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他山之石 > 2007年
2007年

他山之石 2007年1-2期

发布时间:2008-04-02  |  浏览:
今年中国经济的新信号
       
      日前,在北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从这些部署中,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新信号、经济的新走向。
                                    突出“三个协调”强调“好”在“快”前
  在中国经济将实现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之际,处理好增长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与过去“又快又好”提法有所不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针对今年经济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必须稳定、完善、落实政策,做到“三个协调”: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被放在突出位置
  在“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被放在今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按照部署,国家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积极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为重点,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扩大消费增添经济发展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按照部署今年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随着这些措施的到位,消费由此可望在2007年迎来一个新的扩张。
                                     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强化政府责任
  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天蓝、水清,更好的生活环境,是每个人的愿望。今年,国家将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把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作为基本手段,把加强依法治理作为重要保证,把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变成现实。
                                     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力度
  今年国家在继续发挥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将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
  与此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大城市出现了房价高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问题。今年国家将采取措施抓紧治理,并加快对发展城市群的研究和规划,引导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力促社会和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今年国家将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政策,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强税收征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
  在就业、教育、卫生事业等方面,今年国家作出了新年的部署。国家将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尽快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新华网》
  南通:从“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的新跨越
  南通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实施“猛攻有效投入,江海联动开发,全面接轨上海”战略,通过大项目带动,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实现从“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的新跨越。
  近年来,南通市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重点打造对外交通,特别是过江通道建设,沿海高速建成通车,苏通大桥进展顺利,宁启铁路正式运营,区位优势进一步突现,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沿江一批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相继建成,使南通港全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海港开发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洋口港10平方公里围堰吹填已经完工,总投资7亿元,近13公里长跨海陆岛通道、1.3平方公里人工岛等基础设施工程均已开工建设。以“四横五纵一环”为骨架的公路网、“一横两纵五条支线”为格局的铁路网和南通港“一港十区”布局框架初步形成。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重大项目纷纷落户,产业升级成效显著。以“七区四园”为主体的沿江沿海产业带空间布局构架初步形成,船舶修造、精细化工、新能源及电子信息等一批各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产业集聚和块状经济正在加速形成。重大项目、沿江开发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保障了投资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和对经济跨越发展的推动力。
  南通市还从滨江临海独特区位优势出发,高点定位江海开发,构筑跨越增长的优势平台。市政府出台了江海岸线统一管理的意见,完成了沿江地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南通港总体规划及十大港区规划、岸线港口开发利用规划等,合理引导江海岸线的开发利用。通过整治研究,建立了GIS江海岸线信息管理查询系统,实现了岸线资源的可视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为岸线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以龙头项目的落户推动岸线资源整合,带动沿江沿海开发及产业经济带的形成,先后引进了新加坡吉宝造船、中远川崎扩建工程等项目,实施了南通港区改扩建工程,盘活了近2100米的宝贵长江岸线资源,有效缓解了南通港公用码头能力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岸线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强度。
  2007年,南通市将着力引导项目集聚、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沿江临港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链,加速形成上海经济圈北翼的基础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全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船舶修造基地、建设国内重要的精细化工和新兴石化、光电产业基地,加速建设长三角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形成“一特多强”的临港支柱产业格局,力促江海开发新突破。
《中国经济导报》
有文化,才有真实力
——苏北五市靠文化带动经济增速
  近日,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数字显示:2006年,江苏苏北五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包揽前五名。财政收入的领跑是经济增速领跑的最好证明,在产业转移等有利因素的带动下,苏北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南北差距 观念使然
  六年前,造成南北差距的最大原因在于观念。同样在农闲时分,农民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二三产业转移成了苏南人致富的“法宝”。而在苏北一些地区、麻将摊、打牌桌随处可见。同样是路,人们说:“苏南人用规章管路,苏北人靠人情管路。”同样的乡镇、苏南靠市场发展经济,苏北靠关系等待“财政拨款”。
  文化再造 全面倾斜
  看到了南北差距的症结,江苏的领导认识到,要改变人的观念,对苏北地区特有的楚汉文化、淮扬文化进行扬弃,唤醒苏北人曾经的霸气和对“又好又快发展”的追求才是最好的出路。
