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全国媒体
全国媒体

和谐种业带头人

——记辽宁丹玉种业董事长景希强

发布时间:2008-10-27  |  浏览:
农民日报2007年7月16日5版
      6月中旬,本报记者赴辽宁丹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访了解到,省里一个厅级领导打算请该公司董事长景希强去作副手,公司职工听说后纷纷议论:景董事长不能走啊!他当头是公司的幸事,职工的福气!他永远当我们的头才好呢!为何群众依依难舍?记者从该单位党委书记于深海、总经理曹祖波及一些职工那里得知:景希强在工作上敢闯敢抓,生活上关爱职工,心底里坦荡无私,堪称构建和谐种业的带头人。
  一统经营改制换型
  20世纪80年代初景希强于沈阳农学院毕业分配到丹东农科所(后改为农科院),看到来自广西、浙江、四川、黑龙江的老一代专家,为农业科研奉献了一辈子。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景希强,责任感倍增,决心把事业做好!由于他认真负责、工作出色,1986年担任玉米研究室负责人,1995年担任副院长,1999年担任院长。工作担子重了,责任心更强了。当时的现状:职工一年缺2个月工资,外债欠300多万元,各课题组各自为政,分散经营,互相侵权,重复劳动,各有各的小金库,一直不愿意统起来。对此景希强认为,农科院要发展壮大没有经济实力做后盾不行;要办实体公司,没有统一经营不行。于是,他痛下决心,合拢五指,由统一计划、销售、记账,发展到统一经营。逐步统筹了计划,规范了制种基地,完善了检验、加工设施,建立了2000多平方米的储种库、5500平方米的晾晒场,建立健全了生产、经营、奖励、培训等制度,使原来名存实亡的公司焕发了活力,发展壮大。2001年、2002年,销售种子700万斤,纯利润800多万元,以后几年逐年翻番,现已达到5000万斤的经营水平。
  为了使体制联人心,给职工谋更多福利,进一步鼓励和稳定人才,在2003年初景希强倡导搞起了股份制,注册600万元。起初,大会动员,自愿填报,大多数职工不托底、不积极,运行2年多先后增资扩股到1200万元、1800万元,职工看到股份增值,发展势头好,90%以上的人都纷纷入了股,今年已注册3000万元。股改后,每年可提利润的40%作为研究课题发展基金,奖励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者。过去企业里的事业编制人员得奖金不合法,股改后通过股份分红合法解决了,既保证了科研后劲,又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能挣善花敢说实话
  人称景希强“景大胆”,是省内外出了名的能挣钱,善花钱,敢说实话的企业家。
  2001年春天,农业银行的贷款尚未下拨丹玉种业,但制种基地不能不按时下拨,大家都急得不得了,景希强及时拍板,下达了700万斤的制种计划。到秋天收购种子时没钱,发动职工集资200万元解决。收上来的种子麻袋堆在公司路旁像小山一样,公司职工人见人愁,怕卖不出去。结果一冬春全部倾仓而销,当年利润就达800万元。悬在职工心头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继而,2003年又生产销售了1400万斤,2004年生产销售2300万斤,2005年生产销售3470万斤,2006年生产销售3835万斤。
  记者问询景希强是根据什么预测,有这么大胆量拍板?他向记者谈了四点根据:一是《新品种保护条例》和《种子法》的先后出台,为我们科研型种子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发展机遇。他一语中的地理解———《种子法》的实质是自己的品种,只允许自己卖,不许别人卖。二是国家畜牧业发展速度快,玉米种子需求量日益增大,公司有好种不愁卖。三是全国的大公司尚未形成垄断之势,县市级种子公司纷纷倒闭解体,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四是农民渴求优良新品种增产增收。
