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全国媒体
全国媒体

丹东助推临港产业园区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质监工作纪实之六

发布时间:2009-11-09  |  浏览:
中国质量报2009年9月2日1版
     如果说沿海开发是辽宁转身向海,那么,丹东的开发更像是转身向内陆。
在辽宁沿海几个城市中,丹东市最具区位特色:她右望黄海,左依鸭绿江,与朝鲜新义洲隔江相望,是我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也是沿海经济带6个港口城市中唯一拥有边境口岸的城市。然而,丹东的口岸似乎一直都缺点什么,那就是与身后内陆城市的关联性。沿海经济带战略把丹东和沈阳城市圈拴在一起,真正体现了出海效应。
但是,丹东不是简单地把别人送出海,她真正具有扬帆远航能力的还是正在建设中的临港产业园区。丹东市质监局在沿海经济带的角色定位就是成为临港产业园区的助推器。
     “沿海开放开发战略实施后,丹东市质监局党组立即召开了全局大会,并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振兴丹东,质监人怎么办’的大讨论,积极主动地为丹东发展想事、谋事、办实事。在履行服务职能上,主动将企业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做园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说到丹东市质监局如何服务临港产业园区,局长彭兴华的开场白透着质监人身处开发大潮的兴奋。
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沿江、沿海、沿边、沿国际大通道,“四沿”优势让临港产业园颇受高层眷顾,国内外投资人也是频送秋波。
蓄积多年的丹东产业优势终于在产业园得以释放。包括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汽车及零部件、化纤、纺织服装、精细化工、信息产业,以及食品饮料、医药、造纸、石化等,相应的产业园自成格局,绵延十几公里,在辽东绿水青山映衬下,蔚为壮观。
全新的开发形势和高端的发展格局,向丹东质监人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服务产业园区有效性,助推丹东经济在新一轮开放大潮中加快发展,成为他们潜心研究的课题。几年来,丹东质监局从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能,改进监管方式、创造公平环境,减免相关收费、鼓励投资创业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服务园区企业发展的新方式,受到企业和政府的好评。
进入临港产业园区的丹东百特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可实现年产值近30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提起企业的发展,该公司董事长董青云颇为感慨:“我的企业能从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质监局功不可没。每次遇到困难,都能得到彭兴华局长的帮助。她鼓励我大胆扩张,搬到产业园区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她还建议我通过强强联合或与其他企业进行松散式联合,做大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
丹东助推临港产业园区发展
国家仪器仪表检验检测中心的规划建设,是丹东质监局的大手笔工程。仪器仪表是丹东装备制造业基础最为雄厚的产业。改革开放30年,在各地急起直追的形势下,仪器仪表仍是丹东傲视群雄的一大资本。家用煤气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工业用X射线仪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核检测仪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智能化配电监控仪表、激光粒度仪、IC煤气表、电表、水表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名列前茅。
丹东有仪器仪表生产企业160余家,产业集群优势明显。东发集团、东方测控、奥龙射线、华日理学、华通测控、百特科技、思凯电子均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名牌。其中,东方测控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核仪表研发基地;东发集团20多年来一直是国内煤气表生产的龙头老大;奥龙射线是我国射线仪器行业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综合实力最强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与世界无损检测行业领导厂商———美国GE检测科技成功签约。高、精、尖,大规模的产业平台以及一批从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使丹东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学、研生产体系。
今年4月,辽宁省提出把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做成支柱产业,到2015实现1000亿元的产值目标。同月,丹东市政府推出了《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优惠政策》,为行业及企业良性发展铺路。
此时,丹东市质监局也进行着相关思考:在促进仪器仪表产业做强的过程中,质监系统能做些什么?在当时地方政府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情况下,该局从自身优势出发,把重点放在筹划建立国家级仪器仪表检验检测中心上。以局长为组长的调研论证小组深入11家仪器仪表企业进行调研,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充分论证。结果表明:随着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的不断扩大,企业数量将大幅增加,建立仪器仪表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既可减轻企业负担,缩短检验检测周期,又可辐射东北东部的广大城市和朝鲜市场,进而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该局为此率先起草了《关于建立辽宁(丹东)仪器仪表公共检验检测平台的报告》,得到了丹东市领导的好评。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在视察了仪器仪表工业园之后,给予充分肯定。王勇表示,丹东市地处“五点一线”重要位置,建立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对引领全国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