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书记”周波
发布时间:2015-03-31 | 浏览:
中国老年报2014年5月29日
生于1954年的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站前街道华夏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周波,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在社区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群众亲切地称她为“贴心书记”。
◆创建和谐新社区
自2007年担任华夏村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周波便带着全体党员一心琢磨着如何才能搞好社区建设。
为了让广大居民的生活丰富多彩,她在充分整合资源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凡是大型活动在党员活动站举办,小型活动在社区活动室或驻区单位开展。她还与企业联合开办“农民工学校”;以党员中心户为核心,建立了“爱心龙”“文艺沙龙”“夕阳红沙龙”,搭建了“党员教育大家谈”等活动平台。平台搭建好后,周波积极带领大家以唱红歌、讲红史、看红景、观红展、读红书、学红人的“六个红”活动为载体,组织党员和社区群众踊跃参与,共同建设文明和谐新社区。如今,社区聚众赌博的人少了,参与文体活动的人多了;邻里之间矛盾少了,集体荣誉感强了;居民精神头足了,社区党组织在党员群众心目中的分量更重了。
◆编织助老网络
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日常照料问题逐年增多。虽然周波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尝试开办“托老所”或“老饭桌”,但终因资金、场地、人力等原因未能如愿。这时,在华夏村社区做书记助理的刘双玲想出了一个“妙招”:“给老人们和社区志愿者建个爱心助老网络,大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可以通过网络求助。”
经过多次讨论酝酿,一致同意利用手机集团网用户可以实现网内用户每月较长时间免费通话的这一便利,建了一个实用的手机托老网络。社区将辖区内所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和能够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一并纳入这个网络。社区工作人员将入网人员的通讯录分发到网内每一个人手中。网内人员可以通过通讯录上的简单介绍和电话号码随时求助。网络的管理者是社区工作人员,服务人员是所有入网的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党员等,而服务对象则是有需求的所有社区老人。
爱心助老网络开通后,很快就让社区里的老人们得到了实惠。以往,有些老人因行动不便,多日才能去社区取一次报纸。现在,给网内的人员打一个求助电话,就有人把当天的报纸送上了门。有的老人买菜不方便、缴费不方便,一个网内的求助电话,即可得到解决……
◆播撒爱心献真情
每年经她帮扶的困难家庭达上百户,解决了百余件困难,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她为“贴心书记”。
有一个住宅小区的路面因年久失修,每到冬季下雪、夏季下雨时都会有人摔伤。一天,两位老大妈前来向她寻求帮助。周波立即随两位老人到小区查看,并承诺:“一定为大家修好这条路。”此后的两年里,在她的多方奔走下,有关部门终于派人重修了路面。
周波常说:“群众有难事不找我,是我的失职;群众有难事找我,我没解决好,是我不称职。”2008年,周波被评为“丹东市优秀志愿者”;2009年,她被授予“丹东市三八红旗手”“丹东市百位优秀女性”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