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全国媒体
全国媒体

人行丹东中支务求实效

全方位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发布时间:2012-03-12  |  浏览:
金融时报2012年2月22日  
  沿海沿江沿边的辽宁丹东,经济上属于欠发达地区,大型企业较少,全市2万家企业中大型企业仅有8家,中小微企业占到了绝大多数。为此,人行丹东中支始终把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引导辖区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中小微企业信贷比重,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1年末,丹东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94亿元,比年初增加62亿元,占企业贷款总额的82%,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举办融资讲座,提高企业融资技能。针对许多新办中小微企业没有办理过贷款、不知道如何有效申请和合理利用贷款这一问题,人行丹东中支与该市经委、农委多次联合举办“银行信贷政策与企业融资技巧讲座”,聘请经验丰富的银行信贷部门客户经理授课,重点向企业介绍银行信贷政策、贷款条件、撰写贷款申请应把握的要点、有哪些信贷优惠政策可以利用以及如何选择信贷组合产品来降低融资成本,引导当地中小微企业合理有效融资,提高项目融资的成功率。 
  加强窗口指导,推动信贷产品创新。为加大创新力度,该中支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围绕创新方向、创新重点和保障措施对商业银行提出指导意见,共同论证产品创新的可行性、具体操作实施办法和风险管理措施。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帮助商业银行解决产品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该行的指导和推动下,丹东辖区各金融机构先后推出了商品融资、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仓单质押贷款、存货抵押贷款等一系列信贷新产品,有力推动了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完善评估体系,简化信贷审批流程。针对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资信评估环节薄弱等问题,该中支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积极引导辖区各银行制定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资信评估办法,改造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降低准入门槛。在该中支指导下,丹东银行改进审批权限管理,简化审批程序,使原来需要3到4周的审贷时间缩短为1到2周。丹东农信社则通过分散客户群体,灵活运用“一站式”审批、网上审批等多种审批方式,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改善金融生态,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在人行丹东中支的积极推动下,丹东市政府陆续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丹东市金融机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丹东市清收银行不良贷款工作方案》等多项制度措施,在考核激励、风险补偿、清收不良等各个方面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尤其对金融案件实行简易诉讼程序、设立专职的案件执行小组、适当减免交易费和评估费等一系列措施,有效维护了银行债权,为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强保障。 
  完善信用担保,分散企业贷款风险。为促进辖区担保业蓬勃发展,给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重要支撑,丹东中支积极推动政府出台减免税政策和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办法,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担保机构,并与政府主管部门联合召开专题协调会议,促使担保基金放大倍数由原来的3倍提高到5倍以上,协作银行承担10%至20%的贷款风险。同时,推动成立信用担保行业协会,加强担保机构的行业自律。到2011年末,丹东市担保公司已发展到27家,在保责任余额16亿元,占中小微企业贷款总额的5.4%。 
  搭建对接平台,实现项目推介经常化。一是根据项目需求随时举办。2011年,先后举办7场推介会,推介企业和项目605个,贷款总额20.2亿元。二是根据各银行的支持重点举办专场推介会、自助对接会。各银行分别设立“摊位”,企业自主选择银行、一对一地进行沟通洽谈。三是将项目推介与信贷产品创新相结合,重点筛选和推介符合各商业银行信贷产品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四是建立跟踪监督反馈制度,督促各银行履行职责,确保项目落地。目前,推介会已成为丹东中支贯彻货币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精品工程,赢得了企业、银行和政府的高度赞誉,被评为“政府机关服务地方经济最佳实事”。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