府建议发展物流业。我市提出实施“商贸物流活市”战略、建东北物流城后,他格外兴奋。他说:“没想到铁岭发展物流一出手竟是这么大的手笔,有想法就有希望!”

  2007年8月14日,时任省长张文岳来铁岭调研,他在东北物流城施工现场说:“东北物流城南邻沈阳,北接黑吉两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发展物流产业前景广阔。”

  张文岳在多种场合讲到,辽宁功能比较齐全的物流企业很少,铁岭的物流城填补了辽宁的空白。

  走近“华南城神话”

  在一个荒芜的小山岗,一个国际工业原料城横空出世,在短短一年多时间蜚声海外,名动珠三角,成为珠三角工业原料供应链和风向标的中国物流领军企业——这就是深圳罗湖区龙岗镇的华南城

  眼下,“华南城”这3个字从越来越多的铁岭人口中溜出,但华南城究竟啥样?很多人并不晓得。

  记者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华南城”3个字, 30多万条相关信息映入眼帘。华南城全称为“深圳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由佳宁娜集团、民生集团、建业五金塑胶厂有限公司、力嘉国际集团、京晖国际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老板分别为马介璋、郑松兴、孙启烈、马伟武和梁满林。这5位股东均为实业家,像马介璋创办的达成集团1991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年营业额超过10亿港币;郑松兴创办的民生集团是香港首家上市珍珠企业,也是美国上市公司,他还在东南亚、香港、深圳及上海等地拥有市场和物业等。

深圳现代物流的发展再一次让世界关注深圳,而华南城则是深圳乃至中国的“物流航母”。

华南城位于深圳市罗湖区龙岗镇平湖物流基地园区,规划占地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总投资逾50亿元人民币,是集交易、展示、电子商务、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以及金融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超大规模工业原材料专业交易中心,也是集采购、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商贸物流城。

  华南城董事长郑松兴用一连串数字描绘了这个“物流王国”的规模:占地相当于270个足球场,展示交易位1.2万个,总投资26亿元,下设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电子、印刷纸品包装、五金化工塑料五大原材料交易中心,高档酒店、办公区、保税仓储区、生活服务区和停车区等一应俱全,其规模和配套设施全球一流。

  市领导去华南城洽谈,记者有幸随访。在华南城里走一圈儿,确实感到了震撼:整个城一眼望不到边,座座色彩明快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一条百米多宽的大道从中穿过,平时难得一见的超大型车辆往来穿梭,城里的两个大酒店都是地地道道的四星级,高档住宅楼林立……

  华南城在深圳一朝破茧而出即吸引了世界目光。首期100栋交易中心3200个展位被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商家抢占了逾七成,杜邦、海德堡、三菱等巨头纷纷落户,广东印刷行业协会、香港电子行业协会、韩国贸易协会等商会竞相入驻。

  权威人士指出,华南城的建立,促进了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巩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企业可以在华南城获得价廉质优的原材料,及时掌握行业信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积极实施市场转型。另外,华南城还吸引跨国公司的采购中心落户,创造10万人以上的就业机会,形成2000亿元的年交易额,直接或间接增加5-10亿元的政府税收。

  建立一个220万平方米的国际工业原料城无疑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构想,中国没有,亚洲没有,世界也罕见。华南城的投资者们当初是怎么想的,记者暂时无从考证,但华南城董事长郑松兴的话倒是让我们品味出了些许端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气是其一,在吃之前,弄明白有无毒素和营养,这便是一种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智慧是其二。”

  华南城的奇迹,在于敢为天下先,在于深度的市场思考,在于不断地创新,在于对时代新经济的前瞻和觉悟。

  郑松兴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在5年内,把华南城打造成工业原料的‘华尔街’。”

  深圳,乃至全国的业界都在惊诧华南城的成功和辉煌,探究华南城,解读华南城,甚至想克隆华南城,业界的相关专家和企业都在各个层面去思索、分析和总结“华南城现象”、“华南城模式”、“华南城神话”。

