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全国媒体
全国媒体

涌动的“爱河”

——丹东市慈善总会儿童励志分会奉献爱心纪实

发布时间:2015-06-15  |  浏览:
2015年04月09日08:30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公益、传递爱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从汶川地震掀起全民慈善的浪潮,到3元免费午餐激起爱的涟漪,无一不凸现中华大地慈心为人、善举济世之爱的涌动……”——摘自《人民日报》
      在边境城市丹东,有一条涌动的“爱河”。这条情深意浓、流淌不息的“爱河”,丰富着中华大地的善举,净化着芸芸众生的心灵。
      尚未走近这条“爱河”,很多人就向我讲述了它的许多故事:有的说,“爱河”中的成员并不富有,95%以上为工薪族,一些老人尽管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但依然节衣缩食,每月拿出三五十元退休金,去资助那些贫困的孩子读书;有的说,这条“爱河”汹涌澎湃,仅两年多就由8人增加到千人,这其中既有企业老板,在岗工人、公务员、现役军人,更有一批退休的爷爷和奶奶;还有的说,“爱河”中的工作人员,没有报酬,没有经费,但每天都忠于职守,全身心投入,将募捐的钱款全用于贫困的孩子上学……
这是一条怎样的“爱河”,又是做着怎样的事业,竟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了千人的汇聚?带着好奇,我走近了它。因我坚信,大善大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美德,它承接着历史,更延续着未来。
意外的撞击
2012年冬,一场罕见的大雪将地处长白山余脉的宽甸满族自治县妆扮成了银白的世界。那里,山高林密、奇石嶙峋,银装素裹下的北国风光分外妖娆。
多美的景色啊!那天,酷爱摄影的丹东市文联干部毕严伟,与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潘盈君,结伴去宽甸县北部群山深处的振江乡绿江村采风。晚上,二人宿在村小学李舜华老师的家。北方寒夜,特别漫长,热情的李老师便与二人聊起了学校里一对双胞胎学生的故事:
11岁的李大双、李小双,住绿江村14组,家中7口人,患有哮喘与关节炎的奶奶,双腿残疾的大伯,还有爸爸、妈妈与上初中的哥哥。爸爸是支撑全家人生活的顶梁柱,种地与打工便成了爸爸每天生命中的惟一,家境虽不富裕,但有了爸妈的勤劳与节俭,日子过得还是颇有滋味。2011年冬,爸爸上山砍柴意外摔倒,右腿韧带断裂不能受力,干不了重活,更打不了工,天塌般的意外,无情地封死了全家人的来钱道,3个孩子上学的费用成了大问题:16岁的哥哥无奈辍学打工;姐妹俩在村小学读书月需的440元无着落;2012年12月,姐妹俩已两个月没交食宿费,至今连过冬的棉裤都没有;漏屋偏逢连夜雨,妈妈患病却只能挺着不去治,因家里用玉米换的钱需要给奶奶买药……
“这对双胞胎不但懂事,且学习成绩不错,能歌善舞,很有文艺天赋,如今却面对辍学,实在可惜啊!”李老师惆怅并惋惜地感叹道。
李老师讲的故事,让潘盈君与毕严伟感到震惊:农村竟有如此困难的家庭!潘盈君那颗善良的心,只瞬间就被这对身陷逆境的双胞胎所震撼,她当即打电话给县城的朋友,让她们明天务必买两条棉裤随客车捎来,随后和毕老师凑了3000元递给了李老师,让李老师为这对双胞胎交纳食宿等费用,同时表示,双胞胎读书的费用由二人予以承担。
