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墙或者门与窗:有关邻里关系的隐喻或者故事

发布时间:2008-09-18  |  浏览:
辽宁日报2008年3月18日11版
  同往常一样,在体育馆跳完老年健身舞后,69岁的付桂荣老人还是先来到了位于丹东市振兴区工业社区体育馆路23号楼的孤寡老人白玉芝的家。虽然这里距离自己家只有两三分钟的路程,虽然几年间来回住了3次院的丈夫也需要人来照顾,可每当跳舞或者唱歌等业余活动结束了,付桂荣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去90多岁的白大娘家看看。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跟白玉芝结成了“邻里点对点”的对子,更为主要的,是付桂荣已经把这个无儿无女的老人当成了亲人,当成了心里最柔软的一份惦念。
  也正因此,不管有的人经常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说三道四,品头论足,也不管天气是风雪交加还是电闪雷鸣,付桂荣依然忙碌并快乐地奔走在两栋楼之间,用平凡而又执著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美好。
  推开厚厚的防盗门
  “瞧瞧,我这红毛衣是邻居给织的,挺好看吧。”95岁的白玉芝老太太别看已经上了岁数,可身体却好得很,耳不聋,眼不花,还能赶时髦。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白玉芝是15年前搬进社区的。由于她无儿无女,平时,老人的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做。当然,社区干部也会时不时地过来,看看老人生活上有什么难处。去年,为了照顾好她这个遗属,社区还给她专门安排了一个养护员,帮着收拾家务。但是,要说真正给白玉芝提供了细致入微的照料,而老人又十分认同和放心的,还多亏了付桂荣。就在年前腊月二十三,白玉芝感冒了。晚上9点钟,她给付桂荣打了个电话。一听说老太太病了,付桂荣马上带着药赶了过来。
  提及自己的所作所为,付桂荣的语气很平淡。“说实话,自从退休闲下来以后,心里老觉得空落落的,好像少了点啥,一点儿也不适应。打从2004年,社区成立了一支全部由俺们这些小媳妇和老太太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后,我就认识了老白大娘。看到她上了岁数,干啥活都不方便,有时间我就来她家帮帮忙。后来,俺俩结成了对子,来的次数就更频了。这不,现在我跳舞、唱歌干啥的,都是为了有个好身体,也是为了更好地照看家里老头和白大娘。”
  原来,有一段时间,付桂荣的老伴得了重病住院,需要人护理。在女儿、儿子两班倒,自己偶尔给打个短之外,付桂荣依然没有忘记照看着白玉芝。之所以这样,付桂荣说总感觉别人求到自己,心里确实挺高兴的,而且还找到了家、医院、白玉芝家三点一线的充实生活。
  除了付桂荣,社区的其他居民对白玉芝也是十分关心。邻居有包饺子或做了其他好吃的,常常会给老太太送来一些;老人上附近理发店去理发,人家根本不要钱;有时候邻居去洗澡,往往来喊老人,领着她一起去澡堂子……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白玉芝老人既感动又骄傲。“咱岁数是大了,可不招人烦。邻里邻居的都喜欢我。以前,我给人家看孩子当保姆,有一个姓李的人家,我看了她们姊妹3个5年多,又看了她们的孩子,现在孩子都26岁了。她们还时不时地上我这儿来看我,再加上有这样多的好邻居,我太幸福了。”说着说着,白玉芝老人抹起了眼泪儿。
  拆掉邻里一堵墙
  吴丹桐是丹东市振兴区妇联的副主席,也是“邻里点对点”活动的发起人之一。谈起创建这项活动的初衷,吴丹桐坦言道,就是为了消除邻里关系冷漠症,也是为了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
  在多年的工作中,吴丹桐发现,“邻里关系冷漠症”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城市病”。伴随着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人住在了一栋楼上,而大杂院、小胡同里邻里间颇具亲和力的交流却无形中被阻断了。居住环境的改变,令很多居民对身边的邻居抱着提防之心,不少人都在心里上了一把“锁”,总担心邻居是坏人,总有种不安全感。另外,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渐渐挤掉了人们交流与沟通的时间,与邻居的交流和沟通更成了一种奢望。久而久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变成了陌生人,冷漠成了邻里间的一堵高墙。
  如果说,“邻里关系冷漠症”是一种“城市病”,那么,有病自然就得求医。吴丹桐率先想到了社区志愿者。振兴区共有10个办事处,51个社区,每个办事处都常年活跃着一支女志愿者队伍。以前,在社区里,只要居民有困难,不用号召,很多邻里都会主动帮一把。但是,这支自发形成的队伍相对比较松散。于是,振兴区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建立社区“邻里点对点”联络站,将全区40—60岁、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女性和需要别人帮助的居民统一登记,在他们之间搭建了一个邻里相互帮助的参与平台。
  打开心灵一扇窗
  身体不好的韦玉环在工业社区出生成长,她经历了邻居们吃一口好的也要分享的年代,也经历了住上高楼之后“一墙之隔不通气,一年四季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楼上楼下不知姓”的年代。韦玉环觉得现在大家生活好了,但很久以前的和谐似乎丢失了。不过,如今她的这种感觉消失了。就在前不久,邻居们自发为韦玉环和患病的丈夫捐款400多元。钱并不多,却让韦玉环一家心里暖融融的,对“邻里点对点”的感激更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据工业社区书记刘春娥介绍,像韦玉环这样的例子在社区还有许多。每逢节假日,这里的居民便自发组织在一起,开展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逐渐形成,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要说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形,“邻里点对点”功不可没。她听说下一步振兴区在继续进行这项社会公益活动的同时,将探讨有偿服务的新方式。对此,刘春娥举双手赞成。这是因为,邻居帮助邻居,相互知根知底,没有安全隐患,服务价格也比找家政等社会中介组织介绍的便宜很多。对社区里下岗在家的赋闲人员来说,不啻为一个福音。她在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