  一时间,华南城成了香饽饽和被猎取的目标,国内诸多大都市纷纷向华南城抛来“绣球”,考察、洽谈往来不断,这也成了铁岭招商华南城的最大困难所在。

  东北城花落铁岭的初缘

  受我市“商贸物流活市”战略影响和新城区规划的吸引,“物流航母”华南城挥师北上,投资50亿元在东北腹地核心区铁岭倾力打造超大型物流中心——铁岭东北物流城,愿把华南城的奇迹“复制”到“较大城市”

  南有华南城,北有东北城。

  那么,东北城项目究竟是如何花落铁岭的呢?

  记者节选了市物流办的一份备忘录:

  2006年8月,市长张竞强率队赴香港招商,与华南城董事局副主席梁满林老友重逢。

  2006年10月4日,张竞强带队赴深圳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参观考察,想邀请他们来铁岭投资一个仿效华南城的物流城项目。

  2006年10月14日-15日,深圳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董事长郑松兴、董事局副主席梁满林等来铁参观考察。

  2006年11月4日-6日,郑松兴、梁满林等再次来铁岭商谈有关事宜。

  2006年11月11日-17日,市委书记李文科率队赴深圳华南城等地考察。

  2006年11月25日-26日,郑松兴等来铁岭考察。

  2006年12月29日,市政府与华南城签订《铁岭新城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合同》。

  2007年2月10日-13日,郑松兴、梁满林一行来铁岭考察。

  2007年2月13日,市政府与华南城签订《铁岭新城商贸居住区建设项目合同》、《东北国际物流城项目合同书》。

  投资者在投资前一般都要经历犹豫不决的过程,特别是对这个投资数十亿的大项目,何况有很多地区都在“惦记”着华南城,所以他们自然慎之又慎。

  但是,短短几个月,铁岭和华南城双方高层高密度互访、洽谈、签约,记者节选了几个镜头式的场景。

  在一次见面中,市长张竞强递给郑松兴一份凡河新城的规划效果图画册。“我们铁岭实施商贸物流活市战略,这是我们已经规划好的凡河新城,按照我们的设计,将来的‘东北城’就建在新城区外围,紧邻沈阳,我不多说,你回去看看,咱们再谈。”张竞强市长说。

  不善言谈的郑松兴先是粗略地翻了翻,眼光突然一亮,不时地定格在精美的图页上。也许是因为商人的精明吧,他没有继续看下去,合上了画册,说:“好,我回去看看。”

  第二天,市领导接到了郑松兴的电话,他说,“我想去铁岭看看。”这是接触很久,这位谨慎的商人第一次主动打电话给铁岭,第一次说要来铁岭看看,而且还特意邀请了赫赫有名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深圳市委原书记厉有为同行。

  在龙山宾馆精美的新城区规划沙盘处,郑松兴、梁满林等华南城高层人士及厉有为久久驻足,听了新城区的规划介绍,数次插话询问相关情况:水城里的水如何保证?水库在什么位置?这地方的交通情况怎么样……张竞强市长亲自解答。那一次,梁满林还带着华南城高管驱车去往榛子岭水库看水,回来又顶着寒风去新城区考察,归来时已是黄昏。

  一次次考察洽谈,华南城的高管们心里有了谱儿:北方水城,这座建在湿地上的城市,除了自然水域,新城内还人工开凿了天水河和如意湖。蜿蜒4.6公里的天水河,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的典型范例。凡河、如意湖、天水河、莲花湖相连,形成一个相通的大水系,水域面积总计6平方公里,占新城面积的两成左右,在北方甚至全国城市中都名列前茅。这使铁岭新城成为以水为主题的国际化景观城市,“两条碧水穿城过,十里湖山尽入城”的山水景观特色也将成为新城的一大特点。见多识广的华南城高管们不得不伸出了大拇指,投以赞许的目光。

