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

蓝莓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5-05-20  |  浏览:
1.蓝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①冷温需要量
高丛蓝莓要达到正常的开花结果一般需要650800小时<7.2℃的低温,不同品种之间冷温需要量不同。花芽比叶芽的泠温需要量少。虽然650小时低温能够完成树体休眠,但只有超过800小时的低温高丛蓝莓生长才会较好。所以800小时是高丛蓝莓最低冷温需要量,而1060小时低温最佳。北高丛蓝莓正常生长结果的冷温需要量为800—1200小时。
②抗寒性及冻害
蓝莓对低温的忍受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进入低温之前的低温驯化程度,虽然蓝莓的抗寒能力较强,但冻害时常发生。冻害的发生与否和程度取决于冬季低温程度及发生时间长短和早晚。高丛蓝莓的枝条硬化的时间较长,一直到1月末才达到最大硬化度,9—10月硬化速度最快,并且9月和10月的低温对高丛蓝莓比1月更容易遭受冻害。除了温度之外,其他因素如水分是引起蓝莓冬季冻害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高丛蓝莓增加芽内自由水分含量,则降低抗寒能力,而减少芽内自由水分则增加抗寒能力。
花芽的抗寒能力是影响蓝莓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花芽的抗寒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光周期、温度、花芽大小、顔色及水分含量。一般花芽饱满,束缚水分含量高则抗寒力强,反之抗寒力差。在田间条件下,如果花芽束缚水含量低,自然缓慢失去芽内自由水分,而产生抽条现象。在北方栽培时冬季积雪可完全将其覆盖,使其安全越冬。当冬季积雪不足时,往往造成雪层外枝条冻害抽条。草莓冻害类型主要有抽条、花芽冻害、枝条枯死、地上部死亡,很少有全株死亡发生,其中最普遍的是抽条,冬季少雪。入冬前枝条发育不充实,秋春少雨干旱均可引起抽条发生。其次是花芽冻害,花芽着生的位置和发育阶段与其抗寒性密切相关。枝条基部着生的花芽抗寒力比顶部的强。基于这一点,在北方寒冷地区栽培蓝莓时应选择花芽形成在枝条基部多的品种,以保障产量。
③霜害
霜害最严重的危害是花芽、花和幼果受害。鉴别霜害最佳时期是盛花期,如果雌蕊和子房低温向个小时后变黑即表明发生了霜害。切开花芽各器官组织在低温后变暗棕色即发生了霜害。花芽霜害不至于造成花芽死亡,但会影响花芽内各器官发育,如雌蕊,可造成坐果不良,果实发育受阻。花芽发育的不同阶段抗霜能力不同。不同品种对霜害抗性不同,主要原因是开花期不一致,开花早的品种最易受霜害。花期霜害的保护措施主要是灌水、防风、提高果园温度等。
④温度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气温达到30℃时,蓝莓℃的光合作用下降,虽然有报道说蓝莓可以忍耐50℃的高温,但是,一般超过30就会产生热害,一般情况下,高丛蓝莓的品质与夏季高温成反比。
早春低温对植物生长不利,长白山区栽培的蓝莓当遭受早春霜害时叶片虽不脱落,但变为不正常的红色,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叶片变红随以后气温升高约需1个月时间才能转绿。
温度对花芽形成和果实发育亦有影响。矮丛蓝莓在25.6℃对形成的花芽数量远远在于在15.6℃条件下形成的花芽数量。因此,生长季节的花芽形成期低温往往造成矮丛蓝莓来年严重减产。高丛蓝莓坐果率在16—27℃时比冷凉气温8—24℃高近1倍。
(2)光照
①光周期
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在12小时以上光照条件下可以促进生长。光照时间从8小时到16小时营养生长增加并在16小时达到最大值。营养生长对光照时间的反应在21℃时最为敏感,而温度低于10℃时不敏感。