这一夜,潘盈君与毕严伟在沉重的心情压抑中未眠。
返回丹东,心地善良的潘盈君,眼前总是叠印着那对双胞胎在困境中渴望读书的眼神。煎熬中,潘盈君觉得必须要为这样急需帮助的孩子们做点什么了,便约了柳丽、周晓伟、李冰、张乐祥、王悦、姜世平、程国顺等好友一起商议。当潘盈君将那对双胞胎的见闻和盘端出后,众人善良的爱心当即燃起了火花:我们不仅要资助家境贫困的孩子上学,还要发起一个组织,以众人之力帮助更多身陷困境的孩子圆上读书梦!于是,一个旨在奉献爱心、激励成长的“儿童励志会”由此诞生,并在丹东市慈善总会的支持下,纳为丹东市慈善总会儿童励志分会。
儿童励志分会的成立,意味着一颗颗善举济世的爱心凝聚成的团队,将在汹涌澎湃的“爱河”上扬帆起航。
大爱的暖流
“既然是做善事,就要将之做实做好,让一颗颗慈爱之心能够真正帮助那些品学兼优并急需帮助的孩子茁壮成长”,这是励志分会成立的初衷。但施爱的人有了,励志对象在哪?分会决定从教育部门入手寻觅,于是,分会很快便从宽甸县教育局,拿到了首批共29个急需帮助的名单。
拿到了名单,潘盈君等发起人认为,必须逐一考察,孩子是否品学兼优,家境是否真正贫寒,这是将“励志的好事做实做好”的关键,而此时已是2013年元月,离春节只有不足一月的时间。“救助如救火,开学弹指间,千万不能误了助学奖励金的发放啊”!潘盈君与分会发起人周晓伟、柳丽决定,立即踏上走访甄别、考察认定励志儿童的征程。
2013年的冬天,中国的北方似乎格外冷。1月11日,北风呼啸,寒风刺骨,但潘盈君、周晓伟、柳丽三人的实地甄别考察,还是冒着严寒启程。考察的艰辛大大出乎三人预料:宽北群山,大雪覆盖,曲径通幽的山路与乡间小路,路况极差,雪中极滑,而孩子们的家多坐落于群山深处的沟沟岔岔,此地离彼地最近点也有十几公里,汽车几次抛锚,能找到人家,三人就求车来拖,找不到这样的人家,三人只好使尽全身之力推车前行。数九寒冬的天气,三人竟个个汗水淋淋。
半个月的甄别考察,众人行程4000多公里,饿了吃个面包,渴了喝口矿泉水,行动虽艰,但大家还是被收获所陶醉:实际考察38个孩子,34个品学兼优、家境因病因残致贫的孩子,被纳入分会首批励志儿童的对象。
12岁的徐卓,首批励志儿童之一。女孩住宽甸县永甸镇,天生丽质,喜爱舞蹈,但她无法选择不幸:5岁时患骨瘤,4次手术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债台高筑,但最终还是未能保住左腿,高位截肢让全家人坠入深渊,徐卓的舞蹈梦随之破灭。
为疗治女儿心灵的伤痛,父母放弃了农村的房屋与土地,带着徐卓到县城求学。徐卓聪明好学,小学4年间,年年考试班里第一,并由此而成为同学们拥戴的班长。徐卓最大的梦想就是学古筝,但家里负债累累,母亲又生下一对龙凤胎,仅靠父亲一人打工,如此艰难怎圆徐卓的古筝梦!
2013年3月,徐卓成为励志儿童后,分会的一次次家访,终让小徐卓说出了梦想。分会志愿者田宝军闻之,马上为小徐卓买了古筝,请了琴师,还将女孩的助学奖励金以及学古筝、补外语的费用全部承担。
11岁的李镕耀,首批励志儿童之一。小镕耀生活在宽甸县大西岔镇一因病致贫的家庭:残疾的二大伯需小镕耀父母照料;姐姐患脑瘤做了开颅手术上不了学;小镕耀患先天性脊柱侧弯,从未站起来过;父亲为支撑全家人的生活而出国务工。直面不幸,小镕耀从小就显现出同龄孩子所不具有的坚强,他学习优秀,每年在全乡会考中都获得第一名,他知道自身状况离生命的尽头不会太长,求生的渴望让他特别珍爱励志分会的每一个人。潘盈君来到小镕耀家那天,小镕耀的残疾姐姐,一双泪眼祈求般地仰望着潘盈君说:“姨呀,救救我小弟吧,我告诉小弟了,姐姐是不行了,这个家就靠你了!”这番话,让潘盈君听着揪心,但怕伤害到镕耀姐弟俩,潘盈君强忍着不能流泪。就这样,小镕耀成了励志儿童,他不仅得到了来自丹东市公安医院团支部每月300元的助学奖励金,且在分会费劲周折的帮助下,在四川成都找到了中国惟一能治疗这种疾病的专家——从美国归来的梁益建教授。
