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舞动“无声的旋律”

发布时间:2012-04-05  |  浏览:
辽宁日报2012年3月16日
  “这是最好的未来,不分你我彼此相亲相爱,千山万水传递着关怀,幸福永远与爱同在……”看过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18位特教学生表演的手语歌舞《最好的未来》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3月13日,在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近距离“聆听”这些特殊的孩子怎样在无声的世界里找到那优美的旋律,跳出那优美的舞步。
  走进校园,简陋的律动室、廉价的乐器都记录着鲍芳芳老师付出的青春和热血,也记录着孩子们留下的汗水和脚步。
  “18名学生当中,一个是弱视,一个是智力有障碍,其余的都是听障儿童。他们学习音乐和舞蹈付出的艰辛,要比正常孩子多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指导教师鲍芳芳对记者说。一个完整的乐曲有近百个节拍,对于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哑孩子来说,要想让上百个节拍和舞蹈动作完全吻合,唯一的训练方法就是记忆、数拍、重复动作,再记忆、再数拍、再重复动作……
  不远处,一个女孩子在不停地舞动。鲍芳芳介绍,那就是领舞孟昱均。“练功时间久了,她的膝盖上磕得全是青,脚也伤着了,可从未间断过练功。 ”一个鼻孔里塞着纸的孩子引起记者的注意,他就是12岁的智障儿童高彦为。作为节目的领唱,高彦为练得很认真。感冒了他也没休息,挂完点滴为了不让鼻涕流出来,他将鼻孔塞上卫生纸继续唱。
  节目中那支电声乐队的演奏令人难忘,难以想象如此流畅优美的乐曲是由4个残障孩子完成的。他们当中的键盘手是个弱视儿,其他3个孩子有听力障碍。 2005年,该校组建这支特殊的电声乐队。从单调的音符到枯燥的乐谱,不知磨破了多少次手指,敲断过多少个鼓槌,弹断过多少根琴弦,老师和孩子们都没有轻言放弃。通过艰苦的弹奏技巧训练,一个个音符开始从这些残障孩子的指间里自如流动。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校长李冬波深有感触地说。培养这些特殊的“小苗儿”,学校和老师同时也把希望深植在孩子心中。 “聋哑演员在央视春晚上演出的舞蹈《千手观音》,震撼了全国亿万观众,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也一定能够做到。 ”孩子们坚定地说。在他们心里,舞蹈已经成为了能够听得见的美妙音乐,也成为了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美丽语言。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