光照时间长短和花芽开成密切相关。当植株处于16小时以上光照时,只有营养生长而花芽不能形成。当光照长度缩短时,花芽形成数量增加,8小时光照花芽形成量达最大值。但不同品种对光照反应不同,一些矮丛蓝莓品种在16小时光照时仍能形成花芽。
②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的大小对蓝莓叶片的光合作用有影响。大多数矮丛蓝莓的光饱和点为1000ft—e,当光强<650ft—e时极显著地降低光合速率。在田间条件下,矮丛蓝莓由于树冠交叉,杂草影响光照强度,常处于饱和点以下,从而引起产量降低。
较高的光照强度是花芽大量形成的必要条件。但在育苗中,常适当遮阴以保持空气和土壤湿度。然而,全光照条件生根率提高,并且根系发育好。因此,育苗过程中在保证充足水分和湿度条件下应尽可能增加光照强度。
(3)土壤
相对其他果树,蓝莓对土壤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不适宜的土壤条件常常导致蓝莓栽培的失败。
①土壤类型及其结构
蓝莓栽培最理想的土壤类型是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湿润、有机质含量高的强酸性沙壤土。粘重板结土壤、干旱土壤及有机质含量过低的土壤上栽培蓝莓,如果不进行土壤改良则会造成失败。
蓝莓的根系生长纤细。在粘重土壤上不能穿越土层而生长很慢,从而导致生长不良。有机质含量低且为中性的粘重土壤,由于土壤结构较差,通气不良,排水不良常易导致蓝莓生长不良。在PH值较高的土壤类型上,蓝莓极易发生缺Fe失绿症状。在干旱土壤上则容易发生根系伤害,这主要由于蓝莓根系分布很浅。
蓝莓栽培理想的土壤是有机质含量高(3—15%)的沙土,土壤中的颗粒组成尤其是沙土含量与蓝莓的生长密切相关。沙土含量高,土壤疏松,通气好,极利于根系发育。
②土壤PH值
土壤PH值是影响蓝莓栽培最重要的一个土壤因子。蓝莓生长要求酸性土壤条件,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土壤PH值为4.0—5.5为适宜范围,最适为4.3—4.8。土壤PH值对蓝莓的生长与产量有明显影响。其中PH值过高是限制蓝莓栽培范围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壤PH值过高(>5.5)时,往往诱发草莓缺Fe失绿,而且随PH值上长,缺Fe失绿趋于严重。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当PH值升高时,生长衰弱,产量大幅度下降。而在适宜PH值范围内,蓝莓生长旺盛,产量增加,成熟期一致。土壤PH值较高时,不仅影响Fe的吸收,而且易造成对Ca、Na吸收过量,对蓝莓生长不利。
土壤PH值过低时(<4.0),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供应增加,蓝莓体内重金属元素如Fe、Zn、Cu、Mn、Al吸收过量而中毒,导致生长衰弱甚至死亡。
③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多少与蓝莓的产量并不呈下相关,但保持土壤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是蓝莓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保持土壤中水分和养分,防止流失。
(4)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通气状况好坏主要依赖于土壤水分,结构和组成,粘重土壤上,容易造成积水,土壤通气差,引起蓝莓生长不良。在正常条件下,土壤中CO2含量一般为0.3%,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时,土壤中O2含量可达20%。而通气差的土壤O2含量大幅度下降,CO2含量大幅度上升,不利于蓝莓生长。采用土壤覆盖,掺入有机物可显著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创造蓝莓生长的有利条件。
2.适合丹东地区露地的品种
