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只为群众说声“好”

———丹东市抓住群众最关心的事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发布时间:2008-09-11  |  浏览:
辽宁日报2007年10月12日1版
  清晨的鸭绿江边,是丹东最早醒来的地方。众多的市民来到这里踢毽、打拳……歇息下来,聚集在一起的老老少少又开始“议政”。说起今年市里发生的几件大事,大家伙的共同看法是,好!能够让老百姓说“好”的直接原因,是丹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的工作思路。
  2007年的春天一到,丹东市委、市政府在抓好18片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收尾和环境配套工作的基础上,又向全市人民公布了5万平方米以下棚户区改造方案,并将19片即将改造的棚户区一一在媒体上列出。丹东棚户区改造的二次战役在“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气势中全面打响。
  那个棚改方案上,3年内每年拆迁建筑面积是多少,新建安置面积是多少,安置居民多少户,每家每户建筑面积是多少,都说得清清楚楚,就连困难户安置后难以缴纳物业费、采暖费这件事也列出了解决的办法。握着这张报纸,动迁户们心里托底了。
  家住白房大偏岭棚户区的张老汉举家搬迁后,隔三差五就回到老宅址前走走看看。白房大偏岭棚户区已经列入省5万平方米以下棚户区改造计划,眼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张老汉每天心情都非常好,因为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搬进新居了。
  也是在2007年的新春,丹东市委、市政府庄严地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抓好“民生”、“民安”、“民权”三项大事,是市委、市政府2007年工作的重点。谈起这三项大事,市委书记薛恒说,群众最关心的事就是大事。作为一级党委和一级政府,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今年前6个月,丹东全市实现就业4.78万人,其中安置就业困难对象1748人,分别完成省考核指标的83%和174.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2%,比2006年底下降1.18%;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
  这组数字来之不易。丹东市委、市政府健全就业工作责任体系,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全市两级领导、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就业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半年的时间里,先后购买大量公益性岗位,用来安置“4050”人员、“并轨”未就业人员、棚改回迁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这其中,安置棚改回迁生活困难居民就业就达3100多人。同时,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40万元,扶持创业带头人183名。这些创业带头人又带动1298人就业。
  丹东原来只有一个公园,就是锦江山公园。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丹东的老百姓却感觉到娱乐、健身的空间越来越小。今年,市委、市政府顺应民心,一期投资900万元改造锦江山公园,建设规划面积达76.21公顷的元宝山公园。
  这件事很小,但说明的问题却很大。在一个地区,经济建设固然是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但经济建设更需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忽略了这一点,再快的发展也是无本之木。
  于是,丹东今年的城市建设就以老百姓满意为标准。“亮化工程”、“绿化工程”、“铺路工程”,从大街延伸到小巷,从广场进入到社区。现在,全市开工建设的38条道路,25条竣工、6条通车,总投资1.1亿元的街巷路改造大修已近尾声。
  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关注民生,体贴民心,其实就是在大力发展经济,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因为这时候,全社会已经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谋发展。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