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为山区农民趟出一条致富路

发布时间:2008-09-18  |  浏览:
辽宁日报2008年5月21日8版
     提起齐德丰,凤城市石城镇孟家村的村民总是感激地说:“是他为咱村民趟出了一条致富路。”这位普通农民历经9年,凭着胆量、勤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成为村里食用菌产业的开路先锋,带领村民走上依靠产业致富的新路。
    孟家村是比较偏僻的山区村,当地村民除了少数发展柞蚕业外,一直没找到其他的致富门路。1999年,49岁的齐德丰抱着为村民找一条致富路的心理,尝试发展食用菌。当时,齐德丰牵头联合几个村民搞滑子蘑生产。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的大火使收获的喜悦化为泡影。
    2000年秋,老齐又带着几个村民搞起了香菇种植,菌棒和技术支持都靠凤城市一家公司提供。然而,到这批香菇上市时,老齐他们才打听明白,这并非他们一直以为的出口菇,而只是普通菜菇,市场最高价不过每公斤2元。老齐不得不开着农用三轮车,在周边县市叫卖,好歹把这批香菇“抖搂”出去了。
    即使如此,老齐也没灰心。既然有了一年经验,来年说啥也能打个翻身仗。可谁也没想到,前一年品种虽然不对路,好歹也有个产量,第二年却连产量也没有。三年辛苦一场空,村民们没怪罪老齐,可老齐总觉得对不住跟着他忙活的村民。他觉得发展食用菌这个项目没错,主要是缺技术。于是,老齐请来外地专家指导,购进削片机自己做菌棒以降低成本。可技术不是一天能学到手的,人家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地传授。这一年,老齐培养出的菌棒杂菌太多,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虽然没赔,但也没赚几个钱。
2004年6月,老齐一个人揣着800多元学费和20个茶鸡蛋踏上了去浙江的火车。在那里,老齐总算把如何进行母种分离、菌种提纯整明白了,并学到了更先进的菌种制作技术。随后,他又花了两万多元钱购进液体菌种机。当年9月,老齐用自己的设备和技术开始制作菌棒。一开始,他没敢联系别人,想自己先做出个样子。做种、制菌棒的过程并不轻松,加之老齐经验有限,只能以勤补拙,整个生产过程不歇劲地盯着,有问题就查资料、打电话咨询。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老齐制出的10万个菌棒出菌率高,香菇个大肉厚,一茬下来转眼就销售一空。
为了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老齐无偿为村民提供菌种、技术指导以及销售“一条龙”服务。村里的贫困户田永生在他的帮助下,去年种了2000多盘滑菇,秋后一算账收入2万多元。田永生高兴地说:“我靠种大田、外出打工,10年也没收入这么多啊!”今年,田永生又发展了4000盘滑菇。
    在齐德丰的影响和带动下,孟家村很多农民靠发展食用菌发家致富。2007年,全村种植香菇30余万盘,收入60余万元。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