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没有文艺繁荣 城市很难大气秀美

发布时间:2011-12-16  |  浏览:
辽宁日报2011年12月8日
  核心提示
  丹东要成为“全国文明城”、实现城市的“大气”、人的“大气”,离不开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是评价一个地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方面,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丹东这座城市,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饱满的文化积淀,“丹东制造”的文艺人才和作品在省内乃至国内各个领域也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繁荣发展我市的文化艺术事业,对丹东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6月份,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要把丹东打造成文明、生态、繁荣、富裕的宜居佳地,加快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的宏伟目标。丹东要成为“全国文明城”、实现城市的“大气”、人的“大气”,离不开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勤奋努力、拼搏进取。
  丹东的文化艺术事业还存在文艺活动城区多,农村相对较少,从事文艺工作的中老年同志多,青少年同志较少,以及文艺创作方面自娱自乐、“小桥流水”的多,深入民心、引领潮流的精品力作还比较少的“三多三少”问题。
  要使我们的文艺事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提升城市自身品位和对外影响力起到更大的作用,相关部门和文艺界人士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从整体上打好丹东的“文艺牌”,一改过去“单兵作战”的模式,打造丹东文艺“集团军”,把具有丹东特色、能够代表丹东风情和品质的名家、名作推得更广、打得更响。同时,要分门别类、联系实际,研究以何种方式作为艺术发展和推广的具体抓手,既紧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指明的前进方向,又能充分调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积极性。
  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做到“与党同心”,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全市 “四城联创”、对外开放、沿江沿海经济带建设等中心工作,多创作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优秀作品,多开展红色传承、展现城市丰厚底蕴的文艺活动;同时,文艺工作者要做到 “与时同进”,在创作上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丹东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奏响主旋律,注重培养新人;此外,文艺工作者也应真正做到“与民同乐”,既要植根于人民大众,又要服务于人民大众,多创作反映百姓幸福生活、人们火热创业精神的文艺作品,满足城乡居民求知、求乐、求美的强烈愿望。
  ——丹东市委书记戴玉林12月5日在全市文艺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全国文代会精神座谈会上如是说
  □本报记者/黄宝锋 整理
  ■简介:
  戴玉林,1959年出生。 2001年5月起任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08年5月任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10年8月任中共丹东市委书记。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