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全国媒体
全国媒体

闯关东故事:一位文登王姓人,成为丹东历史上有名的孝子

发布时间:2021-01-26  |  浏览:


胶东故事会 2020-12-21

位于鸭绿江畔的丹东,旧称“安东”,在历史上也是山东人闯关东的重要落脚地之一。根据《安东县志》记载,山东人大规模迁入当地,是在同治年间之后。到了《安东县志》编撰时(民国十六年),不少移民家庭只是经历了一两代人,他们虽然已经在安东县落户,但习惯上仍标注“原籍地”。因此,在《安东县志》记载的人物当中,可以看到很多胶东半岛的籍贯。而在“孝子”章节里,首先介绍到的人物,就是一位来自文登的王姓人(文登具体村庄没有记载)。

这位“孝子”名字叫做王德山,志载:“王德山,原籍文登,清光绪十一年因家贫随父母徙居安东。”王德山一家来到安东之后,落脚在青梅村附近(现在丹东市元宝区站前路有个青梅村)。因为是无奈之下闯关东,王德山的父母当时年纪已经比较大了,来到异地他乡之后也不能干重活。一家的生计重担,就落到了王德山的身上。一开始,他早出晚归,挑着货担做点小买卖。挣了钱之后,就立马回家孝敬父母。后来他发现卖菜的生意不错,就开荒建起了一片菜园,专门做蔬菜买卖。他一早一晚在菜园里种菜收菜,白天就挑到集市上去卖,十分辛苦。他的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劝他少干点活。王德山为了让父母宽心,每天回家虽然身体疲惫,但仍强颜欢笑,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

王德山的妻子姓仇,也很体贴丈夫,能顾家持家。丈夫在外干活的时候,她就在家里精心照顾两位老人。好多年下来,这户从文登过来的人家,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了一些,但也算可以自足自给,一家人其乐融融。后来,王德山的父母毕竟年事已高,又常年患病,快到八十岁的时候,已经无法下床。志载:“德山侍奉汤药,左右就养。疾革时,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数月。”在父母先后去世之后,王德山又力尽所能,尽子之孝道。所谓“养老送终”,他做得十分到位。

 

通常来说,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受到的舆论压力相对小,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难能可贵的是,王德山来到关外之后,虽然也人生地不熟,但仍恪守孝道。他这种做法,并非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他完全可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而是内心的淳善使然,因此更为难能可贵。不求名,名自至。王德山的举动,也得到了周围人的纷纷称赞。《安东县志》编撰时征集孝子典型,当时他所在的区就推荐了王德山的名字。而修志之人对他也十分认可,将他的事迹列在了“孝子”章节中的首位。他不仅在丹东的历史上留下了口碑,同时也为原籍文登增添了光彩。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