  厉有为说:“铁岭建设沈铁工业走廊、新城区、物流城的思路和气魄,让我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深圳的发展氛围。”

  2006年11月9日,正当铁岭和华南城接触开始频繁之际,正在温州洽谈职业学校项目的副市长周轶赢接到华南城内部一位工作人员打来的紧急电话:可能由于外地的介入,刚刚召开的华南城董事局会上正式宣布与铁岭的合作告一段落。

  周轶赢马上打电话向张竞强汇报。张竞强立即致电梁满林询问此事,得到了证实。张竞强的一番态度坚决而又极具真诚的“攻心”后,使得梁满林郑重致电华南城董事局:“不去铁岭投资我就撤股”。

  接下来,李文科、张竞强和六七位市领导带领市直相关部门和铁岭县主要领导齐赴华南城做工作。华南城一位工作人员形容当时的场面时说:“有大兵压境之势。”

  李文科、张竞强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一致态度:我们要排除万难使华南城项目落户铁岭!在谈判原则上,抓大放小,对于细枝末节问题边出现边解决,争取时间。责成宋彦麟和周轶赢就物流城、浅水湾1号、凡河整治和市行政中心建设4个具体合作项目同华南城展开谈判。

  从2006年11月12日到12月29日签订《铁岭新城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合同》期间,宋彦麟、周轶赢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每周都赴华南城谈判。

  谈判中,郑松兴、梁满林这两位见多识广的华南城老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利益,甚至雇用了律师把关,双方展开了谈判“拉锯战”。

  谈判很是艰难,而从口头真正落到笔头上更是难上加难。身在铁岭的张竞强不时地打电话询问进展情况。12月27日,在双方谈判进入胶着阶段时,他亲自来到华南城坐镇,并说:“合同什么时候签下来,我们什么时候回铁岭。”29日上午,张竞强、宋彦麟、周轶赢及铁岭县、市直相关部分领导利用一上午时间把合同文本起草完毕。下午,双方签订了《铁岭新城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合同》。那天正好赶上郑松兴董事长的生日。

签订框架合同,只是意味着“定了亲”,但是还没有正式“登记结婚”,仍然存在着变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广西、南昌、沈阳等地仍然向华南城抛来“橄榄枝”,令铁岭压力重重。但铁岭人的信念非常坚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目标非常明确:一切围绕华南城项目开展工作。

商贸物流建设回眸(二)

  真诚感动华南城

  在众多大城市纷纷向华南城抛出“橄榄枝”的情况下,我市对华南城展开艰难招商,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优惠不足感情补,使得东北物流城最终落户铁岭,这是我市软环境建设最成功的范例,也是“铁岭精神”的又一次展现。

  如果说铁岭大手笔建设新城区、打造北方魅力水城在硬环境上吸引了华南城的话,那么铁岭人真诚的服务在软环境上彻底感动了他们。

  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辛颖曾担任过市推进商贸物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对参与华南城招商的那段日子记忆犹新:“我经常陪市领导去华南城,在同华南城接触过程中,一有风吹草动,市领导就马上飞赴深圳沟通感情制定政策。因为很多地区也在争华南城,令他们举棋不定。如果当时我们稍有一丝纰漏,这个项目恐怕就泡汤了。真像李文科书记讲的那样: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优惠不足感情补。”

  只要需要,市委书记李文科、市长张竞强不管多忙都亲自到华南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卫亮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是在同华南城高层洽谈中度过。郭治鑫副市长更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分管招商引资工作的副市长周轶赢感慨地对记者说:“我们洽谈引进这么多项目,从来没有像华南城项目这样让我们煞费苦心,特别是每次有风吹草动,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个项目真正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好事多磨!”

