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强化培训机制推进“创先争优”
发布时间:2010-11-15 | 浏览:
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9月28日
近年来,丹东市工商联把加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作为促进丹东非公经济健康发展、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为“创先争优”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培训载体
近几年,丹东市民营经济呈现不断加快发展态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丹东市加快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数字显示,2009年丹东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75.9%,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增加值5年增 长231.4%,年均递增27.1%。民营经济已从“半壁江山”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导力量。
为了促进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丹东市工商联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创新培训载体,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金融危机来袭之时,丹东市工商联先后十余次邀请北大、清华、中央党校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以《企业发展战略》、《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难点与对策》、《企业管理与沟通》、《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领导能力与发展》等题做专题讲座,帮助企业分析当前形势,讲解相关政策,指导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工作中,丹东市工商联还创造性地创办了企业家论坛,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提供了交流、相互借鉴的平台。
目前,已有三十余名企业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围绕“组织执行力”、“劳资关系”与“市场营销”、“战略与细 节”、“网络销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非公有制党建”和“如何加快丹东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等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此外,丹东市工商联还连续三年主办了劳资论坛,组织企业经营者、劳动者、工会组织和理论工作者共同关注劳资关系问题,研究和交流加强劳资合作的经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双方密切合作。
优化培训模式
为提升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队伍的整体素质,丹东市工商联与丹东市委组织部、统战部以及市社会主义学院携手,在丹东市委党校联合成立了丹东市企业家培训基地,每月邀请成功企业家、经济学专家授课一次,系统讲解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等实用知识。
企业家培训基地的设立,使丹东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培训工作更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基地已成功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达2600多人次。
具体工作中,丹东市工商联还进一步扩大了培训人员范围,使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丹东市工商联将培训范围由过去民营企业家,延伸到全市民营企业家和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邀请高级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深税务师为会员企业的财务人员举办“企业纳税管理策略”和“税务、财务管理新法规”培训班,对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丹东市工商联还通过树立典型,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培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丹东市工商联组织开展了“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爱岗敬业标兵”、“关爱员工先进企业”、“诚信经营星级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支持党建工作最佳业主”等表彰活动,充分调动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的积极性。
此外,丹东市工商联还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安排的推荐工作。把那些政治上有觉悟、经济上有实力、同行中有威信、社会上有知名度并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非公代表人士,推荐到各级人大、政协以及工商联的执、常委、副会长增强非公经济人士政治责任感。并对代表人士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都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参加新农村建设内容进行综合评审,评审结果将作为各级人大换届、政协换届、工商联换届、各类评比和表彰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励以及优秀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表彰活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