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让蚕农早日踏上致富路

发布时间:2008-09-18  |  浏览:

辽宁日报2008年5月28日16版

     在辽宁的很多蚕场,提起朱有敏,蚕农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为了让山区蚕农早日踏上致富路,我省30多个县(市)、280多个有柞蚕生产的乡镇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推广新品种、为蚕农讲授急需的生产技术,“蚕妈妈”的美好形象深深印在蚕农们的心中。

     从事柞蚕育种研究工作比较艰苦,蚕业试验场都是在较远的山上,为了一个科研数据,爬山越岭是必须的,有时一天要往返四五次,行程十余公里,还经常要在空无一人的山谷里观察操作,不仅要克服山谷的寂静和空旷所带来的恐惧,遇到收蚁、观察抗性等必须处理的关键技术环节,还常常要顶风冒雨进行试验操作。

     “无论多恶劣的天气,我也绝不会放弃正常操作,因为那样的话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年的试验,进而影响到整个科研进度,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在朱有敏的身上,记者看到了一名奋斗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的操守。

     1998年至今,朱有敏一直担任省蚕科研究所柞蚕育种研究室主任一职。在她的带领下,研究室出色地完成了国家攻关专题 “柞蚕新品种选育”,研究成果被国家科技部等部门联合授予优秀科技成果奖,并被国家纺织工业局评为科技攻关优秀专题。他们选育出的柞蚕高饲料效率新品种 “三大元”、柞蚕抗病高产新品种 “辽双1号”、强健性柞蚕新品种“抗大”及二化性地区一化性品种“旱秋214”等成果全部通过省级专家鉴定,被评为具有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柞蚕新品种打破了建国以来以“青6号”为主要生产品种的局面,创造了中国柞蚕新品种生产、普及的最快速度,真正实现了中国柞蚕品种的第二次更新换代。如今,在全国柞蚕放养总量的13万把中,采用蚕科所柞蚕育种研究室育成并推广的新品种约占10万把。

     为了让更多的山区蚕民受益,她组织研究室同事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常年为广大蚕民进行技术服务,每年人均现场为蚕民服务300多人次。她常年奔赴在吉林和省内的各蚕区向蚕民传经送宝,我省的10万蚕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听过她的技术讲座、看过她编写的养蚕技术图书。

     在蚕业科研事业上辛勤耕耘了24年,朱有敏始终怀着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蚕业科研事业。她先后荣获丹东市 “十大优秀创业女性”、省“女职工创业标兵”称号。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