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农业生产技术问答 > 食用菌
食用菌

黑木耳种植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15-05-20  |  浏览:
.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
黑木耳是一种胶质菌,属于真菌门,它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无色透明,是由许多具横隔和分枝的管状菌丝组成,它生长在朽木或其他基质里面,是黑木耳的营养器官。子实体侧生在木材或培养料的表面,是它的繁殖器官,也是人们的食用部分。子实体初生时像一小环,在不断的生长发育中,舒展成波浪状的个体,腹下凹而光滑,有脉织,背面凸起,边缘稍上卷,整个外形颇似人耳,故此得名。
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扭结成子实体。子实体新鲜时,是胶质状,半透明,深褐色,有弹性。干燥后收缩成角质,腹面平滑漆黑色,硬而疏,背面暗淡色,有短绒毛,吸水后仍可恢复原状。子实体在成熟期产生担孢子(种子)。担孢子无色透明,腊肠形或肾状,光滑,在耳片的腹面,成熟干燥后,通过气流到处传播,繁殖它的后代。
黑木耳是一种腐生真菌,它没有叶绿素,自己不会制造食物,它要依靠其他生物体里的有机物质作为它的养料。同时它靠腐生生活,一定要在死了的生物体上才能生长发育。它的菌丝对生物体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能力很强,能使生物体最后粉碎。
黑木耳的担孢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萌发成菌丝,或形成分生孢子,由分生孢子萌发再生成菌丝。由于菌丝不断地生长,逐渐又产生分枝,并且在分枝中生成横隔,发育成每横隔内只有一个核的管状绒毛菌丝,即单核菌丝。这种由单孢子萌发生成的菌丝,有正负不同性别的区分,把这种菌丝称为初生菌丝或一次菌丝。再通过两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顶端细胞接触相互融合后,形成一个双核细胞,双核细胞通过锁状联合发育成双核菌丝。此时,菌丝不断的生长发育,并且生出大量的分枝向生物的深部蔓延,吸收大量的营养和水分,为进一步发育成子实体做好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就在生物体表面产生子实体原基。
2.黑木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黑木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主要是营养、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和酸碱度。这里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水分和光照。
(1)营养: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黑木耳的菌丝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本身不断分泌出多种酵素(酶),因而对木柴或培养料有很强的分解能力,菌丝蔓延到哪里,它就分解到哪里,通过分解来摄取所需养分,供给子实体的需要。我们选用木柴栽培木耳,特别是选用向阳山坡的青岗树栽培木耳,可以不考虑养分问题,因为树木中的养分一般都较充足,完全可以满足木耳生长的需要。如果选用锯末或其他代用料栽培时,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营养分一次添加和二次补充,简称“先添后补”。
(2)温度: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它的菌丝体在15-36℃之间均能生长发育,但以22-32℃之间为最适宜。在14℃以下和38℃以上受到抑制,但在木柴中的黑木耳菌丝对于短期的高温和低温都有相当大的抵抗力。黑木耳的子实体在15-32℃之间都可以形成和生长,但以22-28℃之间生长的木耳片大、肉厚、质量好。28℃以上生长的木耳肉稍薄、色淡黄、质量差。15-22℃之间生长的木耳虽然肉厚、色黑、质量好,但生长期缓慢,影响产量。培养菌丝需要温度高,子实体生长需要温度低一点,简称“先高后低”。
