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万里海疆最北端 默默扎根守岛人

发布时间:2023-09-21  |  浏览:

 
2023-07-20 辽宁日报
 
  
大鹿岛,一个6.6平方公里的小岛,距丹东东港市大孤山镇19海里,被广袤的大海包裹着,远离陆地。位于中国万里海岸线最北端,它承载着“黄海明珠”“海洋牧场”的美誉,以及3000余名居民的生计。作为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派出所,辽宁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大鹿岛边境派出所几代民警于孤岛上诠释着坚守的价值。
 
  海岛时刻被大海滋养着,也因大海的拥抱而出行不便。从丹东市区开车1个多小时到大鹿岛客运站,客运站发船的班次、时间每天都在变化,全靠潮汐决定;坐将近1个小时客船,才能一睹大鹿岛的真容。
 
  大鹿岛边境派出所是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派出所。一根高高的旗杆立在屋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进门正对面墙上镌刻着“为人民服务”5个金字,字字千钧,特别显眼。在这座三层小楼里,在今年7月的几个普通日子里,记者随守岛民警们一起体验了他们不普通的工作与生活。
 
  在这些民警中间,大多是走上岗位不久的90后党员,但对海岛的日月变换和潮涨潮落,已经从“未知”变为“熟知”。他们都已见识过大海残酷的一面,游客遭遇险情、渔民发生纠纷、夏日狂风卷起怒浪、冬季海面布满浮冰。他们在海岛的风浪中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内心的变化:在平原长大的,开始习惯枕着海浪入眠;来之前喜欢安静的,也习惯了扯起大嗓门和当地居民熟络交流。他们和之前一茬又一茬的民警一样,有了共同的精神烙印——守岛人。
 
  巡逻时间表跟着潮汐走
 
  7月12日凌晨3点,静寂和雾气笼罩着大鹿岛,昏黑的海面仿佛没有边际,但蜿蜒的海岸线上早已警灯闪烁。
 
  “今天天气还行,有一次雾更大,十几公里足足开了一个多小时。”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民警赵晨光依次检查巡逻车上的救生衣、救生圈、望远镜、手电筒,再佩戴好执法记录仪、单警装备。大鹿岛11公里海岸线上的“东口”“西口”“后口”三个码头,161条大中型捕捞船和115条生计渔船,就是他们巡逻工作的点位和日常巡查的重点。
 
  当天和赵晨光搭档的民警是刘一蔚,这个1996年出生的小伙子是黑龙江伊春人,今年是他在岛上的第三个年头。“原来哪懂什么叫潮汐,现在天天和潮汐打交道。” 刘一蔚打开手机里的“潮汐”APP,把大鹿岛的潮汐时间表指给记者看,“今天第一次满潮时间在凌晨4点,我们的巡逻时间一般从满潮前的一个小时开始。”
 
  渔船“追”着潮汐出海、入港,民警“逐”着潮汐巡岛、守卫,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大鹿岛边境派出所完全不同的警务工作模式。海潮每隔12个小时涨起,满潮维持一个多小时后开始退去,第二天的涨潮落潮时间会延后50分钟左右。“潮汐的时间每天不固定,一天两次巡逻跟着潮汐的节奏走。”刘一蔚说。
 
  眼下正值伏季休渔期,“东口”和“西口”两个渔业码头,少了开渔期引擎启动的轰鸣和渔民热火朝天干活儿的吆喝声,大大小小的渔船或系在岸边,或锚泊在水里。教育渔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海上生产作业秩序,杜绝非法捕鱼、走私、偷渡等违法行为,这样的夜间清查工作每天都在进行。“生计渔船在休渔期可以在近海进行捕捞作业。” 赵晨光手里拿着一摞厚厚的“生计渔船台账”,对船舶信息、人员信息、进出港信息的报备情况进行检查,力所能及地提供服务;船只舷号、船只形状、船主身份、船员人数,不只一一登录在册,更都记在他的脑子里。
 
  大鹿岛边境派出所安排了两名“港船民警”负责船舶管理工作,赵晨光是其中之一。轮到不用去码头巡逻的时候,赵晨光就留在所里接警。派出所正对着海景优美的“前滩”,大鹿岛的海滩平缓柔软,在退潮的时候走出去一千米,海水才浸到小腿,不了解潮汐规律的游客,往往流连美景而忽略危险的来临。
 
  一次大潮时间在晚上9点多钟,“喂!110吗?有人下海找不到啦,你们快来!”赵晨光撂下电话就往海边跑。用手电筒照向远处,海水中隐约有人头晃动,从村里调动救生艇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时间不等人!赵晨光和同事二话不说,套上救生衣、手拉着手下水,跋涉了将近五六十米,就在海水即将没过下颌的时候,赵晨光终于够到了那两名脚沾不到底、正随海浪无助漂浮的女游客。
 
  民警们常说,下海救援像是惊心动魄的战役。1999年出生的赵晨光今年只有24岁,在大鹿岛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完成了许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徒手下海救人、第一次开救生艇入海、第一次在恶劣天气中上山营救……每经历一个“第一次”,都带来不一样的蝶变成长。
 