  在一次全省会议上,省主管领导提出了“辽宁农业要高秆变矮秆,大粒变小粒,缩减玉米扩大麦、稻、谷”的构想,景希强基于切合实际的审时度势,持异议说:“省领导讲反了,我省玉米不应大减而应大增。”事实得以验证,去年辽宁省已增加到3200万亩玉米面积,比以前扩大了1000多万亩。
  景希强不仅敢挣钱,而且也敢花钱。他花钱都花在职工和科技人员身上,提高他们的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科研人员平均年发奖金20万元左右,多达50万元。去年,他一掷万金,花了300多万元给科研人员买了7台轿车、2台工作车、一台豪华通勤大客车,此事在丹玉种业“感天动地”……
  当官不脱产坚持搞科研
  尽管景希强身为“一司之长”,事务繁忙,但并未因此放弃他的老本行———玉米科研育种。自1995年以来,他就担任辽宁省玉米育种的课题主持人。这个“课题主持人”不像有的知名专家,仅仅是挂个头衔,他是名副其实,身体力行的。
  景希强认为,企业要发展必须靠科技这个核心竞争力,没有一流的科研成果,就没有一流的效益。科研成果,不会一蹴而就的,要靠10年、20年的长期坚持努力。为此,他工作再忙也不误科研课题的研究。时常天一亮就下田收集试验材料。
  前年区试,景希强主持选育的“丹玉88”杂交玉米新品种在324个区进行,地里测产2行区20多斤,取样干燥脱粒测产,小区产量籽粒14.4斤,位居辽宁全省产量之最。去年重复试验,新来的大学毕业生测产为8斤左右,于是将其打入淘汰的行列。景希强发现后,觉得可能计算有出入,让他们重新再复查,结果证明,他们要淘汰的确实是少有的好品种。今年生产300万斤,用户抢购一空,纯利润即达300多万元。
  他参加选育的多抗性玉米杂交种“丹玉13号”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选育的“丹玉14号”、“丹玉20号”玉米杂交种于1988、1998年先后获得丹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他主持育成的玉米自交系“丹3130、341”以及玉米新组合“丹玉30号、40号、46号、47号、57号”等,已在生产中大量应用。
  关爱职工严于律己
  景希强关爱职工、严于律己的作风,在丹玉种业有口皆碑。记者在该公司吃饭时,食堂的工人说:景董尽想着为职工办好事,从不考虑个人事。记者在该公司宾馆住宿时,宾馆的服务人员说:公司给每个职工做了一套西装六件,还组织职工坐飞机,乘豪华车游九寨,玩云南,下海南,像他这样的好领导少啊!
  科研人员李方志和李思烈的女儿大专毕业了,景希强牵挂在心,在院里想方设法安排做技术工作。陈刚研究员与妻子两地分居,女儿大专毕业没工作,景希强也安排他妻子和女儿到公司做技术工作。他为职工解决困难的事不胜枚举。可是,唯独不为自己办事。一次景希强妹妹千里迢迢来找他,想让自己儿子到丹玉种业来工作。景希强明确对她说:安排一个亲戚孩子,就不好坚持原则开展工作了,最后说服了妹妹。
  去年年底,景希强组织技术人员到海南繁育基地授粉,他爱人何晶(玉米所所长、研究员)的右腿旧伤复发,肿胀难忍不能下蹲,为了不误花期,她忍痛授粉又坚持了半个多月,才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她来晚了,做了微创手术,住了两天院景希强就让她出来了。他对何晶说:“你腿受伤手术了不能参与授粉了,我不能再陪你而影响工作。”说完了戴上草帽,穿上胶鞋就下田去了……
  企业一把手亲自批办项目、工程的机会多。印制编织袋的老板来找景希强,送了10万元,他如数退回。工程招标,工头想中标给他送上百万元钱,他婉言拒收。公司招收职工,有的家长给景希强送5万、10万。景希强说:“你送了钱,我交财务部,你的孩子还进不了公司;你若不送钱,你孩子可考虑进来。”他都一一婉言拒收了。
  记者问景希强为什么这样做?他向记者坦言:“企业不能单纯搞商业行为,要发展靠人才,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构建和谐团队;否则没有后劲,没有长远竞争力。”
  20多年来,景希强对丹玉种业倾注了智慧、汗水和感情,丹玉的职工对他满怀深情,寄予厚望,因此他未赴省里高就,依然眷恋在丹玉这块得天独厚的育种宝地……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