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相聚北黄海 建设大丹东

——千名中外企业家走进丹东系列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10-11-25  |  浏览:
辽宁日报2010年10月15日3版

千名企业家聆听丹东项目推介。□韩颖/本报记者/王卢莎 摄
丹东国门湾中央商务区(效果图)。

 
  核心提示
  绿江映红叶,喜迎嘉宾来。刚刚度过国庆佳节,丹东市又迎来了“相聚北黄海,建设大丹东——
  千名中外企业家走进丹东”大型系列招商洽谈活动。 1743位中外客商齐聚北黄海,共谋建设
  大丹东的长远大计。丹东张开怀抱,以其投资的洼地、人才的乐土、创业的天堂,热情拥抱成千上万企业家、创业者走进丹东、根植丹东,共建大丹东。
  近年来,丹东市紧紧抓住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拉动内需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三次历史机遇,审时度势、埋头苦干,实现了由沿江到沿海,由边境城市到区域合作中心城市,由海岸线端点到东北亚经济圈、泛黄海经济圈节点的重要转变,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扩大丹东的影响力、增强丹东的吸引力、提升丹东的竞争力,推动丹东迅速向沿海开放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和谐城市迈进,丹东市委、市政府精心策划组织了“相聚北黄海,建设大丹东——千名中外企业家走进丹东系列活动”。
  相聚北黄海势在必行
  放眼丹东1.5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处处显现生机勃勃的建设场面。倾听丹东243万人民的呐喊,时时彰显热血沸腾的强力共鸣。丹东高举跨越式发展的大旗,转变观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取得了不俗的佳绩。而今,破小干大,建设大丹东的远大目标,昭示着力邀中外企业家相聚北黄海,共谋大丹东发展大计的举措势在必行。
  本次“千名企业家走进丹东”系列活动的主题定为 “相聚北黄海、共建大丹东”的含义有三:
  其一是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丹东与大连共同构成的北黄海经济带,已经成为辽宁沿海开发开放重要的增长极,地理区位优势和支点城市地位逐步显现。必须以此为契机,破除小富即安思想,形成做大做强理念,承担好辽宁沿海经济带东端起点、左翼先锋重任,实现大开放;其二是随着东北东部铁路、新建中朝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丹沈、丹大两条客运专线,丹通、丹海两条高速公路,两个海港、丹东机场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丹东已经成为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东北亚经济圈、泛黄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丹东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必须以此为依托,破除小功即满思想,形成自我超越意识,履行好区域经济合作节点城市职能,实现大开发;其三是随着丹东沿江沿海经济带建设,丹东在130公里江海岸线,规划建设了新区、前阳、东港、大孤山四大经济区,形成了大丹东的基本开发格局。其中,新区是丹东未来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前阳是丹东未来的出口加工区和物流中心,东港是丹东临港工业的核心区,孤山是丹东承接大连产业辐射和转移的承载区以及丹东新的出海通道。必须以此为开端,破除按部就班思想,形成抢抓机遇氛围,完成好建设大丹东的历史使命,实现大发展。
  几条即将竣工的交通干线、新建的港口码头、正在迅速崛起的四大组团……无处不在向世人展现出丹东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充满希望的未来。美丽的丹东,灵动的丹东,朝气蓬勃的丹东,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吸引着世人共聚北黄海。
  建设大丹东指日可待
  丹东地处黄海之滨,是中国最北的沿海城市。同时,她依江而建,亭阁掩映,浮光掠影,美不胜收,也是中国最美的边境城市。顺应经济发展的大潮,丹东确立“建设滨海大城市”的远大目标,正蓄势而发,在黄海之滨的大开发中书写辉煌。
  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丹东,铺就陆、海、空立体化大交通的快速跑道。东北东部铁路、丹通高速公路、丹海高速公路将在两年内正式通车;建设中的沈丹铁路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正在全速推进;丹东港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际国内港口直接通航,海洋红港今年正式开工建设;已经开通的北京、上海等空中航线,更是让丹东早已进入以北京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
  加上丹东现有的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铁路,丹东将同时拥有四条高速公路、四条铁路、两个港口、一个空港,“八路、两港、一场”在中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如此完备的基础设施,如此便捷的交通网络,独一无二。丹东,作为东北地区的黄金枢纽,正昂首阔步,在现代化、国际化的征程中展翅欲飞。
