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稻鸭共养”绿色又高产

发布时间:2024-03-27  |  浏览:

  2024-03-06 辽宁日报

  3月,天气渐暖,沉睡一冬的黑土地慢慢苏醒。在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范家山村种植大户王太成家的稻田里,一台扬粪车穿梭其中,将腐熟的鸭粪均匀撒布到田里。“春耕就讲究一个‘早’字,每年春耕备耕的第一步都是播撒农家粪增肥地力。农时不等人,这几天趁着天气好,我都是大清早就开始运粪下地。”王太成说。

  王太成家的百余亩地需要2000余公斤粪。“依靠人工方式耗时费力,使用机械撒布肥料不仅效率高,而且特别均匀,今年我打算购买一些农机具。”耳畔,机器的轰鸣声、鸭子“嘎嘎”的叫声为北国的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机,奏响了北黄海广袤田野春耕备耕的序曲。

  今年是王太成种植水稻的第14个年头。2011年,他开始尝试发展绿色生态种植,不使用化肥,用家养的猪积粪下到地里增加肥力。后来,他根据鸭子喜欢水的习性,把鸭子放到水田地里,有些杂草鸭子可以吃掉,稻苗上有虫子鸭子也可以吃掉,农药基本不用了。经过多年的探索,王太成终于总结出“稻鸭共养”水稻绿色种植模式。

  “鸭子吃害虫和杂草,产生的粪便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环境下种植出的水稻,亩产和品质提高了不少。”王太成说。这些年,他不断调整农家肥使用比例,水稻种植面积从十几亩发展到百余亩,种植管理经验日臻成熟。

  “这么多年来,太成大哥种水稻的执着劲儿我们都看在眼里,每年他家的新稻米下来,我都第一时间买一些,不仅留着自家吃,也给亲戚朋友买了不少。”村民苗臣海说。吃过王太成家大米的村民赞不绝口,不少人想跟着学却掌握不好方法,王太成总是倾囊相授,他的“种地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村民。

  去年,王太成家的水稻喜获丰收,亩产在700斤左右。“这些年俺家的稻米渐渐在消费者中有了口碑,今年春节前销往全国各地的稻米有700余箱。这条路是走对了!”王太成高兴地说。

  种植水稻是一个复杂又耗时的过程,接下来就要开始育苗、插秧。今年,王太成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并将增加机械化生产设备。“把‘稻鸭共养’发展之路走下去,把高质量大米送上百姓餐桌,只要努力耕耘,一定能种出美好的幸福生活!”王太成信心满满地说。

声明:以上作品内容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