  于是,江苏在全省提出了“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三创”精神的大讨论。苏北人开始抛弃小富即安的观念,积极南下取经。一时间,苏北各地出现了一批求知、求新、求富的典型。宿迁市提出了“四个不限”,即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坚持放宽领域、拆除门槛,实现民营经济无障碍发展。在争议中宿迁经济增速名列全省前茅。
  在“文化再造”的基础上,近几年来,江苏对于苏北的发展几乎“倾注全力”。2003年,新一届江苏省委高度重视苏北发展。2005年,江苏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的意见》和《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对振兴苏北作出了战略部署。
  谋事在人 以人为本
  “苏北要振兴,谋事、成事都在‘人’。我们所说的‘人’,不仅在于我们的精神和斗志,还在于我们的用人上。”江苏一位省领导这样说。
  宿迁市在实现民营经济无障碍发展的同时,该市的一些领导受到了人们的非议。面对争议,江苏省委领导力排众议,大胆鼓励创新和冒尖人才,该市一位主要领导几个月前被提拔为省级领导。盐城市的一位主要领导,在全市鼓励提倡“铁军精神”,提出“把盐城市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的工商业和红色湿地旅游城市”。这个具有大胆革新的人同样被提拔重用。
  随着一批苏北干部的提拔,江苏的南北干部交流加速。2006年以来,结合13个省辖市市级党委换届,江苏省先后从苏南地区和省级机关选拔了25人到苏中、苏北地区任职,省级机关部门有9人被选拔到苏北任职。目前,苏中、苏北地区省辖市党政班子中来自苏南和省级机关的有37人,这样的南北干部交流力度在江苏前所未有。
  由镇江市润州区调任淮安市委常委、涟水市委书记的李卫平对“谋事在人”,他感受颇深:“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苏南建设中好的经验带过来,把丰富的人脉资源带过来,避免苏南发展中曾走过的弯路,实现苏南苏北的共同发展。”
《光明日报》
岭南古城 青春焕发 迈向和谐
文化建设是灵魂
  在广东省东莞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莞城区一直是东莞文化建设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在接下来的5年中,莞城将发挥三个优势,即文化优势、教育优势、商业优势,突出三个重点,即旧城改造、社会治安、社区管理,将加强三个环节,即党的建设和和谐社区建设、园区工作、总部经济的发展。”这是莞城新的工作重心。由此可见,文化始终是莞城发展的题中之义。莞城已将“大力实施文化推动战略,以文化发展提升莞城竞争力”确定为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莞城将继续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莞城的重要支柱产业,以文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文化周末”建设文化品牌
  《文化周末》是2005年12月31日创办的东莞本土报纸,在此之前,由“文化周末”晚会发展延伸而成的“文化周末”系列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文化周末”是一项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并得到政府和各级文化部门大力支持,带着浓厚公益色彩的文化活动。目前,已开始走市场化的运营道路,目的是使“文化周末”产业更健康、蓬勃地发展。“文化周末”已顺利开展了“读书节”和“八个一”工程文化,即一台晚会、一份报纸、一个讲坛、一份杂志、一百辆大篷车、一个俱乐部、一个少儿合唱团、一个培训基地,在提高群众的欣赏水平和艺术水平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今,“文化周末”依然是莞城文化建设的重头戏,莞城将通过“文化周末”使莞城文化走向学术化、品牌化,从而推动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社区文化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因此,莞城把发展社区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罗沙社区共有居民3446户,区内的文明户率已达90%,罗沙社区和步步高小区还被评为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社区和全国绿色小区。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综合素质,罗沙社区对辖区内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又能够抓好子女教育,特别是其子女品学兼优的,同时能协助社区搞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文明家庭进行表彰,以扩大影响,树立学习的榜样。
  保证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莞城区在保证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方向做了大量工作,还特别成立了莞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分队。
  莞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分队自成立以来,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执法工作机制,每周一至周四定期到辖区文化市场进行巡查,重点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的巡查,严查色情淫秽、政治性非法出版物。针对文化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实际,通过集中组织学习、派发宣传单张、印发法律法规条文、加强日常巡查和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切实增强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维护文化市场的正常秩序。
  广场文化倡导全民参与
  夜幕降临,莞城东门广场欢声一片,笑语融融。踏着轻快的音乐节拍,来上一段展现活力的健身舞蹈;穿上舒适的运动装,与亲朋好友打一场没有胜负的羽毛球赛;套上笨重旱冰鞋,在教练的引导下展示一下高超的“越障”技巧。东门广场成了东莞人的休闲胜地。
  在莞城的其他一些广场上,也随处可见如同东门广场一样景象。提升市民文化欣赏能力,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内涵一直是莞城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事情。近年来,莞城依靠特殊的历史文化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广场,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品位高雅的广场文化活动,通过“文化周末”“和阳夜韵”“凤凰之约”等系列群众文化品牌,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将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民间传统文化等各类文化活动引入到各社区、各广场,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使广场文化成为综合性、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平台。 《中国县域经济报》
             北办信息
温家宝总理提出
抓好金融改革六项工作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几年来的金融工作,分析当前金融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继续深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改革,努力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关键是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转变经营机制,深化分支机构和基层改革。稳步有序地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实行整体改制,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首先推进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对政策性业务要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不失时机地推进其他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同时,加强和改进监管,防范风险隐患。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加大透明度。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四)全面发挥金融的服务和调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金融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社会事业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五)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着力优化金融业开放结构,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六)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强化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