  产业基础雄厚的丹东,正在工业强市的洪流中勇往直前。丹东曙光集团的黄海客车作为国内知名品牌,多次在国内外客车会展中冠绝群雄,连续多年稳坐国内大中型城市客车产销量第一的宝座;五一八内燃机公司极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船用曲轴成品生产线,已经于今年顺利竣工投产,这使该企业在国内锻造曲轴行业中,无可争议地成为了行业龙头老大。仪器仪表是丹东独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举全省之力打造的重点支柱产业。丹东市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倾力建设仪器仪表、再生资源、环保产业等12个重点园区,以此带动形成11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医药5个新兴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具有高度开放性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丹东市将沿海开放的区域和优势持续放大,于去年携手大连及东北东部11市(州),初步构建了东北东部12+1经济合作新框架,以联合发展的新模式将东北东部巨大的影响力和潜力不断辐射周边,正在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12+1区域合作联动机制已初步搭建,东北东部新的出海通道正快速打开,东北腹地向大海敞开怀抱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丹东作为东北亚经济圈和泛黄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国际性两大经济圈在丹东交汇碰撞。丹东正在江海之城的大开放中熠熠生辉。
  有了这样雄厚的实力和坚实的基础,“千名中外企业家走进丹东”系列投资洽谈活动创造了丹东招商引资的历史之最。规模大、项目多、规格高、内容实的招商活动,更为丹东招商引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知名企业的1743位客商云集丹东,规模之大创丹东邀请中外客商的历史之最。其中不乏德国埃尔斯特有限公司、美国贸安公司、俄罗斯丰收石油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规格之高亦是空前。丹东为此精心包装了以汽车、硼铁矿、蓝莓精深加工等为代表的1000个项目进行推介,并在前期的工作中有近100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实实在在的招商,实实在在的签约。在10月8日的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共达成经贸合作项目26项,其中外商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额7亿美元,内资项目20个,总投资额75亿人民币。振兴区地下商业城项目、SK新城区房地产开发项目、经信委石油保税库项目等18个有代表性的项目当场签约。
  中外企业家纵情丹东
  本次系列活动,除全市主活动之外,还举办了装备制造、汽车配件、纺织服装、精密铸造等20个主题概念推介会,基本涵盖了当前丹东的产业发展方向。
  丹东工业经济吸引了领军企业目光。丹东市经信委、国资委联合召开的船舶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稀土材料、农产品加工等5个产业的主题招商推介会上,18个工业项目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与会客商的浓厚兴趣。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世平表示,丹东汽车工业基础比较好,华晨公司与曙光等企业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今后可以整合各方力量,继续与丹东开展汽车工业方面的合作,包括优先采购丹东汽车零部件,在发动机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华晨公司配套等等,通过合作进一步推动丹东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
  “最美丹东”的品牌吸纳了香港资金。在丹东旅游项目推介暨温泉招商主题说明会上,近20位中外投资商、旅行商了解了丹东17个旅游项目的内容。他们先后参观考察了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等景区,对丹东独特的旅游资源十分感兴趣。经过充分沟通洽谈,香港洋信集团有限公司与虎山景区签订了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虎山景区香港企业家会所项目投资意向协议,将在虎山景区建设一栋可同时容纳200人的主体会所及25栋风格各异的别墅,提供会议、休闲、度假等多功能服务。
  用心交朋友,真诚求合作。上海栋杉工贸有限公司的周乾芳总经理是元宝区的老朋友了,他在2004年时就在这里投资了项目。这次来丹东,他考虑做一个连锁宾馆项目。已经成为“半个丹东人”的他非常了解和看好这里宜人的气候,冬暖夏凉,适合人居住,加上热情好客的丹东人,“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走过不少国家和城市的周乾芳激动地说:“到了丹东像到了家一样”。元宝区向中外企业家发出了“投资元宝、回报金山、汇聚财富、实现共赢”的真诚合作愿望,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回报。探伤设备项目、爱民街棚户区改造项目等4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40亿元。
  项目 “大餐”盛情款待中外企业家。振安区以“沿江一翼,城市花园,新振安新城区”为主题,精心包装了100个重点项目“大餐”,招待中外宾朋。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地的170多位客商对五龙背温泉开发、鸭绿江旅游观光带等项目表达了浓厚的投资合作兴趣。大连钰桥集团等企业与振安区各镇街的5个项目成功签约,总金额达72.3亿元。
  丹东的山山水水、秀丽风光使来到丹东的中外客商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丹东百姓的真诚质朴、热情好客更使之宾至如归煦风拂面,丹东相关部门精心提供推介的千余种招商项目,使中外企业家看到了无限商机,丹东携手无数来此创业的时代弄潮儿,在最美的边境城市里收获金秋累累硕果。
  □本报记者/黄宝锋/王卢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