  每次接待华南城客商时,市物流办都做到精心设计,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接待办、市驻深圳办事处、龙山宾馆、市财政培训中心等都进行周密安排,实行倒计时,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人,甚至做出工作流程图。市物流办副主任罗金富说:“我们把华南城每次来铁岭考察都当作第一次,每次都对考察路线进行认真‘验道’,把时间精确到分。” 特别是安排太阳神婚纱摄影公司的摄影师全程为前来考察的华南城客商照相,刚刚考察完每名客人都能拿到制作精美的个人相册,令他们惊叹不已。李文科对郑松兴董事长说:“这也是我们‘铁岭速度’的体现。”郑松兴连连点头说:“的确,真了不起。”

  郑松兴、梁满林等人先后50余次近200 人次来铁岭考察、参观、洽谈、工作,对市物流办在住宿房间、活动日程、饭菜口味、水果品种选择及房间鲜花摆放等方面的安排都非常满意,他们说:我们一到铁岭就有到家的感觉。

  一次,梁满林来铁岭考察正好赶上生日,得到这一信息后,市里当晚安排他与我市民间艺术团联欢,现场气氛热烈,看着地产二人转和所有在场人员充满友情的笑脸,特别是当工作人员将生日大蛋糕推进会场时,梁满林感动了,连连说:“这是我一生中一次十分难忘更难得的生日!”

  通过接触,铁岭人把热情和真诚带给了华南城。华南城工作人员总是在第一时间内给铁岭提供重要信息,使铁岭及时掌握了华南城高层的动向,在项目推进上占据了主动。

  一个个精美的接待手册、一次次感人的接待细节、一轮轮讨价还价又融洽的谈判,创造了铁岭高层招商的奇迹。

  2007年的2月13日,一个必将载入铁岭乃至辽宁对外开放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在龙山宾馆举行的东北物流城签字仪式上,张竞强和深圳华南城董事长郑松兴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香港华南城集团终于下决心将5平方公里的东北物流城项目和2平方公里的高档住宅区项目落户铁岭,两个项目投资50亿至80亿元。

  对项目的签约,双方都认为得来不易。李文科、张竞强在讲话时语调都比平时高了好几度。郑松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颇多:“通过多次到铁岭考察,充分感受到铁岭发展的浓重氛围。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大手笔大气魄求发展,给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商机。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铁岭听到的是一个声音,这是我们感到来铁岭投资心里最踏实的地方。因为我们不可能什么事都找市委书记、市长啊。”梁满林在签约仪式上将自己杯里的酒一饮而尽,高兴地说:“这杯酒我们都期待好多天了。我的年龄也不小了,东北物流城可能是我的一个‘收官’项目。我们要把深圳华南城的奇迹复制到铁岭,甚至要超过华南城!”

  签约完毕,华南城客商争相同宋彦麟、辛颖等铁岭人合影留念。梁满林的秘书马明明说:“虽然我们认识时间不长,但是打交道的次数太多了,处出了感情,一下子成了老朋友”。

  2007年3月16日至18日,华南城一行18人,分3个批次来铁岭对接,至此,东北城建设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尽管铁岭人知道要在自己家门口建这么一个大的物流项目,可是外界对此仍然知之甚少。

  2007年5月30日,市政府和华南城联合在深圳举行了铁岭2007(深圳)投资说明会。会上,梁满林把自己当成铁岭人,动情地推介了铁岭。

  通过推介说明,客商们对铁岭表现出浓厚兴趣。豪亚(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培森说:“华南城大老板去铁岭投资而且帮助铁岭招商,想必铁岭是个好地方,应该到铁岭走一走看一看。”

  华南城里的一些商户得知铁岭要建东北城时,借各县区领导参观华南城之机,围住他们了解铁岭有关情况,互相交换了名片。

  2007年7月17日,深圳首届国际物博会新闻发布会上,又一次成功推介了铁岭的东北城和新城区。赵本山、宋祖英应邀出席新闻发布会,赵本山被授予“铁岭东北物流城形象大使”,他现场发表了诙谐幽默的感人致辞。整个物博会期间,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和客商,对铁岭新城区和东北城很感兴趣,许多客商提出来铁投资的意愿。中央和各省市媒体70多家、200多名记者报道热议物博会,盛赞本山为家乡招商助力。