  勤务量如潮汐般有涨有落
 
  从大鹿岛边境派出所出门向前,穿过一片人声鼎沸的渔家乐,走两分钟就是海滩。从7月到10月,随着每天几千人的旅游大军登岛,民警的工作量也像涨潮的海水一样涌来。
 
  在游客最集中的“前滩”,小到答疑指路,大到寻物寻人,看到巡逻民警,游客就有了依靠。一个遗失手机的报警电话打来,民警刘唯一急忙赶到景点西海滩广场附近。刚找回失物,那边金龟园又有一个5岁的孩子走失。民警一边在现场寻找,一边告知勤务指挥室利用监控探头追踪。很快,孩子的身影在监控画面中出现,几分钟后,妈妈从民警手中接过孩子,满脸是焦急过后的喜悦与感激。
 
  岛上的警情挺特殊,要么是琐碎事,要么是危急事。驻岛已三年的派出所教导员王晓南还不到40岁,他说,民警在巡逻时,警用医疗包从不离身,里面的速效救心丸已经不止一次派上用场;派出所同大鹿岛客运公司、东港中心医院建立起急诊病人运送机制,7月8日突发胆囊炎的那位老人,就是靠这条“海岛救助专线”转危为安。
 
  “群众无论打110、119还是120,都会转到我们这里。”大鹿岛边境派出所是岛上唯一的执法机构,民警能出警、会办案,管理得好治安要素,调解得了矛盾纠纷,还懂简易交通事故处置。有火情发生时,民警化身为“消防员”;到120余家商铺检查时,民警又是“市场监督员”。所长王德金笑称,练就“一警多能”,不是加压,而是减负,民警能力提升了,工作质效高了,人人肩上有责任,群众事事有人办。
 
  游客数量井喷,产生旅游类纠纷在所难免。这几年,大鹿岛边境派出所年平均接警和接待游客求助近千起。“单纯用在市内的工作方法可行不通。” 民警陶建峰总结说,岛上的渔民性格朴实,但都有点儿倔脾气,爱钻牛角尖,吵不得,也急不得,要让“法言法语”落地生根,变成他们爱听的家常话、明白话、知心话。
 
  1996年出生的刘唯一腼腆地笑了,这位负责案件办理的年轻民警想了半天,也没想起自己办过什么“大案”。跟着刘唯一走访、排查一圈下来,他在岛上居民口中变成了“小刘”“老弟”“刘哥”“刘叔叔”。旅店民宿安全检查、码头维护秩序服务游客、环岛巡逻、海岸危险区域巡查、走访留守老人……刘唯一驻岛四年,每天和同事们一样,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2019年以来,大鹿岛边境派出所累计检查各类上岛人员2.4万人次,劝阻违规出海旅游观光500余人次,化解重特大滩涂矛盾纠纷30余起,制止破坏生态事件200余起,救助各类遇险渔民群众1000余人次,转移遇险船只300余艘次,挽回财产经济损失上亿元。这些统计数字背后,是大鹿岛边境派出所特有的“四季勤务”——春天抓服务、夏天管旅游、秋天稳秩序、冬天保平安。一年四季,工作全围着百姓转,把琐碎事做好做细,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民警对抗孤独的方式。
 
  民警们形容,冬天的大鹿岛,就像潮汐退去的海滩,沉默空寂。刘一蔚难忘报到的那天,从丹东到东港再到岛上,路越走越偏,心越走越凉。当时是1月严冬,眼前只有一望无际的海水、海冰,刺骨的海风呼啸着从耳边刮过。几个月后,他重回丹东市区,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看到红绿灯恍如隔世,是走是停好久没反应过来。
 
  辽宁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政治处的曲洪霖十几年前也是大鹿岛边境派出所的一员。2012年春节,已值守多日的曲洪霖回家心情迫切,客船停了一周后终于开通一班,恰巧遭遇极寒天气,黄土坎镇港口岸边数百米的海冰冻起一米多厚。大船试图靠吨位优势撞开冰层,努力了1个多小时,船长宣布原地停船,让乘客自行上岸。曲洪霖拽的绳子从甲板滑下,在距离冰面两三米高的位置一跃而下,仰面朝天摔在冰面上,又拼命爬起来,向岸边的父母奔去。
 
  大鹿岛边境派出所的每个民警,都像他这样,经历过登岛初期的犹豫彷徨,并试图以逃离的方式对抗孤独,但最后都会转化为奉献和付出、留恋和不舍。在这里工作越久,吃的苦就变得越甜,越能感受到“鹿岛所”所赋予的荣誉感与自豪感。
 
  一代代驻岛民警如潮汐般来去
 
  大鹿岛村有很多标签,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辽宁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村庄耕海牧渔,将泥滩变为“金滩”,依靠滩涂养殖和海岛旅游,走出了一条三产齐头并进、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大鹿岛海域滩涂是俗称“黄蚬子”的中国蛤蜊的重要养殖区。作为中国最大的沙蚬养殖基地,年产量高达5万多吨,借助发达的物流网络,内销到全国各地,外销到日本、韩国。依托大海的馈赠,这个只有3000多人的小渔村,每年创造出超7亿元的总产值。
 