适合丹东地区露地栽培的品种主要以北高丛和半高丛以及矮丛蓝莓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品种:蓝丰、北陆、美登、埃利奥特、蓝塔、晚蓝、公爵、北卫、北蓝、瑞卡、齐佩瓦、蓝金等。
3.适合丹东地区保护地栽培的品种
适合丹东地区保护地栽培的品种主要有蓝丰、北陆、公爵、早蓝、斯巴坦、布里吉塔等。
4.蓝莓栽培适宜的土壤标准
栽培蓝莓选择土壤类型的标准是:坡度不超过10%,土壤pH4.05.5,最好4.34.8;土壤有机质含量812%至少不低于5%;土壤疏松,排水性能好、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如果当地年降雨量少时,需要有充足的水源。
5.园地准备
园地选择好后,每亩施入草炭土20立方,腐熟的牛粪710方然后深翻30厘米左右,深翻后平整土地、除石块、草根、硬木块等,应设置排水沟,整好地后进行台田,台面高2530cm、宽为1m ; 在台面中间定植一行。蓝莓定植后生长寿命很长,所以定植前的整地工作应认真准备。
6.土壤改良技术
园地选择时并非所选土壤都能适应蓝莓的生长,往往存PH在值过高、过低,土壤偏粘,有机质含量不足等问题。在定植以前应对土壤结构、理化性状等做出综合评价,对不适宜的土壤条件进行改良,以利于蓝莓生长。
1)土壤pH值过高的调节
土壤pH过高是限制蓝莓栽培范围扩大的主要因素。由于pH过高,常造成蓝莓缺铁失绿,生长不良,产量降低甚至植株死亡。这类土壤需要改良。当土壤pH值>5.5时,就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土壤pH值。最常用的方法是土壤施硫磺粉,施入硫磺粉时要在定植前一年结合整地进行。将硫磺粉按所计算施用量均匀撒入地中,深翻后混匀。施硫磺粉要全园施用,不要只施在定植带上。不同的土壤类型施用硫磺粉的用量不同,关于施硫磺粉量使用说明:沃土pH4.5以上每亩降低0.1pH值需硫磺粉2.46公斤。壤土:pH4.5以上每亩降低0.1pH值需施硫磺粉8.2公斤。
例如:沙土pH值为6.5需降至4.5,则6.54.5=20
20×2.46=49.2公斤,即每亩pH值为6.5的土壤降至4.5则需施硫磺粉49.2公斤;而壤土pH值为6.5降至4.520×802=164公斤,每亩pH值为6.5的土壤降至4.5则需硫磺粉164公斤。
土壤覆盖锯末、松树皮、施用酸性肥料,以及施用粗鞣酸等均有降低土壤pH值的作用。
对土壤的pH应每年做一次检测,高于5.5或者低于4时都应及时调整,近年来,丹东的部分温室种植蓝莓的土壤pH值有过低的现象,要注意检测,如过低,可施入石灰调整。
2)改善土壤结构及增加有机质
当土壤有机质含量<5%时及土壤粘重板结时,需要掺入有机物改良。因此最好是掺入有机物质。丹东地区使用的有机物是草炭、松针土或者粉碎的作物秸秆等,掺入土壤后不仅增加土壤有机质,而且还具有降低pH值的作用。此外烂树皮,锯末及有机肥也可作为改善土壤结构掺入物。
土壤中掺入有机物可在定植时结合挖定植穴同时进行,一般按园土:有机物=11比例混匀填入定植穴或者在整地时结合深翻全园施入。土壤掺入有机物可以防止土壤温度剧变,降低pH值,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菌根真菌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土壤掺入有机物在蓝莓栽培中已作为一种常规措施而广泛应用。
7.苗木定植
1)定植时期
春季和秋季定植均可,丹东地区由于需要冬季防寒,所以一般采取春季定植,但在保护地栽培的条件下可以秋季定植。
2)挖定植穴
定植前挖好定植穴。定植穴大小一般0.5×0.5×0.5米;定植穴挖好后,将园土与掺入有机物混匀填回。
(3)株行距
高丛蓝莓行距为0.6米-1.5米×2-2.5米;半高丛蓝莓常用1×2米;矮丛蓝莓采用0.5米-1米×1米。
(4)授粉树配置
高丛蓝莓需要配置授粉树,有些品种自花不实必须配置授粉树。蓝莓配置授粉树后可以提高坐果率,增加单果重,提高产量和品质。矮丛蓝莓品种一般可以单品种建园。授粉树配置方式可采用1:1式或2:1式。1:1式即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每隔1行或2行等量栽植。2:1式即主栽品种每隔2行定植1行授粉树。
(5)定植
