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看守所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2-02-09 | 浏览:
北京日报2011年10月17日
编者的话 这里有人间悲欢离合,这里有正邪激烈碰撞。这里又是灵魂改造所。时时刻刻,会有一双双善良的眼睛,关注在押人员灵魂的跳动;会有一颗颗热切的心,不让在押人员感到孤单;还会有一盏盏灯,照亮在押人员回家的路……
第111面锦旗
谁能想到,在这一刻,2010年4月22日,当看守所沉重的铁门缓缓打开时,会出现一幕令所有人都落泪的生离死别。
父亲紧紧抱着不满周岁的儿子痛不欲生。
儿子睁大天真的眼睛,看着眼前的陌生人。他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哭。期
父亲这样叫着:“儿子,我是你爸爸,是你爸爸啊!你看看我,看看我!我是你爸爸,爸爸对不起你……”
窗外阴雨连绵,屋内哭声一片。
这个抱着儿子不放,亲了又亲的父亲叫李全,今年38岁,因贩毒被捕。当他被关进看守所时,妻子已怀孕7个月。她受惊吓早产,想不到生下一对双胞胎,都是男孩儿。因为早产,一个孩子不幸夭折。医院千方百计抢救总算保住另一个。李全在里边知道了,半宿半宿哭。当儿子长到11个月时,他被一审判死。他有了心玻神情恍惚,不言不语。清晨4点就爬起来坐着。戴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戴所,看守所所长戴晓军的简称。我这样叫他,民警这样叫他,在押人员也这样叫他。透着熟稔,透着尊重,更透着亲切。
长鼻子长脸儿,大眼睛大个儿,一口丹东话。管傻叫“彪”;管冤大头叫“抓先生”。坦率又幽默。他不太爱笑。但一笑起来,两眼眯成一条缝儿,嘎嘎嘎!像个天真的娃娃。发起脾气吓人,脸拉马长,吼声如雷。他天生就是穿警服的料。警服只要一上身,帅!大檐儿帽再向下一压,威风!
常挂在他嘴边的是“俺家那五百口子……”谁呀?
鸭绿江畔,帽盔山下,丹东看守所占地2.9万平方米,月押量超过500人。“俺家那五百口子谁也不能出事”身为丹东市特等劳模,戴所以所为家,把在押人员当家人。
现在,李全哭着对他说:“戴所,我没有别的想法,就希望在死前看看儿子,哪怕看一眼也好……”
听李全这样说,戴所也有了心玻不管犯了多大罪,他毕竟是孩子的父亲。两个孩子已经没了一个,剩下这一个如果死前不能见一面,这不是人间悲剧吗?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在丹东看守所上演。法律规定在案件没审结时,避免因在押人员会见外人而出现串供翻供。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是不会发生上述问题的。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拼尽全力。拿定主意后,戴所一次又一次联系走访,请求相关单位法外施仁。他的善心最终得到回应,相关单位依据具体情况,同意李全与儿子见一面。
这一天终于盼到了!
副所长王晶带女警官们来到看守所大门口迎接。当她们看到天真活泼不哭不闹的小男孩儿,都欢叫着跑上去,轮流抱起,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戴所特别嘱咐民警魏红召,让他给李全换一套新衣服。他说,父子俩要照相留念,穿着囚衣不好看。
父子相见,生死离别。是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在场人无不失声。时间一延再延,父亲儿子紧紧相连。终于,要分手了。看着儿子被人抱走,李全哭喊着拼命抢上前去。再亲亲,再抱抱,再看一眼。脚下的铁镣哗啦啦,哗啦啦。令人心惊,叫人心碎。
儿子走远了。儿子消失在走廊黑暗的尽头。
李全睁大泪眼,在人群中寻找戴所。他要感谢戴所,他要给戴所跪下。可是,他没有找到戴所。他扑通一下栽倒在地上。
这时候,戴晓军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地,他点燃了一支烟……
自打见了儿子,李全格外安心。玉树发生地震,他捐款500元。还表示,如果到了要走的那一天,就把遗体捐献出来,忏悔罪过,回报看守所。他的家属特别送来一面锦旗:“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这是看守所得到的第111面锦旗。
“得给这些人希望。”戴所事后对我说,“谁都不易!谁没父母儿女?谁没犯错的时候?这些人原来大都是好人,一失足成千古恨。他们犯法,有法律管着。但到我这儿,得让他们吃好住好,别死人,更别跑人。同时还要让他们生活在希望中。人没希望就成了绝望,就会出事。哪怕判了死刑,也要想办法满足他们的愿望,让他们在死前尽量过得快乐。让他们带着感恩去死,而不是带着怨恨离开这个世界。”
有一只小狗叫花花
张梅五十多岁了。身边没亲人。孤零零像一片落叶,飘到哪儿算哪儿。几个月前,因为涉案被关进看守所。副所长王晶发现张梅进来后沉默寡言,半夜常哭。她有心事!
