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港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发布时间:2010-07-29  |  浏览:
辽宁日报2010年7月16日3版
 
  炎炎夏日,丹东港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 2号-5号泊位加紧升级改造,粮食物流泊位陆域筒仓、钢板仓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中,5万吨级粮食泊位已步入尾声,10万吨级汽车滚装、集装箱泊位及5万吨级散杂货等泊位正在实施围堰、吹填等工程。根据中国港口协会最近统计显示,去年,丹东港净利润在全国50个主要港口企业排序中排在第4位,劳动生产率排在第12位,货物吞吐每吨创造直接价值排在第15位,营业收入排在18位,货物吞吐量排在第19位。今年上半年,丹东港全港吞吐量累计完成2650万吨,同比增长29.9%;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5.2万标箱,同比增长16.6%,各项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双过半”目标。
  基础建设加速推进
  今年以来,丹东港集团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东北东部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快速建设及新建中朝鸭绿江陆路界河大桥为契机,以建设东北亚重要交通枢纽、物流枢纽为定位,以建设亿吨大港为目标,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加快发展速度。 2010年,港口建设项目28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新建项目15个,计划投资94亿元。
  烈日炎炎下,大东港区的建设者战高温,斗酷暑,与时间赛跑。目前,28个项目已开工17个,占全年项目总数的61%,1—6月完成投资41.5亿元。续建南1号-南3号5万吨级矿石、散杂货、液体化工泊位,钢管桩、构件制作、桩帽等工程基本完成;2号-5号泊位升级改造,结构拆除、构件制作已经完成,开始构件安装;外1号-外4号泊位工程已进入后期安装、设备调试;粮食物流泊位加紧陆域筒仓、钢板仓建设,14号5万吨级粮食泊位已步入尾声;20万吨级航道、电气化铁路新改扩建、配套疏港公路及高等级货场、配套物流园区道路及堆场、围填海等工程按计划进度加紧组织实施。大东沟1号、2号、3号港池建设快速推进,新建20万吨级矿石、煤炭大型专业化泊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围堰引堤、道路开始施工;10万吨级汽车滚装、集装箱泊位,5万吨级散杂货等泊位正在实施围堰、吹填等工程。
  目前,以陆港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市场开发网络和港口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全面铺开。本溪、通化、牡丹江、佳木斯、同江、鹤岗、双鸭山、黑河、霍林河等地陆港项目建设已全面展开。同时,丹东港充分发挥港口平台纽带作用,对信息流、资金流、客户流进行全方位整合开发,在东北及南方各地设立粮食、矿石、钢材、煤炭、杂货、集装箱专业物流公司,与陆港项目战略节点作用相结合,不断拓展物流网络覆盖面,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港企合作能量喷涌
  近日,良运集团物流公司一组满载着稻谷的散粮车缓缓驶入丹东港卸车线,早已守候在这里翘首企盼的人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散粮车底阀开启后,奔泻而出的稻谷如涓涓流水汇入地沟,提升进筒仓,这标志着丹东港开港以来首次成功接卸散粮车。
  为适应现代粮食物流的内在要求,扩大市场份额,自2007年开始,丹东港顺势而为,加大粮食转运基础设施建设,除建设专用化粮食泊位外,并新建17万吨筒仓、货场等设施,目前已经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装卸车、船的效率,年粮食转运能力达800万吨,使得作业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窗口”牵动“腹地”,以“沿海”吸引“内陆”,丹东港港口综合功能逐步完善,经营范围不断延伸,牵动作用日益显现,港企合作成效显著,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得到快速推进。
  与本钢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后,丹东港成为本溪钢铁集团进出口货物的主要物流港。为缓解铁路运力不足问题,上半年他们投资2000多万元,购进50多辆大型载重汽车,以公路运输本钢钢材,满足进出口货物需要。与通化钢铁集团结成战略联盟后,双方共同建设20万吨级矿石泊位,发展大型临港工业。此外,丹东港与龙煤集团实施港企联合,不断增加煤炭货源量;与中储粮等大型粮食企业签订协议,合作发展大型粮食物流产业,已实质性操作粮食在丹东港中转。
  与此同时,临港工业有新进展。大豆油脂加工项目,一期100万吨工程已建成投产形成能力,产品质量达到国内最高水平,市场覆盖面由东北地区开始向山东、北京、河南、宁夏等地辐射。二期100万吨续建工程,正在加紧筹备,已签订主设备合同。丹东修造基地项目,5万吨级船台及配套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到位,主要设备进入安装阶段,形成生产能力。丹东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已获得国家二级二类钢制船舶制造资质,正在组织建造超大型绞吸式挖泥船和大型拖轮船。
  □本报记者/黄宝锋/蔡晓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