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全国媒体
全国媒体

軍徽閃耀在大東港

发布时间:2011-11-04  |  浏览:
解放軍報2011年9月2日


    邊防官兵在大東港區巡邏。彭兵根攝 
    開欄  為落實中宣部等五部門“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要求,解放軍報、國防部網、中國軍網記者頻道、騰訊網聯合組織的《走基層•中國邊海防巡禮》大型采訪活動,9月1日上午在我國大陸海岸線的最北端——遼寧省丹東市大東港正式啟動。
    我國有著漫長的陸地邊境線和海岸線。近年來,邊海防建設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探索出平戰結合、軍民共建等發展新路,取得了許多新突破、新成就。
    此次大型采訪活動,從我國陸地邊境線零公里處——丹東市大東港起步,由駐各戰區記者分段采訪轄區邊防海島,預計至今年年底前後結束。《走基層•中國邊海防巡禮》專欄每天刊發一篇圖文並茂的現場見聞。《中國國防報》《環球軍事》《解放軍畫報》等將刊發此次活動的部分稿件和照片。國防部網、中國軍網記者頻道、騰訊網同時開設專欄進行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沿著激流奔騰的鴨綠江,抵達黃海岸邊,一座千萬噸級的海港——遼寧省丹東市大東港出現在眼前。
    遼寧省軍區某邊防團一連連長苗海峰向記者介紹,大東港素有中朝貿易的“橋頭堡”之稱,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最北端,東依鴨綠江,南臨黃海,與朝鮮隔海相望,是中國唯一沿江、沿海、沿邊的“三沿”港口。
    巡邏車進入碼頭東岸,一塊刻有“江海分界3”的花崗岩石碑映入眼簾。“這是江海分界線3號坐標點,是鴨綠江與黃海分界的標志物。”兩艘萬噸級貨輪駛進海港,徐徐停靠在11號泊位。看著船上的貨物源源不斷卸下碼頭,上等兵姜澤龍一臉振奮︰去年我第一次在這執勤時,還只有一個碼頭和七八座不大的塔吊,現在好幾個碼頭縱橫相連,光40噸以上的塔吊就有二三十座了。
    “作為我國大陸海岸線北端的不凍良港,大東港未來將建成億噸級大港。”站在10萬噸級泊位旁,大東港集團黨委書記傅育敏介紹說︰大東港始建于1986年,從一個簡陋的江河小港發展成為中型國際海洋商港,現有泊位18個,年吞吐量為4000萬噸,“十二五”期間還將新建泊位60余個。
    大東港的發展既得益于國家的好政策,也有邊防官兵的功勞。傅育敏告訴記者,由于港口瀕臨江海分界線、中朝海上分界線和海上自由航行區,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情況。為防止不法分子和不明國籍的船只偷渡越境,邊防官兵每周都要沿著邊防戰備路進行一次全線巡邏,每天還要分段巡邏,為守護一方平安盡職盡責。
    港口的發展折射祖國的發展,祖國的強盛帶動了邊防部隊的現代化建設。丹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呂鳳揚深有感觸地說︰“近年來,在各級關懷下,官兵住上寬敞明亮的樓房,可以打球、看電視、上局域網,各哨所和點位也有了自來水,安裝了電話。前不久,駐守在大東港附近的某部邊防一連列裝了兩輛新型邊防巡邏車,提高了巡邏執勤的效率。”
    透過車窗回望燈火通明的大東港,記者心生感慨︰正因為有一代代戍邊官兵的奉獻和堅守,大東港——這顆萬里海疆最北端的明珠,才能有燦爛的今天和更加輝煌的明天。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