什么心事呢?
王晶把她叫到办公室,扶她坐下,给她倒了杯热水,一双大眼睛暖暖地看着她:“张姐,我知道你有心事。有什么你就说吧,看我能不能帮你?”
这是在哪儿?眼前的亲人是谁?
张梅一下扑在王晶怀里大哭起来。委屈,心酸,懊悔。她的确有心事。但她觉得没人说,说了也没用,没人会帮她。但是,她碰上了“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民警”王晶。
原来,进来之前张梅住在离丹东很远的凤城。她租了一间破房子,租金提前交了。衣服被褥生活用品全都放在那里。现在,她进了看守所,外面没人帮她。她担心租期到了以后,女房东会不会把东西扔出去?再说,自己连个换洗衣服都没带……
王晶听完,连半点儿都没犹豫,说:“张姐,明天咱们就去凤城”
张梅一下子就愣住了!
第二天,2010年3月17日下午两时,警车开出了看守所。王晶和女警官张丽等六人带着张梅直奔凤城。张梅不相信这是真的。一切都像在梦中。当车开进凤城,王晶再次发现张梅脸上起了变化,兴奋企盼变成忧郁愁苦。
这又是为什么?
来到破房前,只见房门换了新锁,隔窗看已搬进新人。张梅傻眼了。王晶发火了。她把女房东叫出来,大声叱问:“人家给了你房租,租期还没满,你凭什么又租给别人?这不是欺负人吗?张梅的衣服被褥呢?”
张梅的衣服被褥早被女房东搬出来,堆在破煤棚里。大家七手八脚帮助张梅收拾衣服。就在这时,张梅两眼巴望着王晶,有话要说,却又没说。其实,王晶早看出来了。她把张梅拉到一边,小声问:“你还有什么事?”
“我……”张梅浑身哆嗦着像风中的草,“我还有一只狗……”
啊,狗?
不错,是狗。一只叫花花的小狗。
花花是一只流浪狗,一只浅黄色的京巴串儿。七年前,它才有手巴掌大的时候,被张梅从地上捡了起来。她可怜它,正像可怜自己。它还是个孩子,就学着翻垃圾吃了。它缩在草丛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没有人关心一只流浪狗的命运。张梅收养了它,为它起名叫花花。从此风风雨雨相依为命。花花就是张梅的孩子,张梅就是花花的亲人。
几个月前,张梅突然被抓了。花花呢?花花还在吗?张梅四处看,看不到那摇着尾巴的动人的小身影。她问房东:“我的花花呢?”房东说:“我扔出去好几次,扔多远它都跑回来。”啊?花花在哪儿?房东说在那个烂鸡窝里。王晶马上走过去,探头朝里一看,看到一双惊恐万分的大眼睛。她拉它出来,它不出来。这时,张梅叫了一声:“花花”叫声没落,花花就从烂鸡窝里钻了出来,饥饿肮脏的,骨瘦如柴的,摇摇晃晃的。一出来,就扑到张梅怀里,张梅两眼涌出了泪。花花没命地舔着主人,看着主人,委屈地摇着尾巴,摇着尾巴。“花花啊,我的花花……”张梅哭成泪人。她紧紧地搂着花花,搂着花花。她不知花花这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的,她不知道花花是多么顽强地坚守着这间破屋。花花也不明白主人发生了什么事,不明白主人为什么突然离它而去。但是,它坚信主人一定会回来,它坚守,它坚持。白天出去翻垃圾,夜晚回来守小屋。星星,月亮,凄风,苦雨。
“花花啊,我的花花……”张梅哭叫着,悲痛欲绝。“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
面对这悲惨的一切,王晶流下了泪。她控制不住自己。她想起了自家的小狗。漂亮的,懂事的,可怜的。只有养了狗的人,才能理解狗和人的难舍;只有养了狗的人,才能理解人和狗的难分。她拍拍张梅肩头:“张姐,你别哭了,我们把花花带走”
“啊?”张梅没听清。张梅不相信。
“我们把花花一起带走”
这是王晶的声音。这的确是王晶的声音。
张梅抱着花花就要给王晶跪下。“菩萨啊,这是真的吗?真能带花花走,我什么都不要了。我只要花花,只要花花!我没别的心事,就是放不下花花。我看不见花花,想花花。我连死的心都有。你们真的能带花花走吗?”
