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凸现后发优势推进临港产业
发布时间:2008-09-18 | 浏览:
辽宁日报2008年7月1日12版
本报讯 记者蔡晓华报道 夏日炎炎,从鸭绿江畔到黄海之滨,处处是如天气一般火热的建设场面。今年上半年,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开工项目18项,总投资45.8亿元。而随着一批批项目的落地,一个新兴的临港产业基地正从黄海之滨崛起。
作为中小城市,丹东曾经辉煌过,“白翎”钢笔、“孔雀”手表、“菊花”电视等一批产品曾叫响全国,那时丹东是全国十大(中等)明星城市之一。然而,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丹东痛失发展机遇,渐渐落后于兄弟城市。
既然失去先机,寻找后发优势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变差距为潜力,丹东人以全新的理念、以更长远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丹东毗邻黄海,除了拥有至韩国仁川的国际客货班轮、至首尔的临时包机航线、至朝鲜平壤的国际联运列车以及丹东至沈阳和大连高速公路等成熟的交通网络外,东北东部铁路工程、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丹东至庄河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正在实施中,而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通车,丹东将处在4条高速公路和3条铁路的中心交会位置,成为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和物流集散地。
显而易见,丹东的后发优势在港口。丹东的发展必须紧紧依托港口,抓住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有利契机,高水平推进临港产业园区建设。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丹东不单纯地就招商抓招商、就项目谈项目,而是把招商引资工作和港口建设、临港经济发展的主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着重完善物流贸易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国际商贸旅游三大功能,通过强化沿海、临港的吸纳、扩散作用,把丹东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培育成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动力源。
占地46万平方米的韩国仁川丹东产业团地,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已办理入驻手续的企业不能按计划开工。为了最有效地发挥“团地”的土地效益,2005年,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分两次收回了原工业团地土地,作为金泉高新技术园区的一期用地开始开发建设,沉寂多年的园区重新焕发生机。
金泉高新技术园区的项目建设是推进临港产业园区建设的重头戏。为了保障项目落地,园区采取目标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使项目和责任自上而下形成层层分包,落实到人,跟踪问责。园区所有项目均按照“倒计时”方式运作,由开工具体日期反推计算,什么时间做什么、由什么部门来做、需要企业配合做什么都列出明确的推进时间表,细化项目进程和具体责任,最终确保项目按期落地。
2006年,金泉高新技术园区入驻企业10家,2007年入驻12家。今年,金泉高新技术园区计划开工建设项目28个,投资总额16.3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13个。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使丹东临港产业园区成为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家园。下半年,这里还将有25个项目陆续开工,总投资7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