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区孕育“精品企业”
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规模企业的30%,远远高于丹东全市的比例,走出了差异化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09-04-13 | 浏览:
辽宁日报2009年4月1日12版
本报讯 记者王卢莎报道 3月31日,记者在丹东市元宝区看到一份关于工业企业的最新统计数字:现在丹东全市的规模企业有1080家,元宝区只有近60家,可是这60家企业里就有18家是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该区科技局局长周立安对记者说:“别看元宝区的工业企业数量不多,但大多是‘精品’,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规模企业的30%,远远高于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所占规模企业的比例。”多年来,该区遵循精心孕育“精品企业”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不求最多但求最精”的工业企业发展之路。
元宝区区委书记徐涛表示:“我们区有限的区域面积决定了不大可能从数量上铺大工业企业的摊子,这就要求我们在 ‘精’上做文章。”长期以来,元宝区都在琢磨如何将有限的工业基础发挥到极致。他们没有盲目地寻求数量上的增长,而是择优、做优工业企业,提升企业的质量,走培育“精品企业”的路线。
从招商引资环节开始,就紧紧把住工业企业落户的源头关。他们把科技含量作为选择项目的重要指标,把招商对象放在具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企业上。落户在元宝区的辽宁曙光汽车集团的丹东黄海特种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投入生产。公司的工作人员指着宽敞明亮的车间向记者介绍:“就连这厂房建筑都不是眼见的那么普通,从圆弧形的防尘天棚到金刚砂的地面,都有‘科技含量’在里面。 ”同时,企业手中还握着在全省拔尖的五大“技术法宝”,帮助企业实现年产2000辆特种车的生产能力。
区里还通过奖励科技创新等方式引导企业在提升企业质量上下工夫。目前,元宝区的工业企业已经普遍走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差异化发展之路。
元宝区以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培育出高质量的“精品企业”,这些企业在元宝区的细心呵护下茁壮成长,顶起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