“真的。咱们上车吧”
张梅抱着花花大哭起来:“菩萨啊,你们都是菩萨啊!花花,你命真好……”
是的,花花的命真好。现在,它就生活在看守所里。
戴所专门安排了一个人照料花花。王晶带着花花进监室看过张梅几次,每次都难舍难分。花花的小窝就安在离监室不远的蔬菜基地。花花知道主人就在自己身边,监室天窗上常常闪动着它寻找的眼睛。
晚上,它会冲张梅的监室轻轻叫几声。
张梅跟监室的人说:“听,我的花花又叫了”
看守所的夜,真静。
李所绑小绳
李所,看守所副所长李彤
坦克旅作训参谋出身的李彤,今年四十三。小圆脸儿,个儿不高,也不胖。黑黑的,脑门闪亮。蔫蔫的,不太爱说话。你好像总是看不见他,但他又结结实实地存在。甭管多远的路,甭管多危险的活儿,只要到他手里,一声不吭,拿下!活儿干完了,你也找不到他了。哪儿去了?不知道。真要是想找,一回头,嗨,就在你身边站着呢。不吭声,看着你,眼里全是话。
进了看守所的在押人员,无非两条路:一条是活着出去,再一条,就是走上刑常绑小绳,就是把要上刑场的,用绳子绑起来。
一般情况下,在押人员在监室不戴戒具。一旦被法院判死,就成重刑犯,就要戴脚镣。一审判死后,等二审。二审如维持原判,还要高法复核。前后大约两年。高法一旦核准,就要执行了。以前是枪决,现在丹东已改为注射。执行时,法院来法警把被执行人从看守所提走。走前,看守所要卸下脚镣,改用尼龙绳绑上手脚。
绑完了,这个人就要去死了。
这活儿,想着,听着,看着,都有点儿吓人。胆小的,受不了。不利索的,干不了!
