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全国媒体
全国媒体

丹东新城迎来开发投资热潮

周雪松

发布时间:2008-07-02  |  浏览:
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6月5日7版
      日前,“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投融资洽谈会”(下称丹洽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吸引了包括复地、中体、万科、龙湖、保利、珠江以及新加坡凯德置地等在内的众多中外实力地产商悉数亮相。当天,丹东市政府与相关房地产开发企业签署了投资总额达数十亿元的投资合作协议。
     丹东成了地产商们钟情的一片投资热土。在此次会议上,除当天签约的地产商外,同时有多家地产商当场表示有意在丹东进行投资。
超大规模招商
60平方公里新城区规划浮出水面
     “丹洽会”引起了众多地产媒体的关注。究其原因,除了国内外众多实力地产商到场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丹东市政府推出的超大规模的进京招商项目——总面积61.8平方公里的丹东新区全面招商。
      “丹东作为一个临海(渤海)临江(鸭绿江)的边境城市,是环东亚经济圈及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丹东作为辽宁实施"五点一线"战略的东起点,具有对外开放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巨大潜力。”丹东市委书记薛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当天,面对众多房地产开发商,薛恒主动伸出了“橄榄枝”。“欢迎各位到丹东去搞房地产,丹东会给你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薛恒说,丹东将利用房地产业拉动城市建设,进而全面推动丹东经济发展。
      丹东是我国较早开放的城市之一。1992年国务院在丹东批准设立了国家级开发区——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又将丹东纳入“五点一线”沿海开发战略中,设立省级开发区——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园区规划97平方公里,隔江与朝鲜相望,沿江、沿海、沿边、沿国际大通道,是丹东未来发展的新城区。
薛恒告诉记者,此次丹东市拿出了占地61.8平方公里的丹东新城区进京全面招商。涉及丹东新城区众多项目,其中包括在沿江沿海地区平整出的大量土地。
      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占地61.8平方公里的丹东新城区建成之后,预计将新增40万人口,届时城区人口数量将达到120万人,规模扩大到153平方公里,一座配套设施完善、人文环境优越、同时既沿海又沿江的崭新新城将从这里崛起。
      据了解,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成立以来,已吸引了20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家中外企业落户,其中不乏一些国内外大企业。丹东市目前已把“中国最美的边境城市”确定为自己的城市名片。“建设中国最美丽的边境城市,不仅仅是向外展示城市形象,更是一切工作的目标。”薛恒表示。
      如今,利用自身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以及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通过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丹东临港产业园区聚集了高科技产业、出口企业、民营企业群,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现代服装纺织、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六大新型产业雏形。
专家:中小城市房地产进入黄金发展期
      洽谈会期间,包括复地、中体、万科、龙湖、保利、珠江以及凯德等在内的众多中外实力地产商均高调亮相。当天,丹东市政府即与京城两家房地产商——北京鹏驰投资有限公司和华瀛置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了总额达数十亿元的投资合作协议。天洋置业及北发投等地产企业则在现场与丹东方面达成了初步投资意向。而在此之前,金地等国内实力地产商已捷足先登,在丹东成功开发了金地广场等项目。
       “我们对某个城市区域进行综合投资,主要是看它的发展潜力。”北京鹏驰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记者注意到,和北京鹏驰一样,与会投资者均对丹东未来的发展空间充满信心,其楼市投资前景更被实力雄厚的投资商、开发商所看好。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近年来,丹东房地产开发每年以100万平方米的速度迅速增长。“丹东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说,从大的背景看,沿海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给丹东开放开发带来了重要历史机遇。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相对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在自然环境、人文等因素方面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中国房地产与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则分析认为,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一定泡沫,相对而言,中小城市亦即二三线城市泡沫较少,市场相对比较稳定,“中小城市房地产业已进入黄金发展期。”顾云昌表示。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