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工业经济骨壮筋强

发布时间:2011-12-16  |  浏览:
辽宁日报2011年12月9日
11月12日,黄海北岸再次传来项目开工的好消息——350万吨谷物加工综合利用二期工程奠基仪式在丹东帕斯特谷物有限公司举行。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后,两条生产线日处理大豆量可达6000吨,年创产值150亿元,创利税12亿元,年运输总量可达400多万吨,将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粮谷加工企业。三期工程全部竣工后,可形成年谷物加工350万吨能力,年产值将超过300亿元,创利税20亿元以上,成为世界性大型谷物加工企业。该项目的开工,不仅拉长了谷物产业链,同时也彰显丹东临港经济的不断壮大。
  据了解,1-10月,丹东规模以上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6.3亿元,同比增长 15.3%,完成年计划的94.2%,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3个百分点,全年预计完成300亿元。
一年来,事关丹东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快速推进,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两条新建高速公路之一的丹海高速公路于9月17日建成通车,丹通高速公路(丹东段)进入路面施工阶段;两条“高铁”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项目的路基、桥隧涵等工程全线展开;东北东部铁路通灌段项目已完成铺轨工程和架梁工程,初步具备了通车条件;丹东机场新航站楼完成了外装修工程;丹东港加快推进庙沟、大东沟港池及疏港铁路改造等工程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随着丹东港吞吐量再创新高,丹海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投入使用,丹东将形成更为全面立体的交通网络体系,东北亚国际海运陆运物流中心地位初步显现。
   这一年,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丹东工业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53天,从初次接触洽谈到项目正式落地,哈曼用“丹东速度”完成了场地动迁以及工商注册、项目立项、地质勘察等项目建设前期审批手续,并打破了北方冬季不施工的惯例,于2010年12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11月11日竣工投产,刷新了丹东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的新纪录。哈曼产品一直处于世界尖端地位,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丹东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填补了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高端汽车仪表项目的空白,能够带动丹东电子信息产业、物流产业、木制品加工产业等一系列相关配套产业的迅速发展。据了解,哈曼丹东制造基地以打造哈曼国际集团最大海外生产基地为目标,达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3亿美元。年底前,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本钢不锈钢冷轧将竣工试生产。丹东本钢不锈钢冷轧项目一期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本钢集团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他们将与丹东共同推进不锈钢产业园,积极开展上下游企业的招商入驻,力争使本钢项目一期约19万吨冷轧板就地消化,逐渐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丹东工业经济新的重化产业集群。
这些工业项目的投产,不仅填补了丹东高端仪器仪表项目的空白和丹东不锈钢产业的空白,进一步优化了丹东工业结构,还为全市工业经济带来强劲的增长点。我们欣喜地看到,丹东工业经济因跨国巨头、知名国企的加入,打破一直以来大企业少、大项目少的瓶颈,催生新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更为重要的是,丹东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这一年里得到极大提高。
  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于200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经过两年的开发建设,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已经成为辽宁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基地起步区一期、二期已交付使用,现已入驻的97户企业涵盖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备、各类专用和通用仪器仪表、医疗仪器及器械等多个产业领域。预计到今年底,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可达31亿元,同比增长50%。
  11月12日,丹东船舶重工厂区处处洋溢着欢乐,大家欢聚一处见证一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排水量1.5万吨工程船下水、超大型全回转拖轮上船台合龙。排水量1.5万吨工程船总长近100米,其总装机功率超过1万千瓦,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全液压绞吸式挖泥船;进入合龙的超大型全回转拖轮,是东北地区建造马力最大、配置最高、功能最全的集港作、拖带、对外消防于一身的多功能拖轮,是为大吨位船舶进出港服务的主力船型。这两艘工程船结束了丹东只能“进口”大型船舶的历史,提升丹东造船业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依托自身特点和现有条件,开发工业产业集群,为丹东未来培植一批好的税源,为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 1-9月份,全市百户重点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30.9亿元,同比增长41.2%。全市工业自今年6月份以来增速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各市排位由2月份的第11位上升至第7位。 □本报记者/黄宝锋/蔡晓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