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凤城“三色农业”彩带舞起来

发布时间:2008-09-11  |  浏览:
辽宁日报2007年10月24日16版
     每当瓜果飘香的时节,站在凤城市大梨树村的“花果山”上放眼望去,18公里长的五味子长廊镶嵌在半山坡,那腰肢纤细的枝干上,挂满了一嘟噜一串儿的成熟果实,浓烈的色彩映红了半边天。这几年,凤城市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见效快的特种经济作物种植业,火红的五味子、黑褐色的短梗五加、紫红色的树莓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已逐渐形成凤城农业的三条特色“彩带”,带动凤城强市富民。
    红色的五味子:结合旅游求双赢
    对于五味子的发展,凤城人并没有单一地追求产量上的效益,而是充分挖掘出其在旅游业方面的潜力,用自己独特的经济头脑,把五味子这一农业项目经营成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两大产业,而且这两大产业齐头并进,形成了双赢的可喜局面。
    在这一点上,凤城市大梨树村人走在了前列。他们瞄准了国际国内中草药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走高科技、高质量的生产经营之路,大力种植开发辽五味项目。起初在科技园培育五味子种苗200亩,随后便将这一项目发展壮大起来,现在的大梨树村共有辽五味1万亩,盛果期产量可达5000吨。在他们的带动下,到去年年末,凤城市五味子生产面积达到1.6万亩,产量30万公斤,产值3600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辽五味绿色药材生产基地。
    然而,他们的经济眼光不止于此,在看到了五味子的农用价值的同时,更看到了它在发展旅游业上的深厚潜力。他们的五味子基地就建在大梨树村的盘山旅游公路两侧,并且全部用水泥柱搭起支架,形成了18公里的五味子长廊。这18公里的五味子长廊不仅开辟出一个前景巨大的农业产业项目,而且架起了农业与旅游业之间互惠互利的桥梁。每当五味子成熟的季节,那漫山遍野的红艳紧紧抓住游人的眼球,这里的旅游业由此更加兴盛起来。
    褐色的短梗五加:榜样带动促增收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身体健康情况的不断关注,作为一种药膳两用植物,短梗五加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逐渐作为一种较高档的绿色健康食品被摆上餐桌,其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已经达到40元/公斤,在春节时期曾一度达到60元/公斤,已经成为凤城市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凤城短梗五加的发展,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白旗镇的短梗五加种植大户杨森去年在边门镇承包了500多亩地,个人投资60余万元种植短梗五加。它的收效相对来讲是比较快的,两年见果,这样下来,预计到今年年底便可初次收益近20万元,用不上几年便可返回成本并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周边的农民看到杨森的收效也都动了心,纷纷投入到这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中。特别是白旗镇的吴家村,今年新发展短梗五加1000多亩。目前,全市短梗五加的生产面积近1万亩,带动农户2000余户,年产值已经达到2000余万元,户均收入1万元左右,农民们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紫红色的树莓:龙头牵动大发展
    凤城市在发展树莓产业的过程中,让企业和农民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缺一不可的两个“环”,企业与农民联合,企业不愁原料来源,农民不愁农产品销路,千家万户的农民与企业结成了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实现农企共赢的同时,推动了凤城市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去年春天,凤城市一家公司租下所在地草河经济管理区的200亩土地,租期10年,再以一半的价格把土地分包给了平安村的118个农户种植树莓。整地、修作业道等基础工作全部由企业负责,所需的种苗、水泥杆、铁线由公司以成本价赊销给农户,秋后从收购款中扣除。如今,树莓长势喜人,去年已开始见效,今年全面进入丰果期。专家介绍,丰果期亩产在1200公斤左右,农民亩效益将在4000元以上。
    这样的龙头牵动力带来了凤城树莓产业的大发展,到2006年末,全市树莓生产面积达4000亩,产量500吨,产值达到500万元。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