定植苗龄最好是育2—3年生大苗,1年生生根苗也可定植,但成活率低,定植后需要精细管理。定植时将苗从营养钵中取出,如果苗木根系已经长满营养钵,最好将根系土壤轻轻打碎后再定植,如果根系没有长满营养钵,最好直接定植,栽植深度以覆盖原来苗木土团3cm为宜。定植完后,埋好土,轻轻踏实。定植后必须要浇透水。
8.土壤管理
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因此要求土壤疏松、多孔、通气良好。土壤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创造根系发育良好的土壤条件。
1)清耕
在沙土上栽培高丛蓝莓常采用清耕法进行土壤管理。清耕可有效控制杂草与树体之间的竞争,促进树体发育,尤其是在幼树期,清耕尤为必要,清耕的深度以510cm为宜。
2)生草法
生草法的土壤管理在蓝莓栽培中也有应用,主要是行间生草,而株间人工控制杂草。生草法管理可获得清耕法一样的产量效果,但是行间所生的草要在开花前及时割倒覆盖在株间,切不可放任不管。
与清耕法相比,生草法具有明显保持土壤湿度的功能,适用于干旱土壤和粘重土壤。采用生草法,杂草每年腐烂积累于地表,形成一层覆盖物。生草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利于果园工作和机械行走。缺点是对控制蓝莓僵果病不利。
3)土壤覆盖
土壤覆盖的主要功能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pH值,控制杂草等。
丹东地区覆盖物应用最多的是松针土或草炭土,土壤覆盖后,蓝莓根系在腐解的覆盖物中发育良好,使根系向广度扩展,扩大养分与水分吸收面,从而促进蓝莓生长和提高产量。腐解的覆盖物可以很快降低土壤pH值。
覆盖在苗木定植后即可进行,将覆盖物均匀覆盖在床面,宽度1m、厚度10cm以下,以后每年再覆盖2.5厘米厚以保持原有厚度。
应用黑塑料膜进行土壤覆盖其效果比单纯覆盖好。应用黑塑料膜覆盖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控制杂草,提高地温。如果覆盖与黑地膜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但覆盖黑塑料膜时应在树盘下留出30厘米左右的空隙,以利于土壤的气体交流,同时避免地温过高对蓝莓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塑料膜覆盖最好是在有滴灌设施的果园应用,尤其适应于幼年果园。
9.水分管理
1)水分管理
适当的土壤水分是蓝莓生长所必需的,水分不足将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发育和产量。从萌芽至落叶,蓝莓所需的水分相当于每周降水量平均为25mm,从坐果到果实采收为40mm
沙土的土壤湿度小,持水低,需配置灌水设施以满足蓝莓水分需要。常用的灌水方式有沟灌、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
2)灌水的时间及判别
灌水必须在植株出现萎蔫以前进行。灌水的确定应视土壤类型而定,沙土持水力低,容易干旱,需经常检查并灌水,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持水力强,灌水可适当减少,但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上,黑色的腐殖土有时看起来似乎是湿润的,但实际上已经干旱,易引起判断失误,需要特别注意。
判断灌水与否可根据田间经验判断进行,用土铲取一定深度土样,然后放入手中进行挤压,如果土壤出水则证明水分合适,如果挤压不出水,则说明已经干旱。取样的土壤中的土球如果挤压容易破碎,说明已经干旱。
3)喷灌
固定或移动的喷灌系统是蓝莓灌水常用的方法。喷灌的优点是可以防止霜害或减轻霜害。在新建果园中,新植苗尚未发育,吸收能力差,最适采用喷灌方法。
4)滴灌和微喷灌
滴灌和微喷灌方法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多。这两种灌水方式投资中等,但供水时间长、水分利用率高。供应的水分直接供给每一树体,水分流失少,蒸发少,供水均匀一致,而且一经开通可在生长季长期供应。它所需的机械动力小,与其他方法相比,滴灌和微喷灌能更好地保持土壤湿度,不致出现干旱或水分供应过量情况。因此,它比其他灌水方法能明显增加产量及单果重。