有感于来自丹东的大善大爱,梁益建教授当场表示将予减免一部分治疗费用,而成都媒体闻讯还对来自丹东的爱心故事做了跟踪报道。然而,即使减免一部分治疗费,小镕耀的母亲也闻而却步啊!为此,潘盈君又热心地找到了丹东新一百集团总裁刘佰山,将小镕耀的故事说给他听,刘佰山听后当场拍板:这笔费用我们出!2013年12月,小镕耀终在众人关爱下出院了,11年了,从未感受到站着滋味的小镕耀快乐地对潘盈君说:“潘阿姨,我长大了一定要成为你们励志会的一员,去帮助更多的人。”
正读初二的周家宇,是分会第二批捐助的学生。周家宇住振兴区汤池镇,12岁时,父亲因车祸成为半个植物人,肇事者的逃逸,让周家未获一分钱赔偿。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母亲在家照顾父亲,全家无经济来源,只靠政府最低保障金维持生存。谁知,母亲又不幸患了尿毒症,每周3次的透析治疗,让一贫如洗的家雪上加霜。直面绝境,周家宇没有退缩,因他知道考上大学是母亲惟一的希望,他必须发奋读书,实现母亲的心愿。
2013年,分会经考察将周家宇纳为励志儿童,丹东浙江商会成了他的助学资助人。2014年春,分会在回访时获知,周家宇的母亲患重病,便出面与治病的医院联系沟通,医院决定为其减免医疗费10%。周家宇的家庭状况出现了变化,分会决定将其助学奖励金增至每月600元,义工傅金慧自告奋勇承担了增加的300元。
2014年夏,周家宇不负众望,以总分770分的高分考入东港市重点高中,得知周家宇为适应高中学习,参加补习的1600元费用没着落,分会马上予以资助,同时还承担了高中入学费2400元。爱心激励下,周家宇的学习更加刻苦,刚到高中时,他的学习成绩在学年1300名学生中排位134名,而第二学期就将名次提升到第21名。
3个励志助学的镜头,尽管难以涵盖分会两年施爱的全部,但这浓缩的善举释放的不正是一首大善大爱的赞歌!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分会已捐资80余万元,直接资助了160个家境贫困的孩子上学,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澎湃的“爱河”
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当地媒体以及志愿者们的微信传播下,以意想不到的正能量,感染并激励着更多善良的人涌入“爱河”。
丹东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主持人解琳,获悉分会爱心助学的线索后,马上联系潘盈君采访,了解到励志分会的施爱流程后,解琳那颗善良的心也泛起了浪花,她不但带动众多路况报道员积极参与,还联络了交通广播的同事加入励志分会。目前,解琳带动的会员达到45人,大家一起资助4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
李建容奶奶是一位72岁的退休职工,每月退休金不到2000元,生活虽不富有,但听到分会助学的故事后,老人找到潘盈君非要加入不可,奶奶说:“每月拿出30元去献爱心,我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如果10个人每人每月都拿出30元,就能资助一个大山里的孩子读书,这是多大的善事啊,为何不去做呢?”
