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农村实用技术 > 果树栽培
果树栽培

采用设施种植有哪些特点?

发布时间:2019-12-31  |  浏览: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改变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并配合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使作物按人们的意愿现实抗逆性增强、改善品质、定期产出的有效方法。采用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有什么不同?设施栽培有哪些特点?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温度条件变化

  塑料薄膜、玻璃或PC板均具有较好保温性能。大棚覆盖薄膜、玻璃或PC板后,大棚内的温度也和露地一样将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外界气温下降而下降,但棚内气温在一昼夜中的变化比外界气温剧烈。在晴天或多云天气,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1~2小时,但比露地要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短。日出后1~2小时气温迅速升高,7时至10时气温回升最快。每日最高温多出现在中午12时至下午13时,比露地最高温出现的时间要早。下午14~15时以后棚温开始下降。

  大棚具有增温效应。一般在寒季大棚内日增温可达3~6℃,阴天或夜间增温也有1~3℃,在光照条件好的地区增温效应更为明显,在高温季节棚内可产生50℃以上的高温。

  大棚昼夜温差比露地更大。棚内昼夜温差的幅度,在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为外界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大棚的昼夜温差多在10℃以上,但很少超过15℃。3~9月昼夜温差可达到或超过20℃。大棚在晴天时温差大于阴天,阴天棚内增温效果不显著,甚至会出现最低气温低于露地。阴天时上午气温上升缓慢,下午降温也慢,日温变化比较平稳。通常情况下,通过保温及通风降温使棚温保持在15~30℃的植株生长适温即可。因此,应根据当地气温变化情况,必要时应进行防寒保温、补充加温或遮阳降温等措施。

  二、光照条件变化

  新建的大棚塑料薄膜透光率可达80%~90%,PC板透光率可达88%~92%,玻璃温室的透光率也在80%~90%,但在使用后由于灰尘污染、吸附水滴、薄膜老化等原因、会使得透光率减少10%~30%,严重污染时,棚内受光量只有7%左右,以致不能发挥大棚的实际功能作用。大棚内的光照条件受季节、天气状况、覆盖方式(包括棚形结构、方位、规模大小等)、材料种类及使用新旧程度情况的不同等,而产生很大差异。大棚越高大,棚内垂直方向的辐射照度差异越大,棚内上层及地面的辐照度相差可达20%~30%。在冬春季节以东西延长的大棚光照条件较好、它比南北延长的大棚光照条件为好,局部光照条件所差无几。但东西延长的大棚南北两侧辐照度可差达10%~20%。

  不同棚型结构对棚内受光的影响很大,双层薄膜覆盖虽然保温性能较好,但受光条件可比单层薄膜盖的棚减少一半左右。此外,连栋大棚比单栋大棚受光条件要差。

  因此,要尽可能地增加大棚透光率,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一是要选择合理的材料建设大棚;二是要根据实际设计好棚形结构、方位和规模;三是要防止灰尘污染和水滴凝聚。

  三、湿度条件变化

  由于大棚的气密性较好,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受到阻碍,棚内空气相对高温,作物叶面蒸腾加强,加上土壤的水分蒸发,如果棚内没有进行通风,水气难以发散出去,因此,棚内相对湿度要比棚外高,形成棚内高湿的环境。而在大棚内,一般在晴天、风天时,相对湿度低,阴、雨(雾)天时相对湿度增高,可达90%以上。在不通风的情况下,棚内白天相对湿度可达60%~80%,夜间经常在90%左右,最高达100%。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结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或其他遮盖材料的内表面或植株上。

  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病菌侵染生产。棚内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依作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白天要求维持在50%~60%,夜间在80%~90%。为了减轻病害的危害,夜间的湿度宜控制在80%左右。棚内相对湿度达到饱和时,通过提高棚温可以降低湿度,如湿度在5^时,每提高It气温,约降低5%的湿度,当温度在10℃时,每提高1℃气温,湿度则降低3%~4%。在不增加棚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时,棚温在15℃时,相对湿度为70%左右;提高到20℃时,相对湿度约为50%。由于棚内空气湿度大,土壤的蒸发量小,因此在冬春季要减少灌水量。但是,大棚内温度升高,或温度过高时需要通风,又会造成湿度下降,加速作物的蒸腾,致使植物体内缺水蒸腾速度下降,或造成生理失调。

  因此,要保持大棚内适宜的相对湿度,需要综合采取通风换气、增温、采用滴喷灌技术以及地膜覆盖栽培等措施进行控制。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