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環保局長許傳林:發揮獨特優勢做好環境文章
发布时间:2010-08-19 | 浏览:
香港商报2010年 6月 28日
丹東——中國最美的邊境城市,是中國萬里長城的東端起點,是萬里海疆的最北端,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邊境特色和民俗風情,更有“遼寧之肺”的美名。在遼寧大力推進低碳經濟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生態遼寧的號角中,丹東如何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呢?日前,丹東市環保局長許傳林局長接受了香港商報、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多家媒體的聯合采訪。
許傳林局長表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丹東的最大優勢。丹東要發揮獨特的山水優勢、環境優勢、生態優勢,集全市之力把丹東建設成國家級園林城市,這也是丹東的環境定位。爲此,丹東市委、市政府堅持全面規劃、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方針,目前全市已有各類自然保護區33個,總面積達376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近25%,覆蓋率居全省之首。目前,丹東的生態市建設規劃已經形成,創建國家園林城方案已經制定。建設生態城市、園林城市、宜居城市,打造宜居城市的規劃方案已經委托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編制完成幷討論通過。
此外,許傳林局長表示,嚴把企業環境准入關也是丹東的環保工作重點。他說,丹東市委、市政府堅持環境優先戰略,以環境容量、資源禀賦、自然條件、區位優勢規劃和擺放項目開發,嚴格新建項目審批,對不符合産業政策的項目、沒有總量指標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對高能耗、重污染的項目限制審批,充分發揮環保把關和結構减排的作用,將有限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用在有利于丹東發展、有利于促進産業結構調整的高、新産業項目上。尤其在新區建設和沿江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高起點開局、高標準建設,絕不在新的一輪開發建設中,讓丹東輸在環境的起跑綫上。
針對丹東特殊的産業結構特點,許傳林局長向記者介紹了他們在環境執法方面采取的一些具體做法。他說,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有幾個“先”“後”的做法:“先死後生”--主要對象是小造紙、小化工以及存在重金屬污染隱患的企業、老城區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企業,要先叫它不行,然後按要求進行達標改造,誰合格誰生産;“先關後進”--主要對象是射綫和儀器儀錶企業,先建園區,確定類型和方向,然後進駐企業;“先建後遷”--丹東化纖、黃海和制釘制針廠等都屬?這種類型,儘管是早年建設、歷史遺留,但爲了長遠發展和生態環境,花再大的本錢,也要遷址新建;“先評後入”--即先規劃環評,後確定入駐企業,環保爲企業服務,我們既要告訴企業各個園區哪類企業能進駐,也要告訴哪類企業不能進駐,避免企業走彎路。
通過對許傳林局長的采訪,我們看到了丹東在推進低碳經濟建設方面所下的功夫和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座國際化、現代化、生態化的北方沿海港口城市正在崛起。(記者王麗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