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项目建设搅热北黄海

发布时间:2012-02-07  |  浏览:
 核心提示

  寒冬腊月,丹东项目建设仍在继续。华电丹东金山热电厂建设工地上机声隆隆,焊花点点。高高的脚手架上,工人们正在进行水泥桩柱制模和钢筋绑扎,为水泥桩柱做保温防护。气温零下十五六度,水泥制模做一段必须马上给它穿上“防寒衣”,防止“冻伤”。

  回首过去,为把全省城市中唯一兼备沿海沿边的优势转化成强势,丹东连续两年开展了落实年主题活动,创造了历史上项目引进落地的数量、质量和单体投资规模之最。丹东大地一轮又一轮的项目建设热潮不断掀起,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将陆续投入使用,丹东将成为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大磁场”,项目建设也再次引领丹东实现新的跨越。

水丰水电站赶工赶时建设忙。 □本组图片均由陈浩/本报记者/王卢莎摄

  “丹东速度”演绎激情

  “十二五”大幕开启之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场景:丹东将江海并举,实现从“助跑”到“起飞”的转变,大气秀美新丹东呼之欲出,丹东拥抱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处于辽宁沿海经济带东端起点的丹东,后发优势越来越引起海内外关注。以美国沃尔玛、法国雅高等全球500强企业为代表的跨国巨头、知名国企纷至沓来,丹东这座三线城市正悄然完成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成为各类项目竞相入驻的投资“洼地”。

  面对空前的项目建设有利时机,丹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2011年确定为全市的“项目建设年”,着重解决长期困扰丹东的项目落地难问题。春节一上班,丹东市即召开“项目建设年”动员大会,确定了 100个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及一二三产业重大项目,作为市级领导重点包扶对象全力推进。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哈曼国际高级音响项目,曾创造从正式签约到开工仅用了 53天的纪录,又再次刷新丹东重大项目建设速度之最。

  从项目开工伊始,丹东市委、市政府及项目责任单位、相关部门就倾尽全力,在丹东新区核心区域提供项目用地,建设符合其要求的定制厂房,无偿提供近8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并在其后勤保障、产品配套、人才需求、设备入关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协调服务。对该企业的劳动保险、职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免其缴纳全部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种完善的配套服务措施,促使哈曼项目仅用不到11个月的时间竣工试生产,创造了新的“丹东速度”。

  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丹东市自去年初以来还相继开展了“项目服务月”、“项目开工月”等活动,推动各县(市)区、各部门将项目落地、开工、投产作为重中之重。东港市把项目建设列为经济工作的 “第一要务”,通过落实重点项目目标责任制、实行绩效考评、奖惩挂钩等措施,针对重大项目在审批、规划、融资、土地、用工等方面的矛盾问题定期现场办公,为项目单位排忧解难。凤城市实行“市级领导+责任部门+项目单位”三位一体责任制,由四大班子领导挂帅,对7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进行全程包扶,不定期召开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实行项目建设跟踪督察制度,加快解决影响项目进度的各种难题。宽甸满族自治县完善了重大项目周调度制度、督察和通报制度、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制度,加速推进一大批农业产业化、工业、商贸旅游项目落地进程。据统计,仅“项目开工月”期间,全市累计新开工、续建的千万元以上项目已达800多个,各县(市)区、各经济区呈现出处处是工地、项目遍地开花之势。

项目建设工地,工人们加班加点。

 开局之年旗开得胜

  丹东项目建设大发展快发展,顺势逢时。丹东市在“项目建设年”中,追赶先进,突破自我,满怀激情,实现2011年旗开得胜,首战告捷,开创丹东发展的新辉煌。

  这一年,事关丹东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快速推进。两条新建高速公路之一的丹海高速公路于9月17日建成通车,丹通高速公路(丹东段)进入路面施工阶段;两条“高铁”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项目的路基、桥隧涵等工程全线展开;东北东部铁路通灌段项目已完成铺轨工程和架梁工程,初步具备了通车条件;丹东机场新航站楼完成了外装修工程;丹东港加快推进庙沟、大东沟港池及疏港铁路改造等工程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随着丹东港吞吐量再创新高,丹海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投入使用,丹东市将形成更为全面立体的交通网络体系,东北亚国际海运陆运物流中心地位初步显现。