利用滴灌和微喷灌时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滴头或喷头应在树体两边都有,即:应安装双排滴管,确保整个根系都能获得水分,如果只在一边灌水则会使树冠及根系发育两边不一致,从而影响产量。二是滴管应是在土壤水分适应的条件下,每天向土壤中补充蒸腾和蓝莓吸收的水分,以保持蓝莓根系部位土壤水分的均衡,所以应该在没有雨的天气里,每12天就要滴管1次,小水慢蒸,而不是10天或半个月灌一次,这样达不到滴管的作用,同时在生长季经常会造成蓝莓缺水现象的发生。
10.施肥管理
作为有机生产来说,整个蓝莓生长的过程不允许施入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所以,在蓝莓定植之前必须按要求施足有机物,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每一年中,为补充营养元素,只能施入农家肥、腐熟的豆饼或者花生饼、沼气液等,施肥量可以根据蓝莓的长势和产量灵活掌握,一般来说,施肥量不能低于蓝莓的产量。
11.修剪技术
蓝莓修剪的目的是调节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矛盾,解决通风透光问题。修剪要掌握总的原则是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防止过量结果。蓝莓修剪可以控制产量,但单果重、果实品质增加,成熟期提早,商品价值增加。但修剪时应防止过重修剪,以保证一定的产量。修剪的程度以果实的用途来确定:如果加工用,果实大小均可,修剪宜轻,提高产量;如果是市场鲜销主食,修剪宜重,提高商品价值。
蓝莓修剪的主要方法有短截、回缩、疏枝、摘心、剪梢、平茬、剪花芽、疏花、疏果等,不同的修剪方法其效果不同。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法。应该视树龄、枝条多少、花芽量等而定。在修剪过程中各种方法应配合使用,以便达到最佳的修剪目的。
1)高丛蓝莓修剪
①幼树修剪
幼树定植后第一年、第二年就有花芽,开花结果后会抑制营养生长。幼树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树冠、增加枝条,因此地,幼树期修剪以短截为主。定植后第二年、第三年春,疏除弱小枝条,对应保留的基生枝留40厘米左右短截,培养成主枝。第三年、第四年应以扩大树冠为主,但可适量结果,对50厘米以上的营养枝应适当短截,避免基部光秃,一般第三年株产以应控制在1kg以下,结果枝以壮枝结果为主,主要是摘心和剪梢,对当年的40厘米以上的新梢及时进行修剪,能尽早形成树冠,同时,有利于早期丰产。
②成年树修剪
进入成年以后,内膛易郁蔽,树冠比较高大,此时修剪主要是控制树高,改善光照条件,修剪以疏枝、回缩为主,疏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以及根系产生的分量。
长势较开张树疏枝时去弱留强枝,直立品种去中心干、开天窗,并留中庸枝。大枝结果最佳的结果年龄为56年,超过时要回缩更新。弱小枝可采用抹花芽方法修剪,使其转壮。
成年树花芽量大,常采用剪花芽的方法去掉一部分花芽,一般每个壮枝剪留3个花芽。
2)矮丛蓝莓修剪
矮丛蓝莓修剪的原则是维持壮树、壮枝结果,主要是平茬修剪,从基部将地上部全部剪掉。关键是留桩高度,留桩高对生长结果不得,所以平茬时应紧贴地面进行。平茬修剪后地上部留在果园内,可起到土壤覆盖作用,而且腐烂分解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根系和根状茎生长。平茬修剪的时间为早春萌芽期。
12.果园其他管理
1)越冬保护
尽管蓝莓中的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抗寒力较强,但由于各地不适宜的低温,仍有冻害发生,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冻害是越冬抽条和花式冻害。在特殊的年份可使地上部全部冻死。因此,在丹东地区越冬保护也是蓝莓栽培的必须措施。