国务院强调清欠工程款工作重心转到预防新欠
  国务院1月25日召开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批示。温家宝在批示中强调,做好清欠工作关键靠法制。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讲话中指出,清欠防欠关系市场秩序规范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要认真总结2004年以来清欠工作经验,再接再厉、善始善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抓紧解决遗留问题,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投资建设市场健康发展。当前,要抓紧解决新竣工项目未按合同支付工程款问题,认真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和监管工作,全面完成剩余历史拖欠的清理任务,切实做好清欠收尾工作,向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曾培炎强调,清欠防欠是一项长期任务。从今年开始,工作重心要由清理旧欠向预防新欠转变,由集中清理向日常监管转变,逐步走上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解决工程款纠纷的正常轨道。要进一步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法律保障、经济制衡、信用约束、政府监管的综合防范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拖欠问题。一是加强决策、立项、规划、审贷、开工等环节的制度建设,防止资金未落实的项目开工建设,从源头上预防拖欠。二是健全项目实施机制,深化政府投资建设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工程概算、工程承包资质、工程合同管理,防范拖欠产生的风险。三是严格竣工验收制度,健全结算支付制度,完善质量保证金制度,确保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按合同及时支付。四是构建信用体系,加快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健全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市场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五是坚持地方政府责任制度,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健全拖欠的通报、公布制度,在全社会形成清欠防欠的良好环境。六是突出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规体系,严格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从根本上治理拖欠行为。
农业部提出实施发展现代农业的“十大行动”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1月25日表示,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将实施发展现代农业的“十大行动”: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十一五”期末,力争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粮食单产每年提高1%。2007年力争使粮食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粮食总产不低于2006年。
  健康养殖业推进行动。加强畜牧水产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优良品种。加快畜牧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
  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促进行动。加快建设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带,着力提高棉花、油料、糖料市场竞争力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要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着力强化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源头洁净化、生产经营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化。
  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与新型农民培训推进行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民转移培训。到“十一五”期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重点区域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培训农民1亿人次。
  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提升行动。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发展。“十一五”期末,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农户数量力争达到30%,农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
  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十一五”期末,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35%,在500个县(场)建设10000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以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80%以上。
  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加强行动。“十一五”期末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左右。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部级定点市场建设,全国80%以上的县级区域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要继续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要切实按照“省部共建、主抓靠县、行动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格局,加大帮扶力度,促进100个示范村实现阶段性目标。
                                                                      深办信息
   深圳市社保中心积极落实民生净福利指标                                         
  在深圳市最近推出的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中,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等3项指标涉及社保工作。对此,市社保中心高度重视,立即研究部署,采取多项措施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力争工伤保险在2006年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消灭死角,实现彻底全覆盖。尽快出台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办法,奖优罚劣,加强工伤预防和工伤宣传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安全生产权益。二是努力扩大劳务工医疗保险参保率,将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实行捆绑征收,使得医疗保险也达到全覆盖。三是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契机,巩固推进养老保险参保的稳步增长,将扩面的重点放在港台企业、民营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认真总结和研究新年的养老保险条例及其实施规定出台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和参保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新条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密切注意和配合国家关于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制度的新动向,提早研究我市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四是尽快出台少儿住院保险制度,做好推行少儿住院保险征收的筹备工作,将少儿住院保险作为推进民生净福利的新亮点。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