(3)水分: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但两者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在同样的适宜温度下,菌丝体在低湿情况下发展定植较快,子实体在高湿情况下发展迅速。因此在点种时,要求耳棒的含水量为60-70%,代用料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5%,这样有利于菌丝的发展定植。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虽然需要较高的水分,但要干湿结合,还要根据温度高低情况,适当给以喷雾,温度适宜时,栽培场空气的相对湿度可达到85-95%,这样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比较迅速。温度较低时,不能过多的给予水分,否则会造成烂耳。培养菌丝阶段要干燥;子实体生长要湿润。即“先干后湿”。
(4)光照:黑木耳系营腐生生活,光照对菌丝体本来没有多大关系,在光线微弱的阴暗环境中菌丝和子实体都能生长。但是,光线对黑木耳子实体原基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耳芽在一定的直射阳光下才能展出茁壮的耳片。根据经验耳场有一定的直射光时,所长出的木耳既厚硕又黝黑,而明暗无直射光的耳场,长出的木耳、肉薄、色淡、缺乏弹性,有不健壮之感。
黑木耳虽然对直射光的忍受能力较强,但必须给以适当的湿度,不然会使耳片萎缩、干燥,停止生产,影响产量。因此,在生产管理中,最好给耳场创造一种“花花阳光”,促使子实体的迅速发育成长。在黑暗的情况下,菌丝可以形成子实体原基,但不开张。当有一定的散射光时,才开张,形成子实体。即“先暗后明”。
(5)氧气: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吸氧呼碳(二氧化碳)活动。因此要经常保护耳场(室内)的空气流通,以保证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对氧气的需要。防止郁闷环境,避免烂耳和杂菌的蔓延。菌丝生长,需氧少,子实体生长需大量氧气,即“先弱后强”。
(6)酸碱度(PH值):黑木耳适宜在微酸性的环境中生活,以PH值5.5-6.5为最好。用耳棒栽培木耳一般很少考虑这一因素,因为耳棒经过架晒发酵,它本身已经形成了微酸性环境。但在菌种分离和菌种培养及代料栽培中,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必须把培养基(料)的出值调整到适宜程度。代料栽培时,先调到适宜范围偏碱一方,通过自然发酵,即达最适宜程度。总之要求“先碱后酸”。
3.黑木耳菌种生产
在食用菌种的培养上,我们把从黑木耳身上和从耳棒中分离出来的菌丝称“母种”,把母种扩大到锯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产生的菌丝称“原种”,再把原种经过繁殖培养成栽培种用于生产。
生产种(栽培种)培养基,用于点种木耳。
配方甲:枝条(青岗树枝条)70斤,锯末18斤,麸皮10斤,蔗糖1斤,石膏1斤,水适量。
配方乙:棉皮10斤,木屑70斤,麸皮18斤,蔗糖1斤,石膏1斤,水适量。
配制方法:除枝条种先将枝条用70%的糖水浸泡12小时后捞出木屑麸皮,倒在一块搅匀,再把余下的30%蔗糖和石膏用水化开洒在上面,一面加水一面搅拌外,余下生产方法与生产母种相同。
4.怎样选用黑木耳菌种
黑木耳菌种的选择注意以下几点:
看外观 看菌瓶标签与黑木耳菌种是否相符,以防错购。培养时间应在两个月以内,从接种日算,菌龄应在30~40天为宜,同时看瓶塞壁有无破裂或棉塞脱落等现象。
看菌丝 菌丝洁白纯度高,绒毛粗壮、短密齐的为优质菌种。如有绿、黄、红、青、灰色菌丝,则为已感染杂菌的菌种,需淘汰。
看耳基 瓶壁与料之间如无淡黑色耳基的为优良菌种,有少量耳基为正常菌种,如果太多,则传代次数过多,接种后虽出耳早且多,但长不大,产量较低。
注意沉淀物 如果瓶壁没有或仅有浅褐色胶质物属合格菌种;如果有黄褐色液体,属老化菌种,不可购买。
看菌块 木屑菌种表面均长有菌丝,已看不到木屑,挖出时以成块而不松散为佳。
注意闻气味 拔去棉塞,闻到菌种清香味,则为合格品;若发出酒酸、霉臭等异味,则是变质菌种,不可用。
注意巧使用 如果菌种培养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菌丝未长满全瓶或菌丝未长入木屑内部的,应继续在适温下培育,然后再用于接种,应存放于清洁、干燥和光线较暗的室内。接种前,严禁拔掉棉塞,对已开瓶接种的菌种不宜过夜,以防杂菌污染。
