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丹东农业提速升位

发布时间:2012-04-05  |  浏览:
辽宁日报2012年3月16日5版
  核心提示
  3月的丹东,乍暖还寒,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一辆辆满载肥料的农用车,一张张满怀希望的笑脸,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
  人勤春来早。丹东各县(市)区用于春耕生产所需物资和资金准备充足并陆续下摆。据了解,全市春耕共需用种770万公斤,其中玉米种子450万公斤、水稻种子270万公斤、其他作物种子50万公斤。目前,全市育种单位可供应各类作物种子2459万斤,种子市场货源充足,农民选择余地较大。据统计,全市春耕用肥量约13.05万标吨,现已备实7.5万标吨。农药价格基本稳定,货源充足,可随购随销,完全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农机具到3月初已检修13500台(套),完成检修计划的83%。
  今年,丹东市继续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持续增产、县域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他们的目标是:粮食产量达到85万吨;蔬菜产量达到100万吨;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0万吨。三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农村扶贫工作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增收快富
  去年,丹东市粮食生产获有史以来的大丰收,总产量达99.6万吨。今年,全市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建设17个国家级高产创建示范区,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以上,完成30万亩水稻订单收购。
  从今年开始,丹东市政府将每年拿出1000万元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促进蔬菜生产。各县(市)区也要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抓好菜篮子、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三位一体”的思路,积极发展蔬菜、水产、水果、畜牧等产业,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新增设施农业生产面积4000亩。继续推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扩大海水工厂化养殖、淡水网箱养殖和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搞好近海及鸭绿江特色渔业资源修复。积极开展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创建活动。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在城市近郊开工建设一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推进农超对接,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强化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抓好外向型农业发展。今年,全市重点抓好投资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落地、建设和投产。年内新增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户,投资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7个,培育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0户。实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年内力争进入省级示范区3个。同时,落实省政府部署的农产品出口3年倍增计划要求,加强农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建设草莓、板栗等农产品出口基地,争取全市有5个基地达到省级示范基地标准。培育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创建省级龙头型示范企业5家。全市农产品出口力争达到7.5亿美元,增长25%。
   壮大县域经济强健发展筋骨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事关丹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全市将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努力打造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的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产业品牌,提升县域经济工业化发展水平。重点抓好东港市再生资源产业、凤城市辽东硼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和宽甸硼铁硼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县(市)力争新增3至5家主业收入超亿元企业。
  在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和培育特色产业等常规性工作的同时,丹东还将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重点抓好10亿元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在加快推进去年4个10亿元大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力争新上一批更具牵动性的大项目,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一县一业”发展,东港市继续提高草莓种植水平,凤城板栗、宽甸人参种植力争进入全省 “一县一业”示范县行列。
  在强化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促进以商贸集聚区、旅游服务业、专业市场为重点的县域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抓好县城房地产开发,吸引人口聚集,全面提升县城的服务功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大力发展以商贸聚集区、旅游服务业、专业市场为重点的县域服务业,积极争创省休闲农业示范县,力争每个县(市)规划建设1至2个服务业集聚区。
  多措并举保青山绿水
  这几年丹东的农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连续3年夺得省政府以“大禹杯”竞赛为载体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优秀组织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农建的工作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继续夺杯。今年全市农田基本建设计划完成土石方3159万立方米,投入资金5.7亿元。完成小型水源工程80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3万亩,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5万亩,新修或加固河道堤防 141公里,解决11.11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抓紧重点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4处,确保安全度汛。做好今年节水滴灌农业工程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实施。
  丹东的青山绿水是最宝贵财富,也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强的软实力,保护好丹东的青山绿水,将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造福子孙后代。今年,全市继续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改进村容村貌,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之路。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计划植树造林10万亩,植树4500万株。突出城市绿化、乡村绿化和通道绿化。全面实施“青山工程”,各县(市)区组建和成立青山机构,制定“青山工程”实施方案和青山保护计划,落实分解治理任务。全市完成矿山及其他损坏山体的生态治理 395处,治理面积6000亩。小开荒还林面积3000亩,超坡地还林面积9000亩。实施围栏封育控制面积6500亩,围栏长度26公里。完成植树造林10万亩,植树4500万株。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和封山禁牧,深入开展林业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确保青山绿水成为丹东的标志和品牌。
  改善民生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改善民生是提升幸福指数的关键。今年,丹东把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来推进。旨在通过解决民生问题,确保农民幸福感提升与经济发展同步。
  今年是丹东“机关联系企业帮扶贫困村”3年实施期的最后一年,这项工作已列入2012年为群众办好的15件实事之一。眼下,相关部门正在按照既定的目标抓紧分解重点任务,落实扶贫项目,确保3年彻底解决8万贫困低收入人口问题。
  此外,农村教育、基层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继续稳步推进。今年,将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000户。加快农村生物质气站扩户工程,新增供气规模2000户。完善农村公路网建设,完成黑色路面建设260公里。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筹资标准增加到290元。加快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广播电视 “户户通”工程。同时,进一步抓好各项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加强农民健身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公共气象信息覆盖面。
他们还坚持惠农力度不减、强农投入加大、富农措施更实,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年内完成农户储粮仓建设8000个。做好军粮供应,确保在全省军粮供应目标考核中连续争先创优。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把粮食综合直补等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兑现到千家万户。同时,要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确保广大农民充分得到实惠。强化农民负担监管,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酬劳试点项目审批标准,适时组织开展全年农民减负大检查,确保无增加农民负担案(事)件发生。
□本报记者/蔡晓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