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创新活动载体破解发展难题
795名干部帮扶973户规模以上企业
发布时间:2009-04-13 | 浏览:
辽宁日报2009年3月22日1版
本报讯 记者蔡晓华报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丹东市大中小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然而,丹东市795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走进973户规模以上企业,他们宛如寒冬里的一团火,通过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丹东市以“抓项目,促发展”为重要活动载体,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动作用和全体党员主体作用,边学边改,及时破解各种难题,保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在学习中,他们坚持把促进发展、破解难题贯穿始终,增强了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首先,通过抓好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促进经济增长。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丹东市抽调千余名机关干部组成500个招商团组,大力开展赴外埠招商引资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新契机,积极争取项目,得到中央、省扶持的项目位居全省前列。目前,丹东境内投资34亿元的东北东部铁路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35亿元的金山热电项目正在组织资金和动迁工作;总投资48亿元的华能丹东电厂二期工程已正式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丹东境内投资95亿元的丹通高速公路、投资8.67亿元的丹海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为丹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丹东市又开展了“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活动,795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主动和973户规模以上企业联系,围绕帮企业渡难关这一课题,做到“五个帮”,即帮企业研究好近期生产经营策略,寻求发展机遇;帮企业争取项目和资金,寻求合作;帮企业扩大销售,并帮助停产和半停产企业尽快启动生产;帮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帮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提高办事效率。目前,这些领导干部已经帮助企业在贷款、土地征用、用工招聘、产品销售等方面解决难题169个。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去年下半年丹东经济发展步伐放缓,但借助学习实践活动,全市上下以此为动力,采取了切实有力措施,使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2008年,丹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6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8.4%,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以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