5.露地袋栽技术
(1)栽培季节。黑木耳子实体最适宜温度为20—26℃。温度低于15℃出耳困难,温度高于27℃耳片薄,色也淡;温度再高,子实体发生自溶,造成失败。所以,地栽黑木耳宜在春、秋季进行。
春季在3月底至4月底培育菌袋,5月初至6月初长耳。秋季在8月份培育菌袋,9月份长耳。 地栽黑木耳先培养菌袋,需要40天左右;出耳期(子实体生长期)需50天左右。所以,各地安排栽培地栽木耳时,要充分考虑两大要素:即菌袋培育时的最适宜温度和长耳时期的最适宜温度。要错开三伏天,躲过高温期,防止高温高湿造成减收、绝收。
(2)配制培养料。袋栽黑木耳的培养料来源广泛,各地都可就地取料选用。目前,常用的培养料配方:
一是木屑培养料:粗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
二是复合培养料:玉米芯40%,木屑30%,碎稻草20%,麦麸8%,糖、石膏各1%。
三是玉米芯培养料:粉碎的玉米芯79%,米糠20%,石膏粉1%。
配制培养料要注意以下关键技术:
一是避免杂菌污染。事先要精心选料,确认原料无霉变再用,并在烈日下暴晒3—5天,灭杀原料中杂菌。拌料要选择晴天,阴雨天杂菌活力增强,容易感染。拌料后要抓紧装袋,特别是气温高时更要注意。如拖延时间,培养料会发酵变酸。
二是培养料含水量60%左右。含水量过高过低对黑木耳生长均不利。培养料用力握在手中,手指间有水渗出又不成滴,伸开后料在手中成团,为合适的含水量。
(3)装袋与灭菌。目前,代用料栽培黑木耳的方式有多种,如:瓶装栽培、菌砖栽培、塑料袋栽培等。其中塑料袋栽培的产量高,是广受耳农采用的主要方式。
塑料袋主要有聚乙烯和聚丙烯两种。聚乙烯袋柔软,但不耐高温,只用于常压灭菌;聚丙烯袋柔韧性差,但可耐高温,可用于高压灭菌。聚丙烯袋厚度0.04—0.05毫米,聚乙烯袋厚度0.06—O.065毫米为好。塑料袋大小以18厘米×30厘米为宜。 装料时,要往意松紧适当。太松菌袋易变形,保水性也差;太紧透气性差,菌丝伸延困难。
袋装好后,要轻拿轻放。地上先铺上塑料布,把料袋轻放在塑料布上,防止砂粒及有楞角之物刺破料袋,引进杂菌。装袋要及时灭菌。料袋灭菌的好坏是黑木耳生产全过程的重要一环。
目前,常用常压蒸汽灭菌,也有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料袋装入常压灭菌锅后,用旺火猛烧,一直持续10个小时灭菌才能有效。在整个10小时灭菌过程中,锅内温度必须达到100℃。灭菌前,锅内要加足水,锅要盖严实。灭菌过程中锅内水量不足时,要及时加足,严防烧干锅;锅盖下漏气,底火燃烧部位不均都可产生灭菌死角。要随时排除。
(4)接种。经过灭菌的袋料,料温降到30℃以下时,移到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开始接种。接种前,操作人员将手用来苏儿水洗净后,从接种箱套袖处伸入箱内,再用酒精棉球将箱壁擦一遍。接种工具要在酒精灯上反复灼浇,达到无菌状态。
如在接种室接种,接种室要严格消毒灭菌,每立方米空间用5克高锰酸钾、10毫升甲醛熏蒸灭菌2小时。接种工具有多种。一般采用不锈钢及竹质的长柄两头勺。每瓶二级种可接17—20袋。
(5)培养室发菌管理。接菌后的料袋,称为菌袋。这时,菌袋要移入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培养室采用空屋、塑料大棚均可。要进行全室彻底消毒。菌袋横卧一层层摆放,也可“井”字形重叠摆放。在气候较低时节接种的,可将菌袋堆放,盖上草帘,增温,加速菌丝定植。菌丝定植后,把菌袋分开摆放。
培养室内的四壁要悬挂温度计,发菌期各阶段的适宜温度,通过门窗及通气口的开闭来调节。
接种后15天内,是菌丝萌动阶段。这时室内温度头3天以27℃为宜,使菌丝在适宜温度下加快吸收营养、定植外延,加快占领料体,菌丝发育茁壮。但这时室温不能高于28℃。
一般发菌到10天左右,袋内菌丝生长旺盛。这时,室温要降到25℃(因袋温比室温高2—3℃)。
发菌半月以后,是菌丝分解吸收营养最强时期,菌丝白、粗、健壮,新陈代谢加快,袋内温度继续上升,室温应降至24℃。
发菌30天以后,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菌丝进入生理成熟阶段。这时室温控制在19℃左右。
黑木耳是好气性菌类。新鲜空气是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必备条件。有了新鲜空气才能维持菌丝的正常代谢作用。所以,每天必须通风换气l—2次,每次30分钟,以保证向菌丝供氧。
菌丝培养阶段需要黑暗环境。黑木耳菌丝遇到光的照射易生耳芽,这是菌丝在生理成熟前的“早产”现象,会严重影响日后产量。所以,要求培养室门窗用黑布遮光。但要保持通风。菌丝长满袋时,可进行曝光,以促进耳芽的形成。
