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万里明长城东端始于此

发布时间:2010-07-06  |  浏览:
辽宁日报2010年6月4日3版
  长城,人类的巨著,中华之魂!她像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她是一部气魄恢弘的史诗,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在其躯体上镌刻下宏伟的篇目。
  丹东有幸让这万里巨龙绵延于此,盘踞于虎山山巅之上的虎山长城向世人昭示:万里明长城东端始于此!
  气魄篇
  位于鸭绿江畔的虎山长城依虎山就势蜿蜒北去,亦因虎山得名。
  登虎山长城,不能不览虎山美景。虎山因两个并排高耸的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至清代演化为今日的虎山。虎山虽不甚高,但是也有峻崖峭壁,兀突石骨,特别是满山郁郁葱葱的松柏和浓荫中,与青色的古代城墙遮蔽映衬,更给攀登的人增添一股神秘的情趣。
  站在烽火台上,舒目四望:远山连绵不断,恰似一条长龙飞向天边。近处,座座险峰,山势起伏雄伟,好像四蹄腾空的骏马。嫩绿、鹅黄、青黛的秀色,错综变换,交织一片,酷似一幅不嵌边框的石涛山水画。山腰,烂漫的山花迎风摇曳,颇有“万绿深处一点红”的情趣,给远峰近岭上葱茏的绿树平添几分秀色,松涛低吟着雄浑和谐的音乐。
  登虎山长城,城在山间,山倚城势。那高大的城堡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蓝天白云和葱郁的灌木,把古城墙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站在亘古的长城,看满眼皆翠的山山岭岭。眼前是如诗如画的山峦,脚下是郁郁葱葱的林海,远眺是绵延起伏的疆域,近看是灯火辉煌的都市。触及此,心境也不由得被这蜿蜒盘旋荡涤着:万里长城万里长,阅尽人间话沧桑。凌空千仞仰傲骨,东风浩荡媚春光。
  考证篇
  历史上一直公认,明代的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然而通过考古发现,明长城东端的起点原来在丹东市鸭绿江边的虎山一带,印证了史书中“东起鸭绿,西至嘉峪”的记载,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
  由于历史原因,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长时间湮没无闻。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文物工作者一直在寻找一个准确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初,丹东市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虎山南北有连绵不断的长城墙体和墙基,初步提出“万里长城绵延丹东”的论点。为进一步确定明长城东端起点的具体位置,由辽宁省和丹东市文物考古专家组成的省、市联合长城考察组展开工作。考察组考察了几十处有关地点,行程2000多公里,确定了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准确地理位置。同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丹东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文物专家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虎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确认了虎山长城的走向及建筑的形象、结构、用料等特征,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991年12月,丹东市政府召开了“明长城东端起点论证会”。应邀到会的国家、省著名文物、考古、古建筑专家们经实地考察,认真讨论,一致认为:现有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当时的虎山乡鸭绿江畔的虎山地段。
  2009年9月25日,“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标志揭幕仪式在虎山长城举行,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等专家对此予以肯定。据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吴国强介绍,经过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联合认定,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甘肃、青海等10个省(区、市),总长度8851.8千米,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掌握明长城的确切长度。丹东也由此被长城的历史绳索紧紧与中原拴在了一起,开始了历史新的历程。
  修复篇
  为了保护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这一重要遗迹,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精神、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开发丹东地区的风景名胜资源、扩大丹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根据对万里长城“全面保护,重点维修”的原则,1992年2月,《虎山长城修复设计方案》通过了。随后,这一方案经辽宁省文化厅转呈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实施。
  我们现在看到的虎山长城,就是依据1992年通过的 《虎山长城修复设计方案》,在明长城遗址上修复起来的。修复后的长城走势和各个敌楼、墙台、烽火台的位置都是与文物考古发现的原址相吻合的,基本上真实再现了历史上虎山长城的雄姿。虎山长城现已修复1250延长米,包括过街城楼、敌楼、站台、马面等12座及烽火台一座。城墙高8米、底宽5米,城墙上马道宽4米,垛口宽0.5米。
  如今,虎山长城将再次被修葺。规划中的虎山绿水萦绕,山上长城起伏,环山湖游艇穿梭直通鸭绿江,绿树山花与湖水相映,风景如面。这里将建设民俗村、边贸市场、长城博物馆、美食街等。经国家批准正在修复的虎山长城已竣工730多延长米。不久沿江游览路将直通虎山景区,从市区到虎山只需十几分钟就能到达。未来的虎山将是集游览、娱乐、度假、科研于一体的深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区。
  千百年来屹立于此的长城啊,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
  □本报记者/王卢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