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冬天里,咱们工人有力量

发布时间:2009-03-06  |  浏览:
辽宁日报2009年1月13日12版

 

  滴水成冰的室外,走进那些不停歇、不喊累的建设者中间,一股激情也传遍记者全身。冬季施工,这一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正转化成各地抓机遇、抢时间、保增长的自觉行动。
  感受鸭绿江大道的“动感地带”
  1月5日,从丹东到东港鸭绿江大道两侧,在丹东新区和临港产业园区,记者看到的却是“动感地带”:新区市民公园、新丹东二中、振兴路等施工现场,十几台推土机和挖掘机正在紧张地作业。
  在丹东一些部门采访,从领导到干部纷纷表达着紧迫感。在刚刚结束的全市经济工作会上,丹东市确立了以加快实施丹东东港同城化为突破口,以临港产业园区和新区建设为核心,以港口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动,以“西进东联”实现丹大、东北东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方向,建设“大丹东”,大力推动北黄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总体目标。
  眼下,分布在新区内的10多个项目依然在火热的建设中。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城建局局长王开岩告诉记者:“按照以往的施工习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常要等到三四月份,现在我们克服‘猫冬’的习惯,抢抓机遇,抓紧冬季施工,使新城区尽快展现美好形象。 ”
  目前,新区中心路基础路面已经形成,3.4公里的振兴路已经完成两公里,剩余路基建设将在春节前全部完成。新区建设的另一个重点工程——鸭绿江护岸景观工程已经完成了全段基础土方和3处亲水台阶及观光平台施工,鸭绿江护岸景观初具雏形。
  和丹东新区红火的建设场面一样,鸭绿江西水道治理工程同样有序推进,数十辆大型卡车正源源不断地将土方回填到鸭绿江大道另一侧的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大连长海造船厂投资13.8亿元的豪华游艇项目已经落户于此。
  从丹东到东港鸭绿江大道两侧,丹东新区及临港产业园区处处都是火热的建设场面。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栾春新以一组数字让我们感到收获在望:“2008年,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及城市新区开工项目33项,总投资79.6亿元。现在管委会上下干劲很足,大伙充满信心,抢抓机遇,合理安排部署,有效施工,确保今年一季度域内生产总值完成1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倍,实现首季‘开门红’。 ”
  50余项目冬季同时推进
  今年,锦州市提出“锦州建设无冬天”的目标,各建设单位更新观念,改革创新,破除了停工“猫冬”的旧习,建设工地上处处掀起冬期施工的热潮。
  过去,锦州市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进入冬休期,工人放假、工程停工、设备闲置,直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才再开工。今年,锦州市专门成立了冬期施工管理办公室,对冬期施工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管理。目前,全市共有50余项冬期施工项目,主要包括地基基础、桩基、砼主体封顶、维护结构砌砖、室内上下水、空调、采暖、电气等设备安装和干挂石材幕墙等工程的施工。这样不仅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资金和管理成本,还带动就业,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煤矸石发电项目冬战调兵山
  数九寒冬,滴水成冰。往年这个时候,已很难见到工程建设的施工场面了。可1月10日记者在调兵山市工业区煤矸石发电项目建设现场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各种车辆穿梭往来,各式塔吊臂膀长伸,虽然身穿厚厚棉衣,但工人师傅的动作依然敏捷、忙而有序,整个工地到处焊光闪闪、机声隆隆……
  调兵山是闻名全国的煤炭生产基地。作为煤炭生产的副产品,铁煤集团八大矿井每年的矸石产量达300万吨。排放煤矸石,既要占用土地,还会污染环境。如何把煤矸石充分利用起来?是几代调兵山人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难题。
  发展循环经济,利用煤矸石残留热值发电,调兵山人终于看到了曙光。于是,他们不断加大项目招商工作力度。经过积极努力,去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了调兵山煤矸石发电项目。为早日“变废为宝”,建设者开始不断加快工程进度。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作出了 “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后,调兵山更是“视危机为机遇”,出台政策、优化环境,推动多项重要工程纷纷缩短工期。
  “在我们这个施工现场,能吊起500吨重物的塔吊就有3台。”一位工程建设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也是开展招商活动以来整个辽北最大的引资项目。为加快工程进度,元旦我们都没休息。目前,汽轮机主厂房已经封顶,工程核心部位1号炉钢结构已完成80%,2号炉钢结构完成了30%,集中控制楼建筑工程全部完成。我们争取到明年10月就让首台3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
  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冬里,仰望直插云端的210米高大烟囱,看着颜色鲜艳的塔吊林立,目睹建设者们口中呼出的白色哈气,一种别样的感觉涌上了记者的心头:“咱们工人有力量! ”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