在菌袋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杂菌。正常菌块为纯白色,如发现黄、绿、黑等颜色斑块,即为杂菌,应挑出放另室培养。如发现红色链孢菌,要剔除烧掉或深埋。
(6)露地袋栽管理。目前,露地袋栽黑木耳常用塑料大棚或小塑料拱棚。小拱棚资金投入少,管理方便,耳农愿意采用。
在小拱棚未拱架之前,先修建菌袋土床。一般床长10米,宽1米,高0.3米。床上用竹片或无刺节的枝条弯搭小拱形架。棚顶与菌袋距离30厘米左右,与农村培育稻苗小拱棚相似。 床间要留出步行道,以利作业。小拱棚上要用草帘盖。
在未搭拱棚前,将菌袋用消毒的刮脸刀片划穴,穴成“V“字形。在袋侧面均匀地划8—10穴。因刮脸刀片薄而锋利,划口整齐,划后因塑料袋表面的拉力,划口微张,喷水时对耳根有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出耳率。
菌袋划穴后,以10厘米的袋距均匀直立摆在床面上。每平方米床面摆袋22—24个,每公顷摆放135000—150000袋。
划穴后的菌袋在棚内对湿度要求很严,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棚内可放一支湿度计,经常检视。
每天9时和15时进行两次通风,每次30分钟。即把床上盖塑料膜的两边掀起,使空气流通,排除棚内的二氧化碳,以保证有足够的氧气满足子实体的需要。
小拱棚上遮盖的草帘,使棚内光照适合子实体的生长。这种“花拉光”4分阳6分阴,使耳片肥厚、朵大。
在夏季高温期,日照强烈,草帘要盖严实,这样既可减少光照又可降温;秋季日照渐弱,草帘可盖稀疏些,使子实体多得光照和热。
当木耳叶片里面(腹面)略有白色孢子时,边缘稍有内卷,说明木耳已成熟,要及时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使木耳缩水增强拉力,既便于采收又便于耳根的带出。
7.黑木耳促高产雾灌新技术 
(1)雾灌设施 由干、支、毛三级高压聚乙稀塑料管微型雾化喷头及管件组成,干管直径40—50毫米、支管直径25—32毫米、毛管直径10—12毫米。安装时,干管连接水源垂直于支管,支管垂直于每架耳干,毛管(一般长为15米)平行于每架耳干,悬挂在其上部。雾化喷头间距1.5—2米,安装在毛管同一侧面上(对着耳干),喷雾时使耳干受水均匀。
(2)雾灌技术要点 ①雾灌时间。每年春季是培育黑木耳的黄金季节,此时雾灌能够多出1—2潮春耳,其增产量占增产总数的80%以上。初夏如果不出现高温(30℃以上),坚持雾灌降温增湿,还可多采收1—2潮耳。②每次雾灌时间。应大于半小时,小于2小时。雾灌时间的长短与天气干湿、温度高低、耳干含水量等条件密切相关。天气干燥,温度高,耳干含水量低,雾灌时间可适当延长,反之雾灌时间可适当缩短。③雾灌应以间歇供水为宜。耳干前期吸水速度较快,水的利用率高,每次雾灌不得少于0.5小时,两次灌水间隔0.5小时左右;中后期,灌水间隔期可适当拉长(1—1.5小时)。④工厂化育耳的雾灌要求。工厂化育耳,如有控温设施,可一年四季进行,工厂化栽培多采用袋料(袋装木屑、棉籽壳等)育耳。在排袋(码成墙式)出耳期,白天2—3小时雾灌1次,每次0.5小时,室温一般保持在20℃—25℃,空气湿度维持在80%—90%。如出现高温(超过28℃)天气,中午要增加1次雾灌,以利降温、增温,有利于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
8.袋栽黑木耳发生烂棒怎么办
(1)发生烂棒的原因分析
①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菌种不适应环境,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
②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造成养菌期间超温,菌丝体内细胞质营养液流出,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吐黄水现象。出现吐黄水的栽培袋,袋内其他菌丝被粘液包围,生理活动受到限制,菌丝逐渐死亡,高温高湿条件下各种杂菌趁机感染。二是秋栽黑木耳栽培季节安排过迟或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发菌期间气温低于20℃,菌丝生理活性低,发菌缓慢,不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引起杂菌感染,导致菌棒腐烂。