埋土防寒:入冬前,将蓝莓沿一个方向压倒并捆绑好,然后直接覆土保护,避免越冬抽条,覆土的厚度在1015厘米即可,注意,覆土后要及时检查露出土的枝条,并重新埋土,埋土前要灌足封冻水,灌水后23天再埋土,以免土壤过湿造成蓝莓枝条发霉。
2)其他防寒方法:
套塑料袋、搭人字架覆塑料等都可起到越冬保护的作用。
3)鸟害
蓝莓成熟时,果实蓝紫色,对一些鸟特别有吸引力,常常招鸟食果,而造成鸟害。据调查,鸟害可造成10%15%的产量损失。比较简易的防治方法是在田间立稻草人,如果栽培面积较小,可将整个果树用尼龙网罩起来。
4)昆虫辅助授粉
蓝莓花器的结构特点使其靠风传播花粉比较困难,授粉主要靠昆虫来完成。为蓝莓授粉的昆虫主要有两种,蜜蜂和熊蜂。有些品种的花冠深,蜜蜂不能采粉,主要依靠熊蜂授粉。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果园人工放蜂,以提高坐果率。
5)果实采收及采后处理、运输
①采收时间
蓝莓果皮完全变为蓝紫色到紫黑色,表面白色粉状物均匀明显,将蓝莓果实横切,种子为褐色,并且种子未与果肉分离,果肉乳白色,果皮边缘无水渍状晕圈,此时为鲜食蓝莓最适采收时间。蓝莓果实的成熟期不一致,要采用分批采收,一般盛果期23天采收一次,初果和末果期46天采收一次,时间持续34周。采摘应在早晨露水干后至中午高温来到以前,或在傍晚气温下降以后时行,阴天可适当延长采收时间,雨、露、雾天、高温或果实表面有水时不宜采收,应急收时可速冻贮藏不可做鲜食。
②采收方法
采摘时应戴手套,要轻拿、轻放,使用专用采收盒,采收盒要浅。选择果面无病斑无泥污的果实采收,病果、畸形果单收单放,将采下的果实装入专用采收盒内。植株下部因雨水飞溅粘有泥污的果实不可用作鲜食,可单独采收将其清洗后用于加工或进行速冻贮藏。
③预冷
采收后4小时之内,将果实置于05℃冷库中,预冷8小时。
④分级
分级包装车间温度控制在10℃左右,按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级过程中淘汰病果、烂果、裂果。
⑤包装
分级后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专用塑料小盒进行分装,每小盒定量125克,分装后将每60小盒放入一大塑料箱内,放入冷库贮藏,运输前再将小盒用1.5公斤纸箱进行分装,纸箱材料按SN/T2205规定执行,包装上的标志按GB7718执行。
⑥贮藏
在具有良好隔热结构的贮藏库内,依靠机械制冷装置来调控并维持库内所需要的贮藏温度。入库前进行库房消毒杀菌并及时通风换气,库房消毒按GB8559规定执行,入库时库房温度应预先降至02℃。按品种分垛、分等级堆码,为便于货垛内空气流畅降温散热,垛位不宜过大,每立方米贮量不应超过200—300公斤。为便于检查、盘点和管理,入满库后应及时填写货位标签和平面货位图。货位堆码按照GB8559规定执行。库温保持在02℃应尽量避免波动,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贮藏期间,应利用夜间或早晚外界气温与库温相近或略低时,适当通风换气,排队乙烯等有害气体。气调贮藏时,氧气浓度在2—5%,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12—20%。库内货间风速为0.2——0.5m/s.如果库房内设置货架,货架的规格可参照GB/T8867中附录A.A1的结构。从采收到运输前最长不超过56天。
⑦运输
远距离运输采用16个包装箱一人包装单位,内放置8个专用冰袋,外用塑料薄膜包扎,最外层用双层地热隔热膜包装。
运输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运输交通工具要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程要求轻装轻缷、快装快运、装载适量、运行平稳、防止损伤,严禁日晒雨淋。水路运输时应防止水油进入舱中,防止虫蛀、鼠咬。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