  第二天,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东北物流城落户铁岭的消息。有网友浏览相关新闻后发表评论:“较大城市”的发展如此大气魄,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城市”。

  铁岭、东北城成了深圳物博会上非常抢眼的字眼。一时间,全国乃至全世界物流界把目光锁定在这个“较大的城市”。

  从那时起,东北物流城的各项准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拆迁,原本就是个难题,特别是经历了棚户区改造、新城区的拆迁后,一些拆迁户的期望值较高。而东北物流城拆、动迁共涉及铁岭县凡河站村、红光村和阮家村332户农户、21户企业、144户种植大棚、6个养殖场、2个苗圃,地下还需要动迁两条近4公里的光缆线,动迁情况十分复杂。市物流办、国土资源、规划、建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办、商业、财政、水利和铁岭县政府、凡河镇等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拆迁“大合唱”,一切都为东北城的开工建设开绿灯,仅用45天就完成了拆迁任务,而且在整个动迁工程中没出现一起因动迁价格不合理而攀比或上访的问题,做到了和谐拆迁。

  宋彦麟在中央党校的繁忙学习中,每天都要听取征地拆迁进展情况汇报,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利用临时回铁岭工作、休息时机,先后数次到现场了解情况。在征地拆迁进行到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又在凡河镇亲自主持召开了现场办公会,把工作重点由签约向拆迁转移,由农户向企业转移。

  副市长孙德兰亲自主持召开动迁光缆线的协调会,并同涉及的市传输局和沈阳缆线公司主要领导多次协商,征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光缆线及时得到了动迁,而且节省了大量资金。

  铁岭县副县长、凡河镇党委书记赵柏成说:“这次拆迁的一个特殊性就是涉及很多招商引资企业,我们不能交了新朋友忘了老朋友,特别是不能伤害已经为铁岭做出贡献的企业家朋友。”

  那次拆迁,由于制定了合理的动迁奖励政策,使得拆迁资金节省了1亿多元。

  此后,在102线国道铁岭县凡河站地段,悄然出现了“粤”字头车牌的大型施工车辆。来自深圳的忠志公司进入施工现场开始全面施工,在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0.5公里的施工现场,共投入40台挖掘机,120台大型翻斗车,15台推土机,8台大型碾压机,近400名施工人员,场面壮观。全部工程挖方300万立方米,回填260万立方米。工程量中约100万方是石方,施工人员采用了深度爆破,有时一天使用炸药量就达50吨。

  “爆破作业‘十一’期间一定不能停”。在施工进行到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张竞强在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亲自给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谷凤杰打电话。人歇马不歇,日完成挖掘与回填土石方10万立方米左右,“十一”长假刚过没多长时间,两座山已夷为平地。

  现在,东北物流城一期建筑工程正在紧张进行。3月19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物流办常务副主任曾科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停地打喷嚏,因为他头天晚上在工地处理事务冻了一夜。

  张竞强在今年的人代会期间评价:东北物流城的建设者发扬了“愚公移山”精神。

  李文科在日前召开的东北物流城建设情况汇报会上指出,东北城的落户是我市软环境建设最成功的范例,是“铁岭精神”的又一次展现。

  东北城展望

  一座引领现代物流业新趋势的超大型国际物流中心正在“较大城市”、北方魅力水城——铁岭横空出世,这必将坚定我市发展商贸物流业的信心,为实现“商贸物流活市”,为铁岭实现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宋彦麟说:“现代物流领军航母式企业华南城集团的强势进驻,必将使铁岭这座北方魅力水城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中国的物流中心南有深圳华南城,北有铁岭东北城,南北呼应,必将对东北地区、华南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和加速作用。一座引领现代物流业新趋势的超大型国际物流中心,正在‘较大城市’、北方魅力水城——铁岭悄然兴起、横空出世。”

