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中小企业以创新促发展

发布时间:2008-09-16  |  浏览:
辽宁日报2007年8月27日16版
       伴着夏日的清风,丹东一批企业喜获佳音:“无水多彩印染绿色生产新技术”等6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基金立项资助320万元;“浪涌抑制器”等12个项目获得省创新资金资助300万元。这是丹东近9年来,获得国家资助项目数量最多的一年。
  这些获得资助的企业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中有的是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军企业,有的是业内标准的制订者,还有的拥有多项世界先进技术。凭借着良好的外部环境、敏锐的市场触觉和自主创新的实力,这些中小企业茁壮成长起来。
  自主创新成长快
  20年前,丹东鸭绿江磨片有限公司还是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他们用毛驴拉石碾子混沙生产出了第一批磨片。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厂竟然生存了下来。
  “产品的权威性依赖的是高科技含量,我们始终把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看成是企业的生命线。”总经理臧田良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如今,这个100多人的小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企业拥有自己的磨片研究和开发中心。1997年,他们自主研发了第一个实用新型专利技术。2004年,推出97个新产品,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2005年,又有108个新产品面世。2006年,公司自行研发生产的系列机械制浆磨片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磨片生产基地。
  在丹东,中小企业占到了全市工业企业数量的90%以上,而像鸭绿江磨片有限公司一样小而强的企业非常多,如打破跨国公司在无损检测领域技术垄断的奥龙射线仪器公司、开创我国冶金矿山生产在线自动化检测“中国创造”先河的东方测控公司……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04户。2006年,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8亿元,增长57.9%。
  人才聚集后劲足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打拼。打造人才高地是丹东中小企业的另一个制胜法宝。
  丹东辽科工业丝绸防护织品有限公司组建之初,便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了14名管理和技术人才。他们将企业分成14个股份,分发给他们。对人才的尊重和信任,使人才在企业深深地扎下了根,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辽科公司很快由小到大快速发展起来。目前,公司成为省特种防护产品定点生产企业。
  这几年,丹东不断加大吸引人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为集聚各类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丹东中小企业乘势而上,建立了各种人才发展机制。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共引进技术人才4000多人,其中引进本科以上人才由原来的每年不足百人增加到平均每年上千人,硕士研究生每年超过100人。这些人才大部分被吸纳到企业中。
  打造品牌名声响
  丹东东发集团生产的燃气表,近些年年销量一直在700万只左右,占全国市场的25%,是行业内公认的龙头老大。虽然产品质量一直不错,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该公司生产的燃气表却卖不上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牌子不响。
  “酒香更怕巷子深啊1负责产品宣传的东发集团郭总经理深有感触地说。其实和东发集团一样,过去丹东一些企业更多地关注产品质量,而对打造品牌意识淡保
  为了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丹东市成立了实施名牌产品战略推进委员会,加大对品牌、名牌的推进力度。2006年,丹东又将名牌战略作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奖励政策,激励企业想名牌、创名牌。质量好,牌子也要响。痛定思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打造品牌、争创名牌的队伍中。
  截至目前,丹东共有省名牌产品22个、市名牌产品66个,东发集团生产的民用燃气表实现了丹东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