李彤就行。他笑起来,可爱。一抹下脸,铁青。11年,他送刑场30多人,亲手绑过十几个。
“以前绑小绳要索喉,不许乱说。现在不了,绳从脖子后头走。7米绳子分两截,抹肩头拢双臂,上身6个扣,下身2个扣。全是猪蹄扣,越拉越紧。上拴两胳臂,下拴脚脖子。两脚之间留二尺,能走小步不能跑。要处决的人事先不知情,早上起来刷牙洗脸,还准备打早饭呢。我走进去对他说,今天天气不错,太阳高照,是你的好日子。他就明白了,就跟我出来。卸镣子,换衣服,桌上摆着事先准备好的送行面。一大碗,俩鸡蛋。还有烟,有饼干。有什么要说的,要写的。都完事了,就绑小绳。绑完了,法警就到了。有时候绑完了,法警还没来。就打电话催。噢,堵车了。放下电话,给被绑着的人送上一支烟。插他嘴里,帮他点着……”
跟我讲这些时,他很轻松,像聊天。我很紧张,喘气困难。
“这些年,绑了这么多,送了这么多,基本没哭的。还有挺胸背手的。除了那个叫费婆子的女人,走的时候哭成个泪疙瘩。她不是不认罪,是有放不下的心事!被绑的人都知道自己早晚会死。他们等来等去,等到这一天,也是一种解脱,说不上害怕不害怕。再说执行来得突然,反应不过来。倒是同监的人受不了。大家都相处了小两年,谁没感情?这个说,我走啦,谢谢大伙这么长时间照顾我。没别的,给大伙儿鞠个躬吧!话没说完,同监的人就哭开了。一齐说,走好,走好!那场面叫人看着挺难受……”
说到这儿,李彤突然提高了声音:“但是,想想他们犯的罪,想想被他们害的人,你的立场就会变”
说着,他朝窗外一指,问我来的时候记不记得过了一座桥?我说记得。他说,那桥底下就发现了一颗人头。是个女的……
这个女的叫刘霞。害她的人,一个叫王开,一个叫黄剑事情发生在打牌上。他们打牌带彩,现打现拿钱。黄健输多赢少,手上吃紧就借钱。跟谁呀,跟王开。借了又打,打了又输,欠下3000多。王开天天催着要。他对黄健说,我有个邻居叫刘霞,她有钱,就一个人。咱们把她绑了吧!黄健急着还债,当下就同意了。王开说,要干就把人杀了,甭管弄没弄到钱。两人下手那天,晚上9点多,王开来到刘霞家说有事商量。刘霞没在意,跟着王开来到他家。刚一进门,黄健就冲上来,一下子用手搂住她脖子,脸朝下按倒在床上,威逼她说出存折和密码。刘霞一看不说没活路,只好说了。谁知刚一说完,黄健就要杀她。刘霞拼命挣扎。王开扑上去用双手死死掐她脖子。可怜一个弱女子,就这样被活活掐死。杀了人之后,两个家伙用了三天时间,用菜刀把刘霞肢解了。肉和内脏剁碎,从卫生间坐便里冲走。冲不掉的手、脚,就分别装进编织袋胡乱丢掉。最后一天,王开半夜里提着人头,坐出租来到那座桥下,丢了。
一个活蹦乱跳的人就这样消失了,只留下斑斑血迹和点点脂肪粒在王开家阳台的瓷砖缝里,成为侦察员破案的线索。
王开和黄健是同一天被枪毙的。当李彤给王开绑小绳时,这个半夜提着人头到处走的杀人恶魔竟吓得瘫在地上,揪都揪不起来。
李彤讲到这儿,又问我,你住的看守所蔬菜基地上是不是有个小亭子?我说是埃他看我一眼,又说,讲了你别怕啊,去年冬天,在那儿处决了一个杀人犯。我一听,脖梗儿直冒凉气。我每天采访完回去必经那小亭子,经常是深更半夜的。有时候,岗楼里值勤的武警会居高临下把探照灯打到我身上。我冲他招招手,别开枪,我是好人!