  “把铁岭作为华南城进军东北亚的桥头堡”,郑松兴说。他描述着东北城的未来:东北城地处沈铁工业走廊核心地带,位于铁岭新城区,东起102国道,西至京哈铁路防护林,南起凡河绿化带,北至嘉陵江路,距离沈阳市中心仅35公里,距沈北新区仅15公里。规划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750万平方米,整个项目在5年建成。一期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店铺数量接近1万个,将涵盖几十种商品,十几万个品种,经营的店铺总数量不少于5万个,将成为东北地区纺织服装、皮具皮革、五金化工、塑胶、电子、印刷纸包装、工业原材料辅料和制造业的原材料集散中心。届时,东北城将容纳就业人员15万人,纳税每年将不低于10亿元。

  华南城集团将秉承深圳华南城的经营理念,对东北城实行“筑巢引凤、放水养鱼、商家为先、一赢俱赢”的经营模式,把政府支持投资物流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全部转让给经营业户,同时还有其它优惠政策,让所有商户在短时间内得到丰厚回报。

  在经营范围上,东北城和华南城将有所不同,充分体现铁岭特点。华南城所处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数十万计的工厂,是世界性的加工制造基地,根据当地特点,华南城专门经销工业原材料。东北与广东的差异很大,将来的东北城在有一部分经营工业原材料,进行服装、皮革、陶瓷、家具等商品批发的同时,要把东北当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通过东北城的大物流输送到外地去经营。同时东北城中,物流的范围不仅仅是工业产品、民用产品,还包括艺术产品,要建设铁岭文化博览中心,这是华南城没有的,也是全国物流园内没有的。东北城中的艺术一条街,集中打造铁岭的物流特色,把书画、剪纸、根雕等艺术产品全都集中起来,让铁岭的艺术文化形成优势产业。这将为挖掘铁岭文化的软实力,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梁满林说,东北城要建文化博览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铁岭是生产快乐的地方,我们要在东北城里建一个比深圳大芬村档次更高的画展中心,中间步行街里面还有雕塑,让人一进入就感觉到艺术。

  同东北城一起运作的还有“浅水湾1号”工程。该工程位于新城区中心位置,南临如意湖,西依天水河,北望凤冠山,工程占地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将建成家家临水、户户朝阳、现代智能、生态和谐的高档住宅区。

  5平方公里的物流城,就等于在原来30平方公里新城区的基础上,增加了5平方公里的城区,而且这5平方公里物流城就是一座现代城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物流城建设工程确保一期工程100万平方米竣工并投入运营。

  曾跑过货运的2路客车车主吴丽红路过东北城所在地时说:“将来我不搞客运了,就在这里弄个摊位搞物流配货,保准儿赚钱。”

  建东北城,对市政协委员、铁岭石美石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石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他说:“别的好处不说,单就我们的流通型企业来讲,会节省大量成本。”

  我市著名指画家杨一墨对东北城画展中心流露出兴趣,正考虑将他的“怡墨斋”南移。

  3月13日,参加铁岭2008(沈阳)投资说明会的香港欧雅佳日用品公司董事长吕蓓看了东北城的沙盘后说,铁岭新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哈大经济发展轴线上,占据了黑、吉两省通往其它省域的核心必经地,享有天然的发展机遇。东北城坐落于此,占尽商机。

  现在,很多铁岭人都记住了一句广告词:铁岭物流、流遍全球。

  李文科指出,东北城的落户,对铁岭来说是个巨大鼓舞,对铁岭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个巨大的拉动。可以说,这是铁岭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又一部力作,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开放立市”战略以来,在招商引资工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一项重大成果,也是我们思想解放、思维创新的又一硕果,更是铁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

  为扶持这个项目,2月15日,李文科在东北物流城建设情况汇报会上强调指出:“凡是涉及物流城的各项工作,在不违反国家大政方针、国家法律的情况下,各部门要一切开‘绿灯’。物流办要拿着市委市政府的‘尚方宝剑’要求各个部门一律放行,建立‘绿色通道’一切服从于物流城的建设,一切服务于物流城的建设,把为东北物流城服务的软环境做到极致。”

