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全国媒体
全国媒体

放歌鸭绿江

发布时间:2011-07-13  |  浏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6月7日7版
或许因为出生在大海边,始终对江河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眷恋和天然的亲切感。当鸭绿江携着边疆人民特有的豪情向我走来时,仿佛觉得这是曾魂牵梦萦、多次从我心上流过的一条江。
  养育了中朝两国人民的鸭绿江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在它或浅吟低唱,或汹涌澎湃的交响中,发生在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无疑是它最振聋发聩的慷慨悲歌。
  站在丹东河口断桥,风云际会的历史时刻蒙太奇般奔涌而来。半个多世纪前,人民共和国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千疮百孔的家园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侵略军在鸭绿江对岸燃起了战火,意欲扼杀掉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丹东成了一片火海。刚刚从战火中走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未及洗去征程的泥土,旋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跟随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正是从这里渡江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
  和河口断桥不同,鸭绿江断桥与丹东市区紧密相连,对面就是朝鲜的新义州。这是当年志愿军的又一渡江地。风雨60年,时过境迁。江岸春风拂面,百花绽放,垂柳依依。碧空如洗的蓝天下,飘逸着圣洁的婚纱和拍照的新人。江面水绿如蓝,白鸽翩翩起舞,游船劈波斩浪,洒下一江欢歌笑语。时光似乎流逝了激情燃烧的岁月,炮火连天转换成一派国泰民安。但鸭绿江水不曾忘记,毛岸英、黄继光、罗盛教、邱少云……16.5万志愿军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鸭绿江对岸的土地上,他们的英雄事迹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典藏。鸭绿江断桥不会忘记,那上面清晰的弹痕刻下了惊心动魄的昨天,成为永不风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石。
  抗美援朝纪念馆全景展示了那场惨烈的战争。邓小平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巍峨耸立在纪念馆前,53米的塔高象征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从塔基到纪念馆的5层缓步台阶,意指抗美援朝初期的5次战役;宽10.25米的进馆台阶,告诉我们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整个进馆的台阶由1014块条石建成,寓意志愿军从过江到停战的1014个日日夜夜。这一连串数字博弈的结果是中朝人民把侵略军最终打回了三八线,在板门店乖乖签字停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血与火写下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战胜列强的壮丽诗篇。
  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丹东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身处抗美援朝前哨不仅要承受着敌机的狂轰滥炸,还担负着参军支前,救护伤病员的重任。丹东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他们用自己的模范事迹赢得了“英雄城市”的美誉。战争结束后,他们迅速医治创伤,建设家园。如今这个依江而建的边疆小城,宛如一个身材颀长、舞姿曼妙绰约的丽人,在这个水天相连的大舞台上演绎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鳞次栉比的高楼,物资丰富的市场,笑容可掬的百姓,浪漫的滨江大道,淳朴好客的民风,好似一张张名片传递着小城的内涵。
  雨中的鸭绿江烟波浩渺,中朝友谊大桥和它的姊妹桥——鸭绿江断桥好似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滔滔江水没有因为风雨而停歇脚步,它一如既往地奔流向前注入浩瀚的黄海。因为风雨,江边少了游人,漫漫长堤宽阔恬静。空气中弥漫着江水的气息,雨丝点点扫落在脸上,惬意清凉。脸膛黑红、已在江边工作了几十年的清洁工人,装了一肚子两岸的故事,信手拈来令人唏嘘不已。风雨中走来了一对年轻人,身着婚纱西服,他们要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浪漫的风雨鸭绿江。
  夜幕低垂,璀璨的灯火如珍珠般洒满了鸭绿江畔的夜空。锦江山公园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看好咱们的胜利果,幸福的生活千年万年长……”是啊,和平崛起的中华民族热爱家园,祈福幸福生活千年万年长。
  我渐渐融入了这异乡的歌声中,融入了这难忘的鸭绿江之夜。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