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云的苦乐年华
发布时间:2009-05-06 | 浏览:
辽宁日报2009年4月15日
在东港市长安镇,说起老刘家“老丫头”管文化的事儿,就像镇里那十里八村的沟沟岔岔一样,数也数不清、道也道不完。 “老丫头”叫刘同云,是长安镇专职文化站站长。说起管文化的事,整整有30年了。
1978年
刘同云挑起生产队文化宣传员的担子时,房没有房,屋没有屋,三间灰尘满房,蜘蛛网满墙的破仓库。刘同云用自己攒下的几百元钱建起了图书角。百余名群众被她分成了5个班:扫盲识字班、故事演讲班、艺术表演班、歌曲演唱班、科技致富班,老老少少晚上争着跑过来让刘同云教他们唱歌、讲故事,学文化,生怕啥事儿把自己落下了。
山区的严冬寒气逼人,有一次,她冒着刺骨的寒风写板报,手冻肿了,起了冻疮,回到家中,妈妈心疼地搓着她的手直掉眼泪。黑板报受到村民的欢迎。一看到板报前有人在观看,同云妈就会想起女儿的手。
忙活了一年,全县的乡镇文化现场会要在刘同云的小队召开。老刘家的“老丫头”搞的文化室被树为“典型”,这消息像长了腿一样很快传遍了山乡。
1980年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山区农民一下子难以接受新生事物。刘同云组织大队文艺宣传队,用短小精悍的文艺形式,到处去搞宣传演出。打快板没有竹板,她就用竹皮子做。夜深了,妈妈一觉醒来看见竹板将她的手磨出了血,气得一把夺下来:“小云子,不要命了?累了一身病找婆家都没人要你。 ”
1983年
刘同云被抽到长安乡文化站,成为长安乡文艺宣传队的一名骨干。身材瘦小的她和其他男队员一样,跋山涉水,走遍了全镇81个村民小组。在去雪洼村演出的路上,由于山高坡陡,不慎滑倒,腿被树茬子划得直流血。一位名叫李云珍的大婶心疼地把刘同云领到家里,为她缝好了裤子,又找来大夫给她右腿消毒包扎。
1996年
6月15日,刘同云成为长安镇专职文化站站长,事儿更多了,担子更重了,这一干就是13年。
2006年
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正式入驻东港市的山区乡镇,刘同云利用共享资源设施,下载致富信息,上山、下田、入户、进棚宣传。她还在全镇10个村中,每村设一名共享资源信息员,定期培训,通过信息员摸清各类农户所需科技致富资料,并及时地输送到农户手中,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造了个山区农民的“百宝箱”。
2008年
为了怀念汶川地震夭折的花蕾,刘同云创作了一首《放心吧小星星》的歌曲。这首歌在网上及小朋友中间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