  守护好村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和发家致富的“钱袋子”,大鹿岛边境派出所主动把责任扛到肩上。王德金介绍,除了民警的巡逻守护,近年来派出所加大科技投入,在岛上安装视频监控探头百余个,实现无死角全覆盖,有效保护海产品资源和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今年77岁的村民李生宽祖祖辈辈生活在大鹿岛上,在他的记忆里,不用说儿时的小毛道、茅草房,就在前些年,办啥事还都得往岛外赶。现在则大不同,近年来大鹿岛旅游热度不断攀升,一船船游客登上大鹿岛,他们不仅带来消费,还把外面的信息和生活方式带了进来。“许多小伙子爱上了拍海景、剪视频,姑娘们学会了做直播、卖海货。”大鹿岛村党委书记张宗义说,曾经封闭的大鹿岛,如今紧紧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岛上水电路网畅通,生活便利,日子红火,待在这里完全不会产生与外界脱节的恐慌。
 
  “特种行业许可证今年已经办了112张。”在大鹿岛派出所的视频会议室里,所长王德金正在与东港市公安局进行业务对接。派出所把一些群众刚需、高频的业务揽了过来,群众足不出岛即可办理。曲洪霖介绍,这间会议室,当年是大寝室。一代代驻岛民警如潮汐般来来去去,一代代所长接续接力,派出所的硬件软件水平逐年提升。现在的民警宿舍里,装上了电热榻榻米;闲暇时间,年轻民警通过手机与家人视频;派出所定期组织开展“红色剧本秀”、环岛徒步等活动;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态的优化、通信设施的完善,为海岛创造了“留人拴心”的环境。当然,海岛特有的潮湿不曾改变,鞋和衣服还是会“长毛”,但民警的心里不再“长毛”。
 
  王晓南说,一年365天,大家有300天在一起,大家是同事,是战友,更是亲人。“前滩”对面的那座三层小白楼,就是“家”。
 
  大鹿岛边境派出所建立已40余年,在这个“家”里,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身影拥抱这片碧海,一个又一个无私的情怀守护这方平安。在这里经过历练调离岗位的民警,到其他单位无一例外成为骨干。新近上岛的民警,也在驾轻就熟地将渔船称为“钢壳子”和“木篓子”后,在一声声越来越接近岛上口音“逮没逮饭”的问候中,完成了从“守岛人”到“岛上人”的身份转换。
 
  记者在岛上的最后一天,一日无警。入夜,民警结束巡逻回到大鹿岛边境派出所时,月已划过中天,海面风平浪静,小岛安稳太平。
 
  记者手记
 
  坚守的价值
 
  黄 岩
 
  大鹿岛潮汐轮转,一代一代的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这里奉献青春。尽管现在派出所硬件软件条件大有改善,但他们的驻守,仍被称为“坚守”。
 
  “坚守”大鹿岛,源自传承多年的荣誉感。采访时,在岛上工作过的老民警愿意讲过去的故事,在他们看来,往昔的艰苦代表着传承,年轻的战友则象征着未来。大鹿岛边境派出所是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辽宁省“最佳警队”,守护这份荣誉,年轻民警担子不轻。当夜幕降临,海滩边灯火通明的烧烤店内人声欢笑,上岛游客中,年轻人不少,同样年轻的民警则在不远处默默守至深夜,他们说,这是职责所在。
 
  “坚守”大鹿岛,要克服热闹之后的沉寂。海岛半年热闹,半年沉寂。作为岛上唯一的执法力量,村民无论何时遇到纠纷、难题,第一时间便想到来找“公家”评理;在旅游旺季,全体民警“连轴转”“白加黑”是常有的事。热闹的半年里,民警可以用忙碌的工作驱散对亲人的思念。但热闹过后的沉寂则更难捱,“猫冬”的村民会有自己的消遣,但民警日复一日迎着刺骨海风的巡逻防控却从不停歇。
 
  “坚守”大鹿岛,更要甘于默默无闻地付出。大鹿岛边境派出所以出警快著称,因为民警就“守”在群众身边,矛盾被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大鹿岛安稳,一年到头可能只有一两次险情发生,从表面上看,发生在民警身上的,似乎都是每天走访居民、解决纠纷的平常事,在这些“平常”背后,却是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的“不平常”,日复一日只为那一次的挺身而出。
 
  但民警们却不提“坚守”这两个字,在他们看来,这是工作需要,更是人生选择。“我们是人民警察,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采访中,记者听到这句话的次数最多。在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代代“鹿岛所”民警像螺丝钉一样,把自己紧紧拧在岗位上,于无声处诠释坚守的价值。
 
  链接
 
  大鹿岛边境派出所
 
  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派出所。大鹿岛边境派出所的一代代民警秉持“以岛为家、艰苦为荣、人民为重、奉献为本”的精神,扎实做好稳边固防各项工作,为大鹿岛的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先后荣获集体三等功2次、集体嘉奖1次、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辽宁省“工人先锋号”、辽宁省公安厅“最佳警队”等荣誉称号。
 
 
 
声明:以上作品内容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