法院怎么会在这儿执行死刑啊?李彤说,本来都是在滚石岭刑常那天大雪封山,车开不上去,就决定在看守所执行。这个杀人犯叫杨龙,人高马大,一般人不是他对手。他心黑手狠,谈恋爱不成,不但杀了女友,还把人家侄儿也杀了。一审判死后,他害怕枪毙,还想自杀,被戴所识破。临执行了,我把他带出来。该办的都办了,他又说要见戴所说有话要谈。戴所说,有什么话你说吧。他说要单独谈。我怕他有鬼,抢上前一步,谈什么,转过脸去!他刚转过去,我就把他绑上了。杨龙赶上注射死了。执行车在亭子旁站下。杨龙被推上去之后。绑在执行床上。黑布一拉,只露一条胳膊在外面。两针。一针麻药,一针毒药。心电图立马走直了……
听李彤这样讲,我不由朝亭子看了一眼。他笑了,今晚还敢回去住吗?我说敢。李彤说,回答不响亮。接着,他又跟我讲起费婆子。
费婆子其实年纪不大,才四十二,贩毒罪。她有个没过门的儿媳叫赵华,二十刚出头。费婆子去沈阳取货,留了毒品在家。她对赵华谎说是药,如果有人来买就帮她卖。赵华就帮卖了。费婆子回来后,赵华把钱如数交了。东窗事发,两人都进了看守所,分关在不同监室。费婆子被判死,赵华判十多年。费婆子感到对不起没过门的儿媳,为这个常常掉泪。执行这天,我还没给她绑小绳,她就哭成了泪人。她跪下来求我,想见一眼赵华,说死前不能对孩子说声对不起,死也闭不上眼。我拉她起来,她不起来。我想,这一面要是不让她见也太没人性了。见了,不但了了她的愿,对赵华今后改造也有利。我就说你起来,我叫人提赵华去。就这样,两人相见,抱头大哭。费婆子大喊着,华啊,姨对不起你!姨害了你!姨走了,你一定好好活下去……喊声撕心裂肺,在场没有不哭的。直到法院来人了,我才给她绑起来。戴所把她送到囚车前。临上车,费婆子一脚踏车上,一脚踩着地,扭脸对戴所说,我临死求你一件事,赵华是我害的,这孩子身体不好,将来去监狱服刑,你能不能帮帮她找个轻点儿的活儿?戴所说,费婆子,我答应你!你走好!费婆子就这么走了。后来赵华被送到沈阳女子监狱服刑,戴所亲自跟去。他向监狱领导提出请求,希望能完成费婆子的遗愿。领导接受了请求,把赵华安排在监狱超市当售货员……
绑小绳的故事让我认识了李彤。他是条硬汉子!
后来,我在看守所赶上了母亲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另一个李彤。那天他正好轮休,可是他没休。他到商店精心挑选了一束又一束康乃馨,又买了大红纸。回到所里,他不出声地把纸裁成四方块,一笔一划写下五个大字母亲节快乐,贴在会议室墙上。
看守所像往年一样,要举行在押人员与母亲的荧屏见面会,让母亲通过荧屏看到儿女;让儿女通过荧屏看到亲人。看守所邀请了20多位在押人员的母亲作为代表。想不到,当大铁门打开时,门外却守候着100多人。一双双含泪的眼睛,一张张悲喜的面孔!有的搀扶着花甲老人,有的怀抱着刚会走路的孩子。李彤愣住了!他把康乃馨交给管教杨一亮,自己悄悄地转身离去。
见面会开始了。亲人们手捧康乃馨,围在会议室的大屏幕前目不转睛。当母亲看到儿子,再也控制不住,失声叫道:“儿啊,妈想你啊……”话音未落,泪已涌出,横流在沧桑的脸上。由于音频与视频不同步,儿子还没听见母亲的呼唤。母亲又急切地哭喊:“儿啊,你听到了吗?你听到了吗?妈想你碍…”监内的儿子突然哇地大哭起来:“妈,我听到了!儿对不起你……”
会场一片哭声。监室哭声一片。
一个小男孩儿看到了穿着囚衣的妈妈,他大声哭叫:“妈妈!妈妈……”母亲早已说不出话。“妈妈,我听奶奶话,好好学习,您放心吧”母亲哭得昏倒在地……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情!多少泪在今天流干,多少嘴在今天喊哑!监所内抽泣变成嚎啕,监所外一片痛不欲生!
妻子对丈夫说:“老公啊,你等我,你等我……”
爸爸对女儿讲:“孩啊,我和你妈,永远爱你……”
亲人的声音听不够,亲人的眼睛看不够,亲人的泪往一块儿流。叮嘱了再叮嘱,挥挥手再挥挥手。屏幕里早已没有了孩子的身影,可亲人谁都不走。母亲的心啊悲痛而坚强,她们仍然在守候,在守候……
这时,我看到,悄悄离开会场的李彤,又悄悄回来了。站在痛不欲生的家属们身后,不声不响。
他眼里闪亮着。那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