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 中国银行保险报
春光日近,果畦似锦,早春的草莓大棚生机勃勃一派繁忙。每天数十万单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东港草莓,带着独有的馥郁风味,发往全国以及亚洲、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得天独厚的纬度条件和气候土壤环境,成就了口感极佳的东港草莓。在“中国草莓第一县”
辽宁省东港市,草莓种植面积 20.1 万亩,产量 31.6 万吨,产值近百亿元,出口创汇达 3500 万美元。单是东港市椅圈镇,就有超过 80%的村民从事草莓产业相关工作。《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椅圈镇草莓种植有 100 年历史,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有人给咱们的草莓上保险了”
2020 年,种植户刘军投资 80 万元开始种植草莓,但由于经验不足,头一年就遭到重创,“赔了 40 万元,打击太大了”。丹东草莓协会会长、东港市玖玖家庭农场法人徐岗种植草莓 30 多年,他告诉记者,目前丹东的草莓栽培模式多、经验较为成熟,但草莓种植产业本身风险就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为解决这个难题,2021 年,大家财险辽宁分公司在东港首创县级地方财政补贴的特色大棚草莓种植保险。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吴鸿涛告诉记者,特色大棚草莓种植保险由县财政补贴保费的65%,农户每亩只需自付 142.8 元,便可获得每亩 1.2 万元的风险保障。2022 年,草莓种植保险试点项目成功扩面,承保面积 9700.96 亩,同比增长 787%,提供 1.16 亿元风险保障。同时该公司探索草莓农产品原产地溯源,推出草莓质量安全责任险,打造“草莓种植风险+草莓质量安全”双重保障。2023 年以来,已升级为草莓种植保险+草莓大棚保险+草莓价格保险+草莓质量责任保险的草莓全产业链保障。实惠和心安是显而易见的。刘军介绍,“保险公司给我保苗、保果、保价格,现在心里有了底,种植草莓的信心更足了。可以说,是保险公司、银行帮助丹东草莓(产业)发展壮大。”从试点到扩面,草莓保险实现了“三级跳”,为广大草莓种植户保驾护航,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尽了一份责任担当。“保单也能抵押贷款了”一张保单,除了能提供风险保障,还发挥着贷款授信的重要功能。银保联动,让种植户们格外高兴,2024 年,刘军就以保单作为抵押,从辽宁农商银行获得了 160 万元贷款,事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辽宁农商银行丹东支行副行长马骏介绍,该行围绕草莓产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全力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一路风雨,金融赋能,域内银行始终致力精准解决草莓产业发展上的资金难题。丹东银行东港支行副行长孙学峰介绍,2017 年时,东港市玖玖家庭农场的整个园区要进行有机转换,需要大量资金。丹东银行东港支行为其发放了 500 万元保证贷款,解了燃眉之急。2021 年起,该行又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以农业设施产权证抵押方式为企业发放了多笔贷款,扶持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企业最高峰在该行贷款 2000 多万元。几年的合作,银企之间形成了深厚的鱼水情。在丹东银行东港支行的资金支持下,玖玖农场快速稳健发展,现共承包土地占地面积 3150 亩,拥有 169 栋现代化温室大棚,标准化车间 1.2 万平方米,另有包装车间、气调库、化验室、培训基地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草莓种植园之一。
吴鸿涛介绍:“由于草莓大棚资产难以精准估值、缺乏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农户从常规金融渠道融资艰难。大家财险辽宁分公司深化推动银行保险合作,于 2023 年推出了温室大棚‘保险+信贷’保险,截至目前,已为 9 户草莓种植户提供风险保障 1400.4 万元,承保面积 408.1 亩。以大棚保险保单为信用背书,引导银行为其提供专属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为东港草莓产业发展注入足额足量金融血脉。”“相信金融能帮咱们实现转型升级了”草莓产业也要走精细化高品质发展路子。徐岗说,当前国内草莓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丹东草莓行业亟须提质升级,需要金融力量大力支持。丹东金融监管分局副局长郝明东告诉记者,丹东金融监管分局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对以草莓产业为代表的“三农”领域金融服务供给,多次组织赴草莓种植户、合作社,肉牛、肉鸡养殖户,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农户金融需求,搭建农业生产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渠道桥梁,扎实推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2024 年三季度末,辖内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 199.36 亿元,较年初增加 24.37 亿元,增长 13.92%,高于全部各项贷款增速 11.68 个百分点,县域存贷规模及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均保持稳定增长。引导行业强化银保合作,探索实践“农业保险+信贷”模式,让农民贷得到、贷得快、贷得省,多维度保障农民增收致富。未来,丹东金融监管分局将引导辖内机构打造适配度更高的金融产品服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草莓红,民心暖。在金融活水的润泽下,以草莓产业为代表的辽宁特色农业经济必将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