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养老院关了,我们咋办?

发布时间:2009-07-02  |  浏览:
辽宁日报2009年6月9日9版
  6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丹东市九连城镇下尖村的“夕阳之家”。因为阴天,大门上曾经鲜红的“夕阳之家”因缺少阳光而显得有几分暗淡。院子里,两位老人在修斧头,一位老人坐着板凳擦萝卜丝,这里的一切看上去和几个月前一样,除了张克勤有几分落寞的心。在2009年2月6日前,张克勤从没想到他苦心经营了13年之久的义务养老院会被列为整治对象。
  夕阳之家:孤寡老人在这里有饭吃、有床睡,他们很满足
  1996年,在没有国家投资和资助的情况下,张克勤和妻子祖丽慧开办了“夕阳之家”,义务收养孤寡老人,不收任何费用。院里的开销靠夫妻俩经营的小印刷厂维持着。随着“夕阳之家”在社会上知名度的扩大,收养的老人也逐年增多,开销也从最初的一年几千元增加到三四万元。目前,夕阳之家收养省内外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共32名,年龄最大的成员已经96岁,年龄最小的43岁,其中不能自理的老人20人。这些老人除了一部分来自本地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黑龙江、安徽、吉林等地的走失老人和残疾人。
  这些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孤残老人对生活的要求不高,有口饭、有个安身之处,他们就很满足。
  “不能说好,简直是太好了!不能说行,简直是太行了! ”2008年10月,根据报纸提供的地址找到夕阳之家的胡勇在这里找到了依托。今年48岁的胡勇因车祸导致腿残,他不相信真有这样的地方,当初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从本溪找来,没想到“夕阳之家”让他找到了归宿。
  民政部门:这里的条件简陋,关闭是为了老人的安全
  然而,民政部门的一份调查材料里这样写道:丹东夕阳老人之家属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该院在服务、管理、设施、设备等方面,均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是没有《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不具备法人资格;二是没有主管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炊事员没有做到持证上岗;三是没有消防、报警、通信、排污等生活设备,房间内随意堆放树枝干柴,老人在室内吸烟,容易发生火灾;四是老人居室面积狭小,走廊通道黑暗、曲折,道路不平,一旦发生意外,不利于老人逃生。室内卫生环境脏乱差,无老人室内活动场所,无医疗救治条件;五是没有制定规章制度,配备相应比例的服务人员。
  张克勤承认民政部门的检查结果,“我也一直在进行改进,目前的现状是在我能力之内所能达到的最好状况。 ”在夕阳之家,除了张克勤和妻子外没有其他服务人员,老人们的日常起居更多的是互帮互助。和胡勇一个房间的老高因为行动不便,尿壶几乎都是胡勇帮着倒掉的。胡勇的房间共住了3个人,整个房间看上去不过七八平方米的样子,一铺火炕占据了大半,屋角矗立着一个老式的大衣柜,屋里唯一的电器是一台20英寸的电视机,这也几乎是三个老爷们唯一的娱乐方式。
  毋庸置疑,这里的条件是简陋的。 “这些房子也不行了,你看看房顶那个大缝子。 ”顺着张克勤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黑漆漆的屋顶裂开的缝子足有一指多宽。
  为了对老人的安全负责,今年年初以来,丹东市民政局和振安区民政局曾多次到 “夕阳之家”督促检查,并于2月6日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和停止运营通知书。“该院义务收养孤寡老人的善举应当得到称赞和肯定,但是,义务赡养孤寡老人,向社会奉献爱心,也应当在遵守国家法规和规章的前提下,把老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养老机构属于人员密集场所,收养的对象几乎全部是70多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他们多数体弱多病、行动不便,遇到紧急突发事件,其逃生和自救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 ”丹东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史处长说。
  张克勤:“谁的老人谁领走”我放心不下,改造达标又没钱
  虽然这次丹东市在全市开展的规范整治民办养老机构不是针对 “夕阳之家”(此次需要整改的民办养老机构共有16家),但“夕阳之家”的特殊身份无疑将张克勤推上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而他也只能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谁的老人谁领走”,要么改造达标。
  听说要被遣散,胡勇的心里十分恼火,虽然在夕阳之家呆了不足10个月,但他俨然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这个耿直的东北汉子听说要被送回去,扬言要到政府上访,最后被张克勤劝住了。有的老人说:“就是拿推土机推我,也不回去。 ”
  “火炕扒掉上暖气,修缮房屋,还要配备一些相关设施,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如果要达标少说也要投入50万元。而目前我们两口子手上能拿出的只有10万元。 ”苦心经营了13年,如今张克勤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怎么改都行,我也不在乎产权归谁,只要让我和这些老人们在一起。 ”“前程未卜”,张克勤的话听着让人心酸。
  据悉,政府相关部门对这件事非常重视,正在积极寻求各种办法帮助张克勤渡过难关。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