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看老师鲍芳芳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发布时间:2008-09-18  |  浏览:
辽宁日报2008年6月12日11版
    今年多雨。去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采访时,天依然阴沉沉的。走进校园,孩子们用含混不清的话表达着对来校客人的热情,看着一张张稚嫩无邪的脸,感受着上天对他们的不公,心底不觉也像这即将到来的雨季一样掠过几许愁云。
    而在律动教室里,在鲍芳芳老师轻快的手势和沉醉的表情下,电声乐队演奏的极富节奏感的乐曲,顿时驱散了心中的愁云。如果不是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谁能想到,舞台上挥洒自如的表演者,一名是低视和低能的盲生,另外3名均是聋生。
    这一切要归功于特教老师鲍芳芳,在特殊教育行业默默走过了17个年头,鲍芳芳用音符和舞蹈开启了残障孩子尘封的心灵。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1991年,19岁的鲍芳芳中师毕业后,来到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担任律动教师。刚到学校时,一下子面对那么多聋哑孩子,鲍芳芳有些茫然无措,而不会手语,更让她经历了终生难忘的第一课。
    课堂上,孩子们用手胡乱比划着,嘴张着却发不出声音,鲍芳芳也着急地用手比划着,虽然急得直跺脚,但学生们依然我行我素。“那真是糟糕的一课。”回忆起那一幕,芳芳笑着摇摇头。为了过这一关,她一边请教其他老师,一边观察学习,以最快的速度学会了手语,并进入角色。
    对于聋生来说,律动课是个艰苦的历程。为了让聋生体验大自然赋予的音乐美感,春光明媚的日子,芳芳带着他们去领略风吹杨柳轻盈曼妙的舞姿在音乐中代表的含义。风雨交加的日子,她引领孩子们感受狂风卷集着乌云的磅礴气势给音乐带来的启迪。秋日,她又带领孩子们去看湖水在秋风的感召下,波光粼粼的样子,宛若音乐中那跳动的音符。冬日,他们又去欣赏漫天飞雪,去感悟洋洋洒洒的飘逸。每一次这样的与自然与音乐碰撞,芳芳都兴致高昂地踏着标准的舞步,打着音乐节拍,将“音乐细胞”悄悄地渗透到学生们的心里。
    在校园里,人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芳芳带领着聋生一边走台阶,一边打着音节拍节。反反复复,也不知上上下下了多少次楼梯。
    “这是步入音乐殿堂的一条可行之路,我必须领着学生走好。每踏一个台阶,我就觉得是孩子在音节上的一次升华。我不但以此鼓励聋生,也同样在鼓励自己坚强地走下去!”不过,有些事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一次,学校紧急排练一个简单的舞蹈,可无论芳芳如何示范,孩子们的进展都是微乎其微,急火攻心,芳芳一下病倒了。躺在病床上,芳芳有些气馁了。
    在家病休一个礼拜,芳芳抱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学校。没想到一进校园,孩子们一下子就围拢过来,比比划划地说:“老师,您这么长时间没来,我们可想您了!”芳芳说,那是世界上最纯净的心灵流淌出的最真挚的话语。在那一刻,她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个特教老师的价值。
  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培养聋生的自信心,鲍芳芳不断摸索,结合聋生自身的特点对号入座。常常是头天晚上在家里编排出眉目,第二天利用课余时间反复对照镜子演练,晚上回家后还要挑灯夜练。而为了让孩子们达到令人满意的动作,芳芳几乎牺牲了所有的假日。她手把手地教,每一个动作都要教上上百次,上下身的协调、腰肢的摆动,踢腿的高度,都要靠细心、耐心和聋生的领悟力来完成。有一次,为了让聋生赵明悦感受水的韵味,她领着孩子去湖边看,然后再回到地毯上和她一块练。
    她说,舞蹈对聋生是残酷的。在听不到音乐的情况下,完全凭着自己的想象完成单调的动作,是相当枯燥的。
    “我和孩子们完成的每个动作,有时完全是一种心灵感应。这么多年在一起摸爬滚打,常常是一个眼神,他们就知道我要说什么。”在这个无声的世界里,芳芳的手势、孩子们的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除了泪水和汗水,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心有灵犀。
    2004年,她编排的舞蹈《雀之灵》获得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二等奖。她辅导的学生赵明悦、曹丽静被选拔参加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舞蹈排练。
    2006年3月的一天,独自面对教室里一堆音乐器材,鲍芳芳又萌生出一个想法——— 组建一支特殊的电声乐队,让残障学生也能感受音乐的魅力,她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然而,受学校生源的限制,鲍芳芳选拔出来的乐队成员除了一名盲生外,其余3人均为聋生。15岁的键盘手是低视儿,只有0.2的视力,且伴有智力障碍;11岁的爵士鼓手迟凤民,18岁的电吉他手、电贝司手荣忠旭和邢立辉都是聋生,听力损失均在80分贝以上。盲人尚能听到音乐,凭感觉找到键盘的位置,而让听不到音乐的聋生去奏出乐曲,谈何容易。
    贝司、吉他是弦乐,对于聋生来说,掌握它们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手拨动,靠空气的震颤和手指的感应,从而在有形的器具上找到无形的音符,而轻重缓急及抑扬顿挫对于他们来说则毫无概念,要想掌握演奏技能,只能靠死记硬背。鲍芳芳又找来影碟,播放乐队演奏的现场片断,让学生在观看影碟的过程中寻找感觉。
    然而,乐队面临的困难还是令芳芳措手不及。先是爵士鼓手的个子太小,够不着鼓。芳芳当起木工,将鼓架锯短,再垫高凳腿。然而,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迟凤民的手臂很快累肿了。一次训练,因为疼痛的折磨,小凤民敲着敲着,心烦意乱,把鼓槌重重地往地上一摔,委屈地号啕大哭起来。芳芳感受到孩子的苦痛与心焦,她觉得自己的步骤可能太快了。她关切地上前用手语安慰他说:“不要着急,累了的话,咱们就休息一会。”
    苍天不负苦心人。乐队的第一首曲子《站台》终于可以和观众见面了。第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演奏时,虽然听不到音乐,但是从师生们激动的表情和热烈的掌声中,几个孩子的信心倍增。随后,他们又向更高难度的曲子发起挑战。如今,《相信自己》、《明天会更好》这样的曲子他们已可信手拈来。
    2007年,这个特殊的乐队演奏的《迎来春色满人间》曲目,获得了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二等奖,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三等奖。
    观看表演的评审专家不禁感叹:和正常人相比,他们毫不逊色,而更令人钦佩的是这些孩子身上所传达出来的自信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除孩子们的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现在他们因音乐而自信,因自信而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这才是最大的成功。”望着孩子们神采飞扬的脸,芳芳如释重负。
    图片说明:鲍芳芳为乐队的孩子们讲解弹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