  这一年,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丹东工业项目终于实现历史性突破。年底前,投资5000万美元的哈曼丹东制造基地、全市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本钢不锈钢冷轧相继竣工试生产。它们的投产,不仅填补了丹东高端仪器仪表项目的空白和丹东不锈钢产业的空白,进一步优化了丹东工业结构,还为丹东市工业经济带来强劲的增长点。据了解,哈曼丹东制造基地以打造哈曼国际集团最大海外生产基地为目标,达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3亿美元;丹东本钢不锈钢冷轧项目一期达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丹东工业经济将因跨国巨头、知名国企的加入,一举打破大企业少、大项目少的瓶颈,催生新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此外,丹东市的造船业也在这一年实现了新突破,结束了丹东市“进口”大型船舶的历史,一个新兴产业正在丹东市迅速崛起。

  更为重要的是,丹东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这一年里得到极大提高。在2011哈曼国际全球年会上,宝马、奔驰、保时捷等与哈曼合作的世界顶尖企业代表纷纷询问丹东的位置和情况。丹东本钢不锈钢冷轧项目同样有望在今后一段时间成为产业龙头。本钢集团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他们将与丹东共同推进不锈钢产业园,积极开展上下游企业的招商入驻,力争使本钢项目一期约19万吨冷轧板就地消化,逐渐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丹东工业经济新的重化产业集群。

城市建设稳步前进。

  展望未来精彩不断

  继2011年“项目建设年”活动之后,丹东市委、市政府再次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2012年的工作主题之一,抓住项目 “龙头”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夯实大气秀美新丹东的基础。

  目标极其明确:项目建设对于实现丹东经济社会跨越赶超至关重要,必须全力抓好各类重大项目建设,做到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确保项目建设梯次跟进、快速发展。

  2012年,丹东市招商工作将实现从“大招商”向“招大商”的转变。岁末年初,有关部门正在全面排查可供招商的地块、旧工厂和矿山等,高起点策划、大手笔运作。围绕新鸭绿江公路大桥、黄金坪岛、翡翠湾和大孤山经济区等重点发展区域,扭住港口石化、现代物流、软件、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积极联系行业百强企业,主动出击,集中精兵强将打“歼灭战”。丹东市招商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已从60余个备选项目中选取18个条件成熟的亿元以上项目,采取“死盯硬粘”方式,力争今年落地10个以上。此外,各县(市)区也将重点推进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带动全市引进内资大幅度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力争超过15亿美元。

  据了解,今年丹东市对于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继续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本落实台账的市级领导包扶负责制,包扶的项目更加突出“少而精”,并要在当年见到效果。以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推动全市项目工作全面快速展开,让更多的“纸上项目”变为“落地项目”、“围墙项目”变为“建设项目”、“空巢项目”变为“达产项目”。

  130公里沿江沿海一线,依然是全市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不锈钢产业园、软件产业园、天津大无缝20万吨铜基地、再生资源园二期工程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陆续开工;大孤山经济区全面启动临港产业园区基础工程,争取完成疏港公路建设,适时启动大盘线改造工程,确保精铸工业园达到企业入驻条件。

  今年重点推进的“三湾”建设,将成为服务业大项目扎堆入驻的热点区域。新区“国门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设施和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国际会展中心、高档酒店、金融街、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大项目,创造条件聚集人流、提升人气;“珍珠湾”和“翡翠湾”将大手笔推进各项开发建设,包括高标准建设一批超大型居民社区,推进红星美凯龙商业广场、万达城市广场、鹏欣水游城等商业大项目开工建设。

  各县(市)也将项目建设作为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建的尖山沟金矿综合开发、凤辉“火法”分离工业化试验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进入尾声,预计今年内将竣工投产;推进中的凤城有机硅产业园、宽甸旭源矿业石墨深加工和天华山综合开发等一批大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建设。梯次推进的项目群,为全市县域经济的提速升位增加了底气。

  成绩面前多了一份冷静,机遇面前多了一份自信。 2012年,正处于跨越赶超战略机遇期的丹东,已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面对项目建设的繁重任务,全市上下在加快项目落地实施上下功夫,在提升招商引资扩展上使气力,在拓展对外合作领域上做文章,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破解资金和土地瓶颈,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善软环境,确保所有项目无障碍建设,使丹东真正成为投资热土。

    □本报记者/黄宝锋/王卢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