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全国媒体
全国媒体

铁牛柔情 剑胆琴心 记凤凰山下的道德楷模曲江

发布时间:2015-04-28  |  浏览:

金融时报2014年8月22日

汶川地震,曲江交纳特殊党费。

2014年2月27日,凤凰山下的凤凰城依然春寒料峭。一大早,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迎着冽冽的北风,自发赶往殡仪馆,惜别一位他们信赖和爱戴的楷模——曲江。

  曲江生前任人民银行凤城市支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兼工会主席,他的同事愿称他“曲红旗”或“曲马列”,他的亲属习惯喊他“一根筋”,还有人背后叫他“曲傻子”;有人说他“铁牛柔情、剑胆琴心”,还有人说他“铁面无私、宁折不弯”;还有人称他像凤凰山上的迎客松,霜打不褪色、雪压腰不弯……

  原则大过天

  在曲江心中,原则大过天。身为纪检组长,他就是单位的一堵防火墙,无论什么人,职位有多高,在法规制度面前,曲江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气与霸气。

  2012年夏天,上级联合检查组到凤城市支行检查安全工作。为能留下好印象在检查中取得好成绩,办公室进行了超标准接待。几天后,主管后勤的曲江在工作人员报账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当场提出批评。负责接待的同志劝他说:“其他班子成员都参加了,还有上级领导陪着,这件事就算了吧,下不为例。”“下不为例,都这样不完了吗?法规制度都是给谁定的?”在纪检监察例会上,曲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严厉批评,矛头直指“一把手”刘家和。这让刘家和非常下不来台,当着全体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的面作了深刻检讨。

  有人说曲江傻,敢让“一把手”下不了台,事情做过了;还有人说为了单位和工作,接待标准高一些也是人之常情,曲江这么做是不近人情。但曲江认为,对上级检查组搞超标准接待不但是违规违纪的大错,还有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之嫌。

  曲江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和家人要求更严。曲江的二哥曲平1999年下海经商,在县城开了一家歌舞厅,离曲江单位只有几百米远。二哥希望能借他在金融机构的关系拉些客户,可没想到曲江回单位却规定:“我哥开的歌舞厅,公务接待谁也不能去,去了费用自理。”有了他的要求,近8年时间支行没有一个人去过曲平的歌舞厅。

  曲江就是这样一位始终“一根筋”、把党性原则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

  他在家里加班写材料,打印用的A4纸要老婆自费去买;亲戚做生意想找他贷款,他从来不开方便之门;孩子考上大学,按惯例单位要派车送一送,他坚决拒绝,即便生病往返沈阳、丹东检查、住院,他也从没用过一次公车……

  权力当负担

  “把权力当负担,权力稳如泰山;把权力当乐趣,权力很快将失去。”用这句话形容曲江的“权力观”再恰当不过。

  1995年9月,曲江由县委调入人民银行凤城市支行,先后任人事科干事、农金科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曲江深知,手中有了权力,就意味着背负了更多责任。他始终把权力当负担,生怕辜负了组织期望。

  2013年国庆节前,行里决定维修改造办公楼,由曲江负责工程质量监督。为利用好7天长假时机,曲江在节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从工程招标到材料采购,事无巨细、严格把关。7天时间,整栋楼内尘土飞扬,加上电钻、电锯的刺耳声,一般人在楼里待上一会儿都受不了,但曲江却楼上楼下跑个不停,实在累了他就到一楼监控室内继续监工。在曲江的努力下,7天就基本完成了改造修缮的主体工程,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工作的影响。

  施工期间,装修队的高经理听说曲江家的门窗和玻璃压条坏了,便瞒着曲江,悄悄派了两名工人,找到曲江家修好了。晚上曲江回家后,不仅严厉批评了家人,而且第二天一上班就照价将560元钱硬塞给了高经理。

  走进曲江生前的办公室,整齐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老式台历。台历旁是一摞厚厚的已经完稿的《凤城市金融志》。这是曲江生病后耗用时间最长、付出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整整32章15万字,是曲江拖着病重之躯的生命之作。

  2013年初,曲江被确诊为肺癌。2014年2月16日,行长刘家和到家看望曲江,见他病得这么重仍在校对《金融志》,就劝他,“必须停下工作,马上住院治疗!”曲江这才勉强答应到医院去。2014年2月25日凌晨2时30分,只住了9天院的曲江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的人世,年仅52岁。曲江从第一次医院检查到最后去世的11个月里,他两次只在医院住了16天。

  群众是亲人

  有人说,曲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的高度常人无法企及。他把群众当亲人,时刻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把一件件“小事”做实,把温暖和关怀带给身边每一个人。

  1997年1月,人行凤城市支行领导收到一封感谢信,写信人是凤城市供销社退休干部石明谦。信中写道:“人民银行领导,您们好!首先我代表全家和我个人向贵单位和‘曲佳’同志表示崇高的谢意……”领导和同事们都很纳闷:“曲佳”是谁?会不会是曲江?果然,感谢信中提到的“曲佳”就是曲江。

  原来,一天早晨,石明谦走到凤城市凤凰宾馆对面时,由于地面结冰,一不小心滑倒,重重摔在了冰面上,老人当即不省人事。当时围观的人很多,却没有人敢去救援。曲江恰好路过,他立即找来三轮车将老人送到医院,并一直等到老人醒来才离去。

  石明谦老人出院后,东访西问到处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十几天后终于打听到救他的人在人民银行工作,只是把名字误听成了“曲佳”。

  像这样的好事,二十多年,不知曲江做了多少。在人行凤城市支行,无论是离退休老干部还是在职员工,无论是行领导还是看门“老头”,提起曲江,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个好人!

  把工作当日子过

  把单位当家、把工作当日子过,是曲江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总是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把单位这个“大家”和自己的“小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无论“大家”还是“小家”他都勤俭持家、用心经营。曲江常说:“不把单位当家,就可能败家,不把工作当日子过,就可能混日子,‘小家’有难处让人忧心,单位有难题更让人心急。”

  曲江的“抠门”在行里是出了名的。作为分管行政后勤工作的行领导,曲江对每一笔报销都认真审核。去丹东开会,来回120公里,他要求能不走高速就不走高速,为的是省下40元的高速费。有一次,曲江去外地参加培训,行里准备派车送他,车已到他家楼下了,他还是坐了5个多小时的大客车去参会。

  历史系毕业的曲江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特别推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和“孝”。每天下班,曲江都要去看望83岁高龄的父母,父母一有事情,第一个就是给曲江打电话。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曲江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一次曲江陪父亲看病,临近中午单位有急事找他,曲江立即赶回单位。曲江的妻子患脑血管痉挛,每次犯病眼睛都看不清东西,曲江为妻子买饭送药从没耽误过工作。

  无论是在“小家”,还是在“大家”,曲江都已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座道德丰碑。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