  4月15日,市委党校副教授张宪尧在为进修一班学员讲课时说,商贸物流活市,从一个陌生的概念、一个崭新理念,到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振兴的主旋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

  多次参观东北物流城规划展的市人大代表、市国税稽查局局长朱大庆评价说:“铁岭发展商贸物流特别是建东北城,现在来看,我们从有了谱儿到有了底儿。”

  东北城落户到铁岭,为铁岭的物流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县(市)区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园区。银州区的铁岭果蔬批发市场,开原市的五金城,西丰的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纷纷上马。

  2007年,我市物流基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大商集团落户我市;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的西丰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8亿元的开原五金城纷纷投入使用;我市第一家高度超过百米的建筑——金山国际商贸大厦年底将建成投入使用。

  特别是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开业以来,土特产品经营业户不断入驻,现有稳定经营业户307户。2007年9月初以来,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及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大量客商纷纷前来洽谈生意,交易中心运营态势良好。

  此外,我市新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店360个、新合作连锁店156个,初步形成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商品市场繁荣活跃,兴隆大家庭等商贸流通企业购销两旺。2007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30亿元,增长16.6%,增幅列全省第3位。

  记者在市人事局和市人才中心了解到,时常有一些人咨询准备考取物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在东北物流城施工现场,当感情之潮在心中激荡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商贸物流活市”战略实施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铁岭发生了这么大的喜人变化,我们还应该继续建设好东北城,搞好招商,以铁岭精神和铁岭速度创造更加辉煌和美好的未来。

以工业化为切入点 开放创新成就铁岭发展成功转型

辽宁日报2007-10-23

近三年,铁岭市经济指标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的不断增多,反映出铁岭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兴产业、工业园区和工业走廊的基本架构日臻完善。铁岭在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了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发展路径,逐渐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后发地区实施赶超型战略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

  把创新思维作为经济发展的头道工序

  铁岭这三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实际上是思想不断解放、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2004年初,市委书记李文科在第一次施政演说中鲜明强调:作为欠发达地区,铁岭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必须突破思维瓶颈,开启创新闸门,必须把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作为加快发展的头道工序。他激励干部群众说,模仿只能追随,创新才能超越。2004年以来,全市围绕思维创新就连续开展了四次全市性的思想大解放活动。

  第一次是围绕“五大战略”学习营口和辽阳的经验,通过专家讲座和实地调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二次是在制订“十一五”规划的前期到山东临沂考察,开展了“学临沂、找差距、明方向、促发展”大讨论,推动了建设“新铁岭、大铁岭”目标的确立和实践;第三次是围绕“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这一主题,组织各县(市)区及市直部门领导到山东聊城、日照、临沂进行考察调研,强化了“无中生有”、“善于横比”等理念,有力地保证了“十一五”规划的高起点大手笔开局。

  今年以来,全市围绕铁岭发展如何对接“五点一线”开放开发战略这一主题,深入开展了以“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发展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

  “思想解放活动一年搞一次,一次比一次深化,震动了全市上上下下,对铁岭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铁岭市委一位机关干部对记者说,铁岭市委书记李文科要求全市党员干部树立开放意识、改革意识、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意识、经营城市意识、名牌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效益意识、法制意识、人才意识,做到从迎来送往中、从交杯换盏中、从麻将桌上、从文山会海、从揣摩领导好恶中解脱出来,为全市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树立了一个崭新坐标。各级领导班子对所辖区域的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思想观念协调一致,党政一心谋发展、干实事,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干事业的劲头高涨。

  以开放创新为引擎

  后发地区由于受路径依赖的影响难以实现更大发展,而开放创新是解决路径依赖的有效手段。路径依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封闭经济造成的封闭意识,故步自封、小富即安,从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和发展惯性,造成落后的恶性循环。