现役军人夏鹏孩提时,因家境窘困而得到好多爱心人士的资助,他那颗幼小的心灵烙得最深的印记就是“我长大了也要帮助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夏鹏十分钟情分会这种一对一的资助活动,他自愿加入后,一人资助了一个励志儿童上学。见分会没有经费,更没现代办公设备,夏鹏还主动包揽了分会全部资料与档案的制作。
励志分会的爱心,感染着丹东本土的父老乡亲,更震撼着海外华人的心。傅瑶,丹东籍人,现为加拿大普林斯顿大学入学面试官。傅瑶的母亲从微信中看到家乡的励志故事后,借回国之机,专门买了围脖等礼物,随潘盈君下乡走访看望励志儿童。一颗颗爱心,一幕幕真情,感动得傅瑶的母亲直落泪,返回加拿大,母亲便将丹东励志见闻说给傅瑶听,傅瑶当时就被家乡的真情所感动。2014年秋天,傅瑶回到丹东随潘盈君重走母亲的路,见到那些身处逆境的孩子,在那么多好心人的资助下,重现阳光灿烂的学习生活,傅瑶哭了,她说:“见过做慈善的,但没见过这样扎扎实实做慈善的。”感动之下,傅瑶当时就将宽甸县长甸镇励志儿童何宇珊接过来,作为自己捐资助学的对象,同时表示,倘若励志儿童将来能够出国深造,她将提供无偿的帮助。
励志分会的济世善举,在美丽的丹东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国网英大保险丹东分公司、大地保险丹东分公司、超达建设集团等企业,为分会无偿提供办公用房及办公桌椅;丹东市公安医院派出最好医生为励志儿童看病;一些企业为分会提供车辆与汽油;许多出租车司机听说是励志分会志愿者坐车竟免收搭车费……
2014年1月,潘盈君正式退休,作为励志分会的执行会长,她谢绝了好多朋友的加盟邀请而到分会上班,这里没有节假日,并需要常年下乡考察、回访,但一心扑在励志大业上的潘盈君说,能奔波在奉献爱心的慈善事业上,她感到特别充实与快乐。
在励志分会,所有义工均没有报酬,没有补贴,他们绝不从爱心捐款中支出一分钱用于办公经费,给孩子的捐助款由资助者直接打到孩子的银行卡,而银行卡放在学校由班主任老师掌握,分会定期回访助学奖励金的使用以及励志儿童的品学状况。
严格的制度,规范的管理,折射的是一种诚信。正是拥有了这种大善大爱、诚实守信,仅两年间,分会便由初始的8个发起人,扩大到1100多名志愿者、117个励志小组。上千颗善良的爱心,汇聚成一条澎湃的“爱河”,滋润着逆境中的孩子那一颗颗干涸的心田。
感恩的回报
志愿者解琳的手中,有厚厚一摞来信,这些信件均来自被资助的励志儿童,那情真意切的语言,传递的只有一个心愿:感恩与回报。
13岁的励志儿童沈彦博在信中写到:交通广播电台的叔叔阿姨,我5岁那年,爸爸不幸得了肺结核,家庭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妈妈的身上,我小学5年级时,爸爸的病情突然加重需长期吸氧,而吸氧费用每月高达六七百元,这六七百元对我的家来说可是雪上加霜!无奈,我只能面临辍学,可就在这时,校领导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丹东励志分会的人来了,他们可以资助我继续上学,我又惊又喜,见到会长阿姨后,阿姨告诉我,资助我的人也是工薪阶层,并不是老板和富人,但他们有爱心。听到这些话,我彻夜难眠,心想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辜负叔叔阿姨的期望。现在,我已上初中了,真的感谢你们,没有你们的资助我怎能走进中学的大门!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且也去献一份爱心,帮助那些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
12岁的孟圣凡信中写道:日林集团的叔叔阿姨,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爸爸因肝癌去世,妈妈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虽兼职两份工作,但生活还是很拮据,就在这时,丹东励志分会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会长阿姨还鼓励我要坚强,好好学习,能念到哪里,我们就供你上到哪儿!是你们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我要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我长大后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14年12月29日,丹东电视台演播大厅,励志分会做客《人间真情》栏目。节目进入尾声时,主持人突然宣布要请一位神秘客人上场,大家诧异之际,只见励志儿童徐卓手捧鲜花走到台前,女孩朝励志分会执行会长潘盈君深鞠一躬,眼含着热泪说:“谢谢您!谢谢田宝军爸爸!谢谢丹东励志分会!是你们这些好心人改变了我的人生!”接着,徐卓坐在古筝前弹奏了一曲《洞庭新歌》表达心底里的感恩。此时此刻,徐卓哭了,潘盈君哭了,观众也流下了眼泪。
这是感恩的泪、爱心的泪,它汇就成一首最美的人性之歌,印证着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传统美德永恒不衰,引领着我们伟大的祖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采访中,我曾问过潘盈君:“这种无私爱,你们能坚持多久?”潘盈君微笑回答:“永续,只要还有急需帮助的孩子,励志分会就会一直走下去,我相信中华民族的爱心永恒!”
我坚信。(王明智)
来源:地方供稿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