③养菌期间管理不当:发菌前期黑木耳菌棒所处的室温较低,引起个别接种穴菌丝死亡,感染杂菌;发菌后期,气温渐渐升高,加上菌丝体呼吸作用放出热量,当气温超过25℃时,没有及时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发生烧堆闷菌现象;另外发菌期间通风不良,不能有效地排出培养室内的CO和其他有毒气体,使菌丝活动受阻,活力下降,引起杂菌感染。
④耳棚未清理干净或靠近污染源:生产中使用旧耳棚,在采耳过程中培养基、子实体及已受感染的塑料袋及其它污染物未清理干净,耳棚未经过消毒,成了杂菌繁殖的培养基;有的耳棚直接靠近污染源或使用了被污染的水,直接产生杂菌,引起菌棒腐烂,造成经济损失。
⑤出耳期间水分管理不当:在木耳原基形成期,浇水过早,木耳原基未封住划口,水流进或渗入划口内,造成感染。木耳原基分化期,刚形成的子实体原基处于芽孢状态,芽孢因吸水过多而发生细胞破裂,划口处菌丝停止生长而退菌,形成的子实体原基失去菌丝营养供应而停止生长,造成霉菌感染或流耳。
⑥耳棚内通风不良:耳棚选址不当,或棚顶、棚周覆盖物太厚或通风不及时等原因,使耳棚内缺氧,CO和其它有毒气体积聚,木耳菌丝生活力下降,子实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为杂菌繁殖生长提供条件,发生烂耳或流耳现象。
⑦采耳过晚:黑木耳子实体营养丰富且又是胶质状,采收不及时,子实体老化变薄,失去弹性,不但质量差,而且极易产生霉菌,造成流耳、烂耳现象。
(2)应采取的对策
①选好菌种:选择菌龄在35天—45天,发菌良好、菌丝洁白,生长粗壮,抗杂性强、产量高、耳片大、肥厚、颜色深的黑木耳菌种。
②科学安排栽培季节:黑木耳栽培分春栽和秋栽,秋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8月—9月,当气温低于30℃时接种,春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上升到20℃往前推60天—65天接种,不同地区应根据海拔高度不同适当提前或推后。
③适温养菌:黑木耳菌丝在发菌阶段需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发菌温度在5℃—36℃之间,最适温度为24℃—28℃,秋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前期和春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后期,当气温超过25℃时,每天至少应给培养室通风2次—3次,且晴天通风须在早晚进行。另外春栽黑木耳在发菌前期,当气温低于20℃时,应给培养室加温,使培养室温度达到22℃—24℃。
④管理科学:黑木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湿度和通风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木耳原基形成期,保持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并适度通风;在原基分化形成期,珊瑚状耳芽相当幼嫩,保持相对湿度80%—90%,此时如果湿度过大,应立即停止喷水3—5天,耳基稍干后再浇水,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为促进耳片快速生长,要坚持三干七湿的原则,加大通风,干湿分明,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
⑤适时采收:当子实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变薄,耳根收缩、八分成熟时采收。采收时一手握住菌棒,一手捏住耳根,轻轻旋转,不能在菌棒上留有耳蒂,以免引起杂菌感染。
9.黑木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黑木耳绿霉病
症状菌袋、菌种瓶、段木接种孔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菌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料段木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之后,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
