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摒弃“与其搞清洁能源还不如去搞小煤矿”这种短视行为

宽甸能源结构转型肯下慢工夫

发布时间:2009-08-07  |  浏览:
辽宁日报2009年7月15日12版
  本报讯 记者黄宝锋蔡晓华报道 令人头疼的生活垃圾进入生物质发生器后,变成可燃气体、煤焦油以及炭灰。煤焦油直接进入市场,供不应求;而炭灰掺入鸡粪、硼泥发酵,又变成了生物有机肥……炎炎夏日,走进宽甸满族自治县生物质气化专业园区,所见所闻莫不让人为之兴奋。在能源结构转型这条跑道上,资源大县宽甸毅然放弃了 “与其搞清洁能源还不如去搞小煤矿”这种以地方利益为主的短视行为,投入20多亿元巨资,大力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向全国清洁能源示范基地“跑步前进”。
  7月13日,在位于宽甸城南产业园区的丹东承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PE管材厂已经投产,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地工作着;气罐厂设计规划已经完成,正在建设厂房;气化炉厂、生物质有机肥厂资金已经到位,即将开工建设,争取年底前投产……
  据企业负责人孙吉林介绍,“承天”是省和丹东市政府特许批准的专门从事生物质新型能源设备开发和研制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其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项目已被国家列为鼓励类农林产业。目前,公司已在丹东建设生物质气站25处,为1.5万户居民提供生活燃气;在河南签约的气站近期将开工建设;在北京地区,将在去年建设3处生物质气站的基础上,在昌平再扩建8处。
  “承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快速扩张,有着耐人寻味的背景。他们自主开发研制的新型环保能源生产设备——生物质发生器,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生物质原料气炭联产、可燃生活垃圾气化、生物质燃气净化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仅改善了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且还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建成的数十处生物质气站从灶坑中抢出百万亩山林。
  风能、太阳能投资巨大,而且难以形成产业链,拉动就业的能力弱。然而,宽甸看重的是新能源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扶持承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做大做强,促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县委、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进驻城南产业园区,并于2009年正式启动生物质气化专业园区建设,旨在打造全国生物质气化技术研发和设备产品生产基地,并在全县实现生物质燃气全覆盖。园区规划总面积1300亩,包括10大板块,形成相互关联的配套生产体系。
  据了解,园区建设预计总投资超过24亿元,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规划面积450亩,建设年产2000台套生物质垃圾气化设备生产厂、PE管材生产厂、生物质燃气气表厂、生物质燃气气化炉具厂及生物质有机肥厂。目前,进入园区的建设项目占地250多亩,占整个园区的20%。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