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棚改居民的好日子
发布时间:2008-09-18 | 浏览:
辽宁日报2008年4月11日12版
4月7日,丹东市振兴区临江办事处锦绣社区的文化活动室里传来阵阵歌声,原来社区合唱团正在排练。70多岁的郭桂珍老人告诉记者:“棚户区改造不仅让我们住上了大房子,社区还为我们提供了活动场所,合唱团现在有40多人,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了,大家在一起整天乐呵呵的。”
锦绣社区是丹东市棚改新区文化设施配套工程最早启动的社区,这项民生工程的启动,使棚改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有效的载体。
2005年5月,锦绣社区所辖的电灯房棚户区被列入丹东市棚户区改造工程之一。从那时起,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个一百”工程就始终贯穿于居民的动迁、回迁中。动迁一启动,社区干部就分头逐户走访,将有特殊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家登记在册,并成立了志愿者队伍,为老弱病残户搬搬抬抬。
2007年春节前,电灯房棚改居民开始陆续回迁。为了让棚改居民住得进、住得好,每位回迁居民领取钥匙时,都填写了一份家庭状况表,办事处和社区据此掌握居民的难处,并开展送补贴、送服务等“五送”活动。办事处和社区与开发商积极协调,共为55户回迁特困居民减免了10万多元入户费,为20户困难户联系到了廉租房。
去年交采暖费时,回迁居民霍文福犯了愁——— 靠有限的退休金供养一个在家待业的孩子和一个正念初中的孩子,生活捉襟见肘。社区党委得知后,同业主委员会一起与开发单位沟通,最后减免了老霍部分采暖费。老霍感激地说:“这真帮了我家的大忙啊!”
考虑到回迁居民中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状况,社区始终把安置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依托驻街单位建立了3个安置基地,并公开承诺只要不挑不拣,保证帮忙找到工作。棚改回迁时,社区和所在物业公司联系,留出了30个保安、保洁岗位,优先录用特困居民。三年来,锦绣社区共安置再就业200多人,加上自谋职业者,社区再就业率达95%。
“对于棚改新区的居民,我们不仅要让他们住得好、住得稳,更要让大家精神愉悦,共享改革成果。”这是社区党委书记颜笑容的工作理念。
针对棚户区历史积淀下来的落后生活方式及不文明现象,锦绣社区以“做文明居民、建文明社区”为目标,以“倡文明新风、建美好家园”为主题,深入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社区的两处共计200平方米的综合活动室和32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成为居民休闲活动的乐园,而由上百人组成的艺术团,每周都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社区设有电子宣传屏幕、10延长米的科技文化画廊等,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和对居民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力阵地。为了解决活动经费,社区党委以发展的眼光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子,与驻街单位达成了“社区共建、活动共办”的共识,每年投入都在两万元以上。2007年11月,锦绣社区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环境的改变最终是人的改变。锦绣社区的棚改新区居民不仅拥有了出门见凉亭、草坪、喷泉的好环境,也正以积极向上、健康的精神风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