防治:①保持耳场、耳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②耳房、耳场必须通风良好,排水便利。③出耳后每天喷1次1%石灰水,有良好的防霉作用。④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尚未深入料内时,用PH10的石灰水擦洗患处,可控制绿霉菌的生长。
(2)烂耳(又名流耳)
症状耳片成熟后,耳片变软,耳片甚至耳根自溶腐烂。
防治:①针对烂耳的原因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光照等。②及时采收,耳片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立即采收。③可用25mg/kg的金霉素或土霉素溶液喷雾,防止流耳。
(3)耳菌块防霉菌
产生原因木耳菌块霉菌污染是导致木耳菌块减产,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青霉、木霉是木耳菌块上最常见的杂菌。
防霉措施:①选用抗霉能力较强的菌株。②选用新鲜原材料越夏。③在培养料中增添抗霉剂,目前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或用石灰清水拌料,后者还能防治培养料偏酸。④用已经满瓶的菌种压块,挖瓶。压块用具和薄膜都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压块后1周时间内,菌丝尚未完全恢复,若有霉菌出现,可用饱和石灰水清液涂抹患处。⑤保护环境清洁出菇期间,在采收第1批木耳后,每3—5天在地面喷1次1%石灰水,或1%—2%煤酚皂溶液,或0.1%多菌灵,可交叉使用,以控制杂菌生长。⑥室内发菌,室外出耳,被认为是木耳菌块栽培的一项有效的防霉措施。⑦加强水分管理,要根据菌块水分散失情况和空气流量。
(4)蓟马
为害状从幼虫开始危害木耳,侵入耳片后吮吸汁液,使耳片萎缩,严重时造成流耳。
防治用500—1000倍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50%可湿性的敌百虫药液、1500倍马拉硫磷喷杀。
(5)伪步行虫
为害状成虫啮食耳片外层,幼虫危害耳片耳根,或钻入接种穴内至食耳芽,被害的耳根不再结耳。入库的干耳回潮后,仍可受到危害。
防治清除栽培场所的枯枝落叶,并喷洒200倍的敌敌畏药液,可杀灭潜伏的害虫。虫害大量发生时,先摘除耳片,再用1000—1500倍的敌敌畏药液喷杀;也可用500—800倍的鱼藤精、500—800倍的除虫菊乳剂、1500倍的马拉硫磷防除,还可用1000—2000倍的50%可湿性敌百虫药液浸段木。在芒种和处暑期间,每次拣耳之后,都可用上述药物喷洒1次。
10.黑木耳采收与加工
(1)适时采收
人工栽培的黑木耳,一年种,三年收,当年初收,次年盛收,第三年罢收。每年接种一批段木,便可连续生产。采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掌握采收的成熟度:耳色转浅,由黑变褐,耳片边缘舒展软垂下来,肉质肥厚,腹面已产生白色孢子粉,此时应立即采收。
②采收季节:采收分春、夏、秋季三个阶段。从清明到小暑前采收的叫春耳,朵大肉厚、色泽灰黑,吸收膨胀率好,质量佳。从小暑到立秋前采收的叫伏耳,此时由于气温高,病虫害也较多,容易造成烂耳,质量差,但产量最高。立秋后采收的叫秋耳,朵形略小,肉质中等,质量优于伏耳而次于春耳。采收春耳和秋耳,要采大留小,采收伏耳要大小一齐采。
③采收时间:无论春、伏、秋耳都要在雨过天晴、耳片稍干后采收。如天气干旱,采收前一天傍晚要均匀地喷水,次日晨待露水干后采收,这样木耳不易破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也必须采收,以免造成流耳。
④采收:采收时用小竹刀或小刀沿着子实体的边缘插入耳根,割下耳片,挖出耳根。要做到勤采、细采,成熟一朵,采收一朵,以免造成流耳而受损失。
(2).及时加工制干
采收后的鲜木耳含水分多,如不及时制干,易造成腐烂变质。制干的方法:一是将采收的木耳薄薄摆摊在晒席里,烈日曝晒1~2天,达到制干程度。二是采收时下雨要及时烘干。利用烤棚或自建简易烤室,将鲜木耳分层放好,烧炭火加温,温度不超过40℃为宜,若温度过高,易烤焦烤熟或自溶腐烂。烘烤时烤筛上下移动,使其受热一致,干燥均匀。但烘烤时勿多翻动,切忌烟熏,以免影响品质。
(3)做好贮藏出售
制干的黑木耳,应剔除碎片、杂物等,按大、中、小和好、中、差分装或混装在木箱、木桶等盛器内,贮藏在干燥通风室内,待食用或上市出售。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