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全国媒体
全国媒体

喜看沃野千重浪 稻花香里说丰年

发布时间:2023-01-04  |  浏览:

2022/08/18  新华网
  
雨后初晴,东港的初秋仍是绿意一片,一切希望都在孕育之中。在黄海北岸广袤的田野上,正值抽穗开花、灌浆结实期的水稻,迎着雨后的轻风泛起层层“波浪”,仿佛正在奏响丰收序曲。
 
  “眼下水稻已开始抽穗了,再过40天左右就能成熟,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啊!”在东港市示范农场种子生产基地,生产科长曹凤有告诉记者,他身后3000多个品种的试验田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东港市示范农场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杂交粳稻大面积制种基地,长期以来承担国家、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以及各大科研院所(校)植保、抗病鉴定等项目与课题,为维护本地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农场现有黄海稻区院士工作站、国家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站、农业农村部沈阳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东港服务站。依托这‘四站’,我们坚持引进合作和自主创新,加强自主研发。”曹凤有介绍说,“2020年以来,农场自主研发累计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5个。其中,2020年通过审定的常规稻东研稻19,由于具有出米率高而稳、高产高效等突出优势,连续两年出现种子供不应求的局面,今年种植面积可达10万亩以上。”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作为我国黄海稻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多年来,东港市围绕更新种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科研开发体系,与十多家科研单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转化科技成果,攻克技术难题,保障粮食安全。目前,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程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8%以上,测土配方施肥率达到95%以上。
 
  在有机越光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这里每亩水田放置一盏白色的生物抓虫诱捕器,每15亩地放置一盏太阳能杀虫灯。“这块地田间杂草不打除草剂,全靠人工拔除。整个生产规程严格按照国家有机生产标准进行,并实行物联网监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曹凤有说。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东港市在全市水稻种植区域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以有机越光基地为示范,引导水稻绿色发展,打造10个千亩核心示范区和万亩辐射带动区,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模式在全市推广。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有品质更要有品牌。东港市更加注重谋划“链”式发展,依托全市43家加工企业,打造出“稻匠”“鸭绿江”等一批优质大米品牌,建立覆盖线上线下的全域销售网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销售专营店,让东港大米香飘全国。
 
  8月15日中午,骤雨初歇。在北井子镇临海村祥和家庭农场的稻田里,农场负责人田世昌随手捞上一网,螃蟹和小龙虾活蹦乱跳,长势喜人。
 
  “小龙虾已经开始捕捞了,河蟹再有20多天也能上市,从目前市场走势看,价格比较理想!”田世昌搞稻蟹混养已有8个年头了,今年他在100亩稻田里投放了蟹苗,还进行了小龙虾混养尝试,“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混养的收益比单纯种植水稻差不多要翻一番,明年我准备再扩大一些规模!”
 
  在种植模式持续求变的同时,东港也在进行文化赋能等方面的尝试。
 
  登上北井子镇徐坨村的“稻画船说”观光塔,放眼望去,不同颜色的水稻经过精细巧妙的排列组合,形成老虎、长城等图案。通过建设田野主题公园和“稻画船说”景区,徐坨村走上了“卖风景”的发展新路,村里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单是门票收入就有20万元左右。(记者 黄宝锋 蔡晓华)
 
 
 
声明:以上作品内容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