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信息服务 > 媒体上的丹东 > 辽宁媒体
辽宁媒体

大鹿岛海域古沉船今夏开始打捞

发布时间:2012-04-05  |  浏览:
辽宁日报2012年3月28日

  在口径16.6厘米、底径7.8厘米、高8.6厘米、落款为“永乐年制”的青花瓷碗面上,是一首苏轼的《赤壁赋》及诗人泛舟江上的山水画(见下图)。这是上世纪70年代前后,东港渔民出海捕鱼时偶然在大鹿岛海域古沉船上打捞上来的瓷器。3月23日,东港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孙道俊告诉记者,这件瓷器经过专家鉴定,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现珍藏在东港市博物馆。
  大鹿岛海域古沉船究竟是哪个朝代的?船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船上还有多少宝藏?今年夏天,国内考古专家将与我省考古部门一道对我省重点海域水下文物进行专项考察,丹东大鹿岛海域古沉船也在其中。打捞工作将在今年夏天全面启动。
  “当年大鹿岛古沉船打捞上来的瓷器都是青花瓷,可惜当时打捞情况并没有留下详细的文字资料。 ”孙道俊惋惜地回忆说,当时东港文物部门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进行征集,最终收回了约30件瓷器以及数十枚残片。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大鹿岛古沉船打捞上来的瓷器有罐、碗、盘、碟,都是清一色的青花瓷。瓷器品质高低不同,最有代表性的是落款“永乐年制”的青花赤壁赋碗、落款 “大明成化年制”的青花山水人物碗、青花寿字碟。成化山水人物碗做工精细,人物绘制惟妙惟肖,已被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而没有落款的碟、小碗相对粗糙。孙道俊介绍说,大鹿岛海域水下沉船众多,其中还包括甲午海战时的数艘沉船。除青花瓷外,前些年,大鹿岛渔民还打捞出枪、炮及铜质的舱门板。从舱门板的材质看,可能是甲午海战沉船上的,而枪、炮的历史年代就不好判断了,因为明代的商船上也配备枪、炮等武器用来护航。
  沉船尚未打捞出水,因此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条商船沉没的具体年份和原因。当地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只能从目前掌握的情况进行一些推断。从目前打捞上来瓷器的落款,可以推断出这些瓷器应该是明代成化年后或者更晚一些的,又或者是清代早期民窑仿官窑的器物。孙道俊认为,这艘船是明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分析,清代瓷器以彩瓷为主,工艺比青花瓷复杂,花色也比青花瓷好看,更受当时人们的喜欢,如果进行贸易的话,彩瓷在当时显然比青花瓷更有经济价值。从船上装载的瓷器看,他认为这艘船始发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目前打捞上来的瓷器全部是生活用品,可以初步推断沉船可能是一艘进行贸易的商船。至于从事的是国内还是国际贸易,孙道俊个人认为该船从事国际贸易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他说,1903年,丹东开埠通商。也就是说,在此之前,当地接待商船的可能性不大。从这艘沉船的位置来看,它进行贸易的大致方向应该是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而由渤海湾及东部沿海港口出发,驶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正是我国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一条。
  据了解,我省水下文物普查工作始于2009年,主要任务是摸清各市水下文物的大致分布情况。目前普查工作已结束,涉及到丹东的水下文物线索达27条。不过,今年进行水下文物专项考察的只有大鹿岛海域古沉船一处。 □本报记者/蔡晓华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