  “铁岭近三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施‘开放立市’战略,尤其是坚持‘市外就是外’的方针。”据介绍,全市坚持对外开放,比如以合作基础较好的韩、日为引进外资的主要对象;又扩大“对内开放”,一方面利用“南资北上”的机遇积极吸引长三角、珠三角、闽南等地区民营企业以及港、台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平等周边城市的资金和技术大打“东北牌”。

  通过开放创新打破路径依赖,铁岭实现了开放的领域由过去的以工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并举转变;开放的形式由一般利用外资向合作研究、资本运作和购并重组转变;开放的对象由以国外与省外资金为主向市外和区外的更广阔空间转变。

  三年来,铁岭市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1925个,总投资额343.4亿元,仅2006年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726个,到位资金159亿元,比上年增长53%。辽宁协鑫风力发电等一批大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由深圳华南城集团投资50亿元的铁岭东北物流城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开放创新不仅引来了资金和项目,更重要的是引起了思维观念的变化。

  以工业化为切入点

  铁岭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铁岭弱就弱在工业上。而“二元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腿长、工业经济腿短是后发地区的普遍特点。因此,加快发展工业,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是铁岭和其他后发地区努力发展的方向。

  为此,铁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从工业抓起,从项目抓起,提出“资源+环境+项目=铁岭的未来=铁岭的生产力”,提出“软环境建设不能有硬伤,硬环境建设不能有软肋”,“治理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理念。

  为做大地区工业经济总量,调优全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铁岭全力推进沈铁工业走廊建设。围绕“一体两翼”建立了17个工业园区,按照“服务高地、成本洼地、发展宝地”的目标加强载体建设,走“走廊抓园区、园区聚项目、项目带产业、产业兴城市”的发展路子。在连续三年开展“项目年”活动中,引进了一批大项目。

  2006年,进入工业园区项目228个,总投资146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49个,新增税收4亿多元,解决就业3万多人。一个“工业集中、产业积聚、土地集约、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新型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同时,沈铁工业走廊建设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提升为我省发展区域经济的重大战略之一。

  以城镇化为驱动力

  随着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从农业转向非农业,资源从广大分散的农村地区向城镇优势空间集聚,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必然是城镇化进程的发展。铁岭的经济发展也呈现这样一种趋势。铁岭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城镇化既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用市委书记李文科的话说:“城市既出生产力,也出凝聚力,更出向心力”,把城市建设好了“可以吸引人气、理顺人气、激活人气”。全市上下进一步树立起新的城市经营观、建设观,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观。

  实践的成果也使铁岭的各级领导取得了深刻共识:用计划经济的观点看城建,看到的是投入,是缺钱;用市场经济的观点看城建,看到的是回报;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看城建,一切有利于进入市场经营的要素都可以通过经营增值。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推动下,铁岭开辟了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凡河新城区建设,同时在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的基础上,老城区改造和县域、小城镇建设都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

  铁岭发展模式的启示

  辽宁大学林木西教授认为,铁岭的实践为后发地区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铁岭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质量的明显提高充分显示了铁岭发展模式的优越性。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铁岭能够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了一条比较灵活且具有实效的发展路径,创造了新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又较好地把握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同时紧密结合了铁岭本地的实际情况。另外,通过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不断进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了政府体制、机制和职能的转变,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铁岭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为辽西北后发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铁岭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铁岭经验表明,发展县域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咬定工业不放松,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园区承载为主。这种独特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为其他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孟炜中认为,铁岭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主要是利用开放立市战略积极促进外向型农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启动科技创新工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普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铁岭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创造出了一种新模式。

  专家认为,铁岭的成功经验还在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准确定位。在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过程中,只有明晰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减少因盲目发展、产业雷同、定位冲突所造成的资源损耗,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这个角度说,铁岭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我省其他后发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经济梯度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渠道。

  铁岭的发展模式也为全省经济未来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新借鉴。振兴东北不仅是振兴工业,而且要带动以农业为主的后发地区的发展,而